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学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96026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病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肿瘤病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肿瘤病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肿瘤病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肿瘤病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病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病理学重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皮内肿瘤(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 是一种以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及其分化出现异常 等多种形态学改变为特点的病变。病变源于基因的克 隆性转变,易进展为浸润和转移。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粘膜在细胞学及结构特点上有恶性改变,但无间质浸 润证据,其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两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粘膜在细胞学及结构特点上有轻-中度异型性,即上皮 的轻度或中度异型增生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又称上皮内癌、浸润前癌、本位癌等, 指 尚未突破基底膜的癌, 其是最早期的癌,一般 来说是不可逆转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已累及上皮 全层,但未侵犯基底膜。*癌细胞核形不规则,核膜增

2、厚,染色质增粗,核仁突出,核浆比例增大,有丝分裂增多。*癌细胞 DNA 分析主要为增殖倍体及较多非整倍体。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1(3)术后临床肿瘤病理诊断报告的主要内容:1.肿瘤的部位 6)切缘情况2.大体类型 7)血管、淋巴管、神经浸润3.原发瘤大小(cm3) 8)淋巴结转移4.组织学类型 9)远隔脏器转移5.肿瘤浸润范围 10)临床病理分期(TNM)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3(4)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原则(UICC):pT: 原发肿瘤 pN: 局部淋巴结 pM: 远距离转移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范围(T),局部淋巴 结(N)受累情况以及肿瘤转移情况(M)三 项指标对肿瘤进行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学诊断

3、规范-4一、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1)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2)脉管内瘤栓 (Tumor Embolus) (3)肿瘤的大小 (Size of tumor) (4)肿瘤的浸润范围 (Infiltration) (5)肿瘤的生长方式 (Growth pattern) (6)肿瘤的间质反应 (Stromal reaction) (7)引流区淋巴结反应 (GH, SH, PH)(二)胃黏膜异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分型1.张氏分型(1983年):1隐窝型异型增生(轻、中、重)2腺瘤型异型增生(轻、中、重)3再生型异型增生(轻、中、重) 4球样型异型增生(轻、中

4、、重)2.Padova 国际分型(2000年)_ 肠型胃癌 弥漫型胃癌 _ 组织结构 多为高分化腺癌 多为低分化腺癌/SRC 癌旁黏膜 多为伴IM的CAG 多为胃固有黏膜 流行病学 胃癌高发区较多见 胃癌低发区较多见 病因学 与环境因素可能有关 与遗传因素可 能有关 年龄 较年老 较年轻 性别 男性较多 女性较多 淋巴结转移 较少 较多 预后 较好 较差 _*不能归入上述两型者列为混合型.(二)Lauren分型及意义*胃癌组织学分型-Lauren二、结直肠癌病因学-3典型的FAP定义为:以遍布整个大肠、数目超过100个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和微 腺瘤为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约6070的

5、家族性腺瘤病患者有明确的结直肠癌或息肉家族史,另有30 的患者为没有家族史的新发病例,但无论新发病例还是有家 族史的患者,其后代都可能通过遗传而获得突变的APC基因。*家族性腺瘤病约占大肠癌的1%,超过80%FAP患者可检出APC基因的种系突变。 (一)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又称Lynch综合症,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造成, 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 结直肠癌的16。具有发病年龄早(平均发病年龄46岁)、近侧大肠 癌多见(占70%)、同时或异时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高( 发生率35)、家族成员肠内外恶性肿

6、瘤,包括结直 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泌尿生殖系统和小肠癌等 发生率高等特征。依据有无肠外肿瘤,HNPCC分为Lynch I型(无 肠外肿瘤)和Lynch II型(有肠外肿瘤)。(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二、结直肠癌病因学-3(一)大肠息肉和息肉病 大肠息肉:临床上的描述性名词,指粘膜表面境界清 楚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新生物性 2.错构瘤性 3.炎症性 4.增生性 大肠息肉病:指广泛累及肠道的多发性息肉,常伴有 肠道外病变,并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倾向。二、结直肠癌病因学-4三、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p53 突变 17p 缺失(p53) 18q 缺失(DCC)正常粘膜小

7、腺瘤大腺瘤局部浸润癌转移癌粘膜过度增生APC 突变 MCC 突变 5q 缺失 c-myc 激活K-ras 突变生殖细胞系 APC突变nm23 缺失 MHC 调节 ?多种遗传性损伤因素的积累作用散发性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二)早期肺癌分类(根据癌组织部位).中央型:诊断标准: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局限 在支气管壁内生长,或侵入支气管外膜,但不 侵及邻近的肺实质。根据癌组织生长特点分三型:原位癌、腔内 型、管壁浸润型。 .周围型:癌结节直径不超过2cm,局部淋巴结无转移(七)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一种异源性肿瘤,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肺泡II型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1.大体:(1)孤立

