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183077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4章第2节《关注农村环境》教案北师大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注农村关注农村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技能目标: 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农村环境的变化、如何发展生态农业。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是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 8 单元第 24 章人与环境第 2 节关注农村环境。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问题。本教学案例,充分利用

2、校园周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材配套的生物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活动、讨论让学习在做中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讨论中,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资询者和学习伙伴,建立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教学程序:激趣导入 -讨论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小结 四、学情分析 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们看得

3、到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方的环境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对有关人与环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特点,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身边常见的环境问- 2 -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已经建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作调查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查图文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第 24 章第 2 节关注农村环境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4、趣。 问题: 1、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情景再现,尽快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直观、生动,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家乡环境的变化 探究思考,获取新知 调查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方法与步骤(课前完成调查): 1、全班同学分成 4 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环境变化。 2、各小组的同学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查。 - 3 -3、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 1)调查人:调查对象: ( 2)调查时间: ( 3)调查地点:( 4)调查目

5、的: ( 5)采访时的谈话提纲 4、调查结果: 5、理论分析: 6、提出意见和措施: 7 写出调查报告: 8、交流讨论: 引导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外读“加强农药的环境监督刻不容缓”。 各小组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及自己的实际选题,课前完成调查。认真交流课前的调查,分析讨论,积极思考。组长组织同学分工合作,制定调查方案;把调查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作答。 引导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课前准备的调查报告,然后交流回答问题,分析讨论是人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讨论。这种设置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采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让

6、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认识人类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二、发展生态农业 合作思考,再探新知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101) - 4 -分析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 (答:农作物、生产者)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沼气池)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答:清洁、环保、高效)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答:用来作饲料,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某生态农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各项以它们之间的关系

7、。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回答问题。 从活动开始,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认识身边的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利用环境的同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学生渗透 STS 教育。 三、小结 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有哪些?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

8、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 - 5 -课后巩固 1、完成教材第 102 页第 1、2、3 题。 2、请你与其他同学合作,收集有关人类改善环境的例子,以你身边的例子作素材,写一篇提醒人们关注环境的倡议书。 学生课堂完成一部分,其余下课后完成。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本册书的将要结束的内容,前面有好的开端,后面也应有一个好的结尾。教学中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得更好。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关注农村环境,介绍了家乡的环境变化、发展生态农业,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本节内容里蕴涵着人文思想,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习身边的环境状况以及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

9、新,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今后应注意资料丰富、贴切,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要考虑到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后面的知识,这时的学生学习兴趣远不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参与面问题多作思考。 教学点评本案例教学能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当地教学资源。通过学生在课前对家乡环境调查的活动,探究知识,训练能力,同时蕴涵着情感、态度与价值光的培养。通过对比家乡环境的变化,认识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和自觉保护家乡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调查、资料分析等活动为载体创设教

10、学情景,引导探究、分析与综合,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环节及知识间的过渡和衔接、知识的挖掘与能力的整合、家乡明天环境的展望或设计等方面还应有教学上的思考。附加文档2010 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 分)- 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

11、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

12、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13、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4、。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 7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3

15、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25. 教学 26. 学校课程 27. 有意注意 28. 社会抑制 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 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

16、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 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 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