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189655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八年级上全册教案语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 语文语文 教教 案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 1新闻两则新闻两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 语言。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二整体感知A

2、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B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a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 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 依然令人回肠荡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 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b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3、: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c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 顺序报道,为什么?C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三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 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 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

4、把握内容了。 四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 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

5、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六教师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 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作业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

6、知识,写一则校园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补充:七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1949 年年 4 4 月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 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 的所谓“双关”。虎踞(j 巨)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 石城虎踞。”。诸葛

7、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 在今南京市西。 慨(ki 凯)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 “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 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 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 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

8、羽。项羽歼灭了秦兵 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 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 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 “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 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 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

9、里是说, 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 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 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 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葛洪神仙传麻姑)。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 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 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 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

10、,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 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二十三日晚, 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2芦花荡芦花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1、 一导入: 由暑期电视剧小兵张嘎讲起,引入新课。 二作者及白洋淀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 年 4 月 6 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 用书 P15-16 页适当介绍) 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 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 教师用书 P11 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四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A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 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 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 的。 五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 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 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

13、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 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 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 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 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 更为浓郁。 六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

14、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七作业: 1作业本第一课练习题。 2摘抄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仔细体味。3 3蜡烛(自读课文)蜡烛(自读课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4、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 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 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

15、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么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看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 或讲述什么的,那么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 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

16、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 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4)课后练习三。 6、那么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 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 戴和敬意。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 怕艰难,安葬烈士。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 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