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资统一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94068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30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物资统一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世界的物资统一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世界的物资统一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世界的物资统一性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世界的物资统一性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资统一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物资统一性(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著 陈先达 杨耕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编著 陈先达 杨耕 Page 3重点问题重点问题 物质的根本属性或根本特征物质的根本属性或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物质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Page 4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一)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然而,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

2、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Page 5(二)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 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 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 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 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 物质运动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即无机界

3、运 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相应地,物质存在 的基本形态也可划分为无机物质、生物物质与 社会物质或社会存在。Page 6社会存在是从自然存在发展而来的。人类社会产 生之前,只有单纯的自然存在。人类社会产生之 后,一部分自然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进入社会 生活领域,以被改造过的形式被包含在社会存在 中。可以根据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把自然存在分为 两个部分:一是未进入社会生活的自然存在;二 是进入社会生活的自然存在。Page 7(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

4、了界限。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有力地 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Page 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 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无运动的物质或无物质的运动 都是不可能的。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

5、 动。二、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Page 9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 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因而是绝对的。就具体存在形式来说,物质又 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这只 是运动过程中的静止和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这说明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 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 动的两个属性,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二)运动的绝对性质与相对形式Page 10从局部情况看,物体在此时此地、 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这 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如机械运动从一定的参考系看,物体与物体之间 ,没有

6、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保持一定 的平衡从事物本身看,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 ,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三种情况123可以在三种情况下把静止看作运动的特殊状态Page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肯定相 对静止的存在及其作用。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 解运动。其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 性。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 学既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也反对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Page 12(三)时间与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任何物体不仅是运动的,而且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有 一定的空间。这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式。 时间是

7、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 广延性,表示物体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表示物体 的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特性。 时间与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 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离开时间与 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坚持时间、空间与物质运 动不可分离的原理,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时空观。Page 13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是指,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 间与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 的。承认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就必然要承认时间、 空间存在的绝对性。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与空 间的具体特性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

8、随着物质运 动的具体形式、具体特性的变化而变化,是可变的、有条 件的,因而是相对的。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一表现为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的一维持续性是无限的,永远不 存在无时间的状态;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空间的三维广延 性是无限的,永远不存在无空间的状态。时间的有限性是 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凡是产生出 来的东西,都会走向灭亡;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 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总是有限的。Page 14三、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一)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人和人类社会是从古猿及其动物联合体 演化发展而来的

9、。古猿的体质形态、群体结构及其生存环境, 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前提。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与现实基础是劳动。劳动是整个 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 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在人和人类 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劳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 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在这种劳动中,人类实现 了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占有自然, 同时又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活动的互换,并结成一定的社会联系 和社会关系。Page 15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10、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 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 提条件。 人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产是社会的两个基本因素。二 者在人类历史上“同时并存”并相互作用,构成了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展 第一,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样 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Page 16五、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由一切物质所 具有的反应特 性到低级生物 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 刺激

11、感应到高 级动物的感觉 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到 人的意识的产 生(一)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三个决定性的环节Page 17 从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 ,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自然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说,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 物。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同时创造了人的意识。首先,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 能。 其次,作为意识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 生的。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并日趋完善, 容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 了物质

12、基础。意识有其物质基础,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 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作为人 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 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Page 18意识的主观性表现意识的差意识的差 别性别性意识的创意识的创 造性造性意识形式意识形式 的主观性的主观性(二)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Page 19 意识形式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 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 观的,但意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个体意 识之间具有差别性,但这种差别性,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 天实践的差异所造成的,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 中得

13、到说明。意识的任何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 归根到底也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作为“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也就有两种基本形式, 即关于自然存在的意识与关于社会存在的意识。Page 20(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 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 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以及喜怒哀乐等心理 的体验活动;“意”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 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的精 神状态。 从意识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可划分为潜意识与显意识。 潜意识又叫无意识

14、,它是未被主体自觉意识到的心理活 动、思维活动的总和,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意识活动,或者 说,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 到、有一定目的控制,并用言辞表达的意识活动。Page 21 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又可区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 识与未来意识。传统意识是人类从历史发展中继承下来的 意识,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渗透于人们业已习惯的行为方 式、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之中,具有强大的惯性作用;现 实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意识; 未来意识则是人们依据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的意 识。 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又可以区分为对象意识与自 我意识。对象意识指向客观世界的各种事

15、物、现象、关系 和过程,它形成对客体的“物的尺度”的认识;自我意识 则指向人类自身的各种关系、体验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它形成对主体的“内在尺度”的认识。Page 22 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其独 特的功能,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 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 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 “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 ,推测未来;(3)更重要的是,意识可以通过“ 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 念的改造

16、,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 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Page 23在现时代,要理解意识的功能,还需要把握人的意识和人工 智能的关系。 就其本质而言,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对人的思维 的模拟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内 在结构,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二是功能模拟,撇开人 脑的内部结构,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机器思维”同人脑思维、电脑同人脑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一,人工智能纯属机械的、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意 识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其二,人工智能没有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 性。Page 24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证明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一 元论,既同唯心主义以及二元论相对立,又与旧唯物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