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197570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思维比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要求:1.了解什么是思维、思维方式2.掌握中西方思维方式各有什么特点3.掌握如何看待中西方在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1.列举影片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差异的内容 。2.为什么会造成这些差异和冲突?3.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和冲突的。 刮痧刮出了什么?以利害权衡代替是非判断。事实不重要,诚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利大还是害大。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进法国海关时不要把中文的日程表拿出来,因为我们申请的理由和实际日程是不一样的。移民官问话时,要按照我教给大家的话去说,千万不要说错了。 这个软件与法治不能兼容,因为法治要求正义公平;与商品经济不能兼容,因为商品经济要求诚实信用。 不同文

2、化的冲突,不同思维方式的冲突。冲突的直接原因是用西方的文化无法理解中医。思维是人类反映、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与感觉不同,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社会群体的思维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即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样式。 原始思维以拟人化为特点的具体思维古代思维带有朴素直观和猜测性的整体思维近代思维以分解为特点的形而上学思维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现代思维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原始思维:以拟人化为特点的具体思维古代思维:带有朴素直观和猜测性的整体思维近代思维:以分解为特点的形而上学思维现代思维:唯物辩证法的思维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过

3、程西方思维方式几乎走过了人类思维方式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尤其是近代思维方式表现更为突出。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则 以古代思维方式而闻世。第一节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思维 一、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 一) 合天人 二) 重整体 三) 有机性战争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天时、地 利、人和等诸多要素,而每一个要素又是相 对独立的子系统。例如:天时包括寒暑、昼夜、阴晴、风向等,地利包括地形、位置、距离等,人和包括政治、经济、将帅、士兵等。 “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道、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中医理论把人看成是一个小宇宙,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

4、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思维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中国人特别讲“和”和“中”。 西方强调对立、斗争在和谐中的作用“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 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荷马祈求斗争从地上消失,这是错误的 ,因为如果他的祈求得到承诺的话,那末一切 事物都将消失了。” 赫拉克利特二、西方的分析思维 与中国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不同,西 方以分析思维为特征。 经过黑暗中世纪的洗礼,西方人开始了理性的觉醒。近代科学不崇拜圣经、也不崇拜权威,而是提出了“要读自然界这本大书”,把认识的目光指向了

5、具体事物。 自然科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 搜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弗兰西斯培根1620 年列出了研究自然史的 130多个项目。 天文学家第谷,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天文观察,他的理想就是要观测一千个天体,编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星表。虽然最后只观测了750个天体,但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可靠的观测资料。 这种以分析、分类为特征的思维方法,认为:部分相加就等于整体,把对自然界的各个细节的认识汇集到一起,就获得了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把对人体的各部分认识加在一起,就获得了对人整体的认识。这种思维方法造成了对个体、对部分的重视和关注,体现在对待人的价值的认识上,就是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但丁说:“并非家族使个人高贵,而是个人使家族高贵。” 三、简要评述 中国的传统思维重整体、重综合,西方思维重部分、重分析。 中国的整体性思维,只是对世界、对自然界一个笼统的、模糊的印象。这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整体,是一个未曾分化的整体。 人的各部分器官是如何联系的?耳朵与五脏是怎么相通?其科学根据究竟有多少。“刮痧为什么能治发烧、拉肚”,有何科学道理?整体性思维只有建立在科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与科学分析方法结合,才能导致思维方式的突破,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