8、结节型:(2)多发结节型:(3)弥漫型:六.各型肺癌的病理特征7鳞状细胞癌 癌实质全部或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8乳头Paget病主要表现为乳头糜烂、结痂、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乳头或乳晕表皮内有散在、成巢或腺样排 列的Paget细胞。该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 境界清楚,胞浆丰富,淡染或空亮,粘液染色常 阳性。九、癌前病变(一)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轻度、重度)(二) 小叶不典型增生(三) 乳头状瘤病十、早期乳腺癌(一)临床上早期乳腺癌具备的条件:1. 病变处于组织学或临床期的早期阶段。2. 癌局限于乳腺,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3. 病变经适当的治疗后,90%可

9、以获得长期治愈。十、早期乳腺癌(二) 病理学上早期乳腺癌的概念:1.非浸润性癌,即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 2.早期浸润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的早期浸润3.原发灶直径0.5,病理证实为淋巴结无转移的浸润性癌。三、宫颈鳞癌癌前病变 CIN I : 轻度不典型增生 CIN II : 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 III: 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一)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 型细胞所替代 分级:I级轻度dys:病变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II级中度dys:病变局限在上皮层的下2/3 III级重度dsy:病变几乎累及上皮全层(五).宫颈鳞癌

10、三级法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三级级:角化性大细胞型 级:非角化大细胞型(中度分化型) 级:小细胞型(低分化型)六、宫颈癌病理宫颈鳞癌三级法意义符合鳞状上皮癌组织发生的来源学说,即: 角化性大细胞型鳞癌来源于宫颈阴道段或移行带 的鳞状上皮; 非角化性大细胞鳞癌来源于宫颈内膜成熟的化生 鳞状上皮; 小细胞型来源于拄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二、恶性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1.不死性 2.迁移性 3.接触抑制丧失 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二(一) 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细胞体积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 常细胞,可达1:1,正常的分化细胞核质比仅为1:4-6。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

11、或多核现象。核内染色体呈非整倍态 (aneuploidy),某些染色体缺失,而有些染色体数目增加。正常细胞 染色体的不正常变化,会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但是癌细胞中,细胞凋亡 相关的信号通路产生障碍,也就是说癌细胞具有不死性。线粒体:表现为不同的多型性、肿胀、增生,如嗜酸性细胞腺瘤中肥大 的线粒体紧挤在细胞内,肝癌细胞中出现巨线粒体。细胞骨架:紊乱,某些成分减少,骨架组装不正常。细胞表面特征改变 ,产生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1.细胞周期失控: 就像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不受正常 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2.具有迁移性: 细胞粘着和连接相关

12、的成分(如ECM、CAM )发生变异或缺失,相关信号通路受阻,细胞失去与细胞 间和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易于从肿瘤上脱落。许多癌细 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并且能产生酶类,使血管基底层和 结缔组织穿孔,使它向其它组织迁移。3.接触抑制丧失: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 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而肿瘤 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二)癌细胞基本病理生理、生化特征:(二)癌细胞基本病理生理、生化特征:4.定着依赖性丧失:正常真核细胞,除成熟血细胞外,大 多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 为定着依赖性(anchorage dependence)。肿瘤细胞

13、失去 定着依赖性,可以在琼脂、甲基纤维素等支撑物上生长。5.去分化现象:已知肿瘤细胞中表达的胎儿同工酶达20余 种。胎儿甲种球蛋白(甲胎蛋白)是胎儿所特有的。但在 肝癌细胞中表达,因此可做肝癌早期检定的标志特征。6.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对生长因子 的需要量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是因为自分泌或其细胞增殖 的信号途径不依赖于生长因素。某些固体瘤细胞还能释放 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向肿瘤生长。获取大量繁殖所需 的营养物质。(二)癌细胞基本病理生理、生化特征:7.代谢旺盛:肿瘤组织的DNA和RNA聚合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织 ,核酸分解过程明显降低,DNA和RNA的含量均明显增高。8.蛋白质

14、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 甚至可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结果可使机体处于 严重消耗的恶病质(cachexia)状态。9.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糖酵 解途径获取能量。与三个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 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谱的改变,以及糖 原异生关键酶活性降低有关。10.可移植性:正常细胞移植到宿主体内后,由于免疫反应而 被排斥,多不易存活。但是肿瘤细胞具有可移植性,如人的 肿瘤细胞可移植到鼠类体内,形成移植瘤。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血管内皮基底膜溶解 2 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 3 内皮细胞在

15、迁移前沿增殖 4 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 5 形成新的基底膜*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是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与其微环境 相互影响的结果。1 肿瘤血管生成的基本过程7)肿瘤的血管生成-1(一)肿瘤多步骤转移的基本过程:四、恶性肿瘤的转移-1早期原发癌生长 原发瘤直径1mm器官微环境渗透提供生长必需营养物质 肿瘤血管生成 原发瘤直径达1-2mm, 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因子加速合成分泌/抑制因子分泌减少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运动能力/蛋白溶解酶增加侵入脉管系统 瘤内脉管系统基底膜缺损、缝隙瘤栓形成 转移倾向极高的微小瘤栓在循环系统中存活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 (瘤细胞穿出脉管进入继发组织 器官,在生长因子作用下增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