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157613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农作经营制度 u 农作经营制度概述u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u 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 第一节 农作经营制度概述 1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 3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 4我国农作经营方式的选择5我国农作经营类型的选择 农作经营农业领域以土地利用为中心的经营活动。 农作经营制度(System of farm management)农户(农场主)在顺应自然环境、生物规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技术专长与资源状况,对家庭(农场)各种生产活动(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合理的和相对稳定的安排,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营规模和组

2、织管理体系的总称。 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地域 差异农作经营 区域化气候土壤地形南方降水丰沛,雨热 同季,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为暖湿带和 亚热带农业生产基地北方地区水资源 不足,农作物以 耐旱类型或品种 为主,形成旱作 农业带农业生产 区域化1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自 然 条 件 优 劣温湿适中、地 面平坦、土壤 肥沃的地区可栽培多 种作物农业经营 类型选择 机会多容易转变经 营方式,获 取较高的生 产利润自然条件劣势 地区只能生产一 二种特定产 品可供改变经 营机会少, 市场变化易 致经营损失农业经营 类型选择 机会少2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3、 1. 自然因素 如美国大平原西部降水少,小麦种植面积过 大,造成“尘暴”发生,不得已削减小麦种植 面积,采取休闲制和轮种制;玉米带长期连作造成土壤侵蚀、地力下降, 采取玉米与大豆轮作、玉米与牧草轮作。可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威胁是导致美国农 业土地利用趋于合理的原因之一。 3自然灾害对农作经营中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制约%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往往反映出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2. 经济因素 n 经济因素是农作经营管理的首要影响因素,而利润是所有经济因素的核心,利润的多寡是农业生产安排和调整的关键。n 农作经营中利润大小的权衡主要依据以下几个经济

4、原则: 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2. 经济因素 %比较利益原则是指一个地区往往生产那些按投入单位计算,产量比其它地区都高的产品;或者一个地区往往生产那些按产量计算,成本比其它地区都低的产品。(单位投入的产量高或单位产量的成本低)%比较利益原则对区域专门化产品的确定起决定性作用。(1)比较利益原则l如美国玉米带种饲料玉米并肥育肉牛,比种小麦利益高的多,所以,就集中生产玉米;l而大平原地区种小麦比玉米效益高,则主要生产小麦。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2. 经济因素 (2)投入-产出原则%在市场需求增加导致 较高利润刺激下,一 些次适宜区也可能通 过增加投入来扩大该 产品生产。比较各地区农产品

5、生产的 投入-产出费用是确立农业 经营类型的最佳标准一个地区或农场常常以此为依据 来确定专业化生产的项目某项农产品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 最低的地区常常形成该项产品的 专业化生产如美国大平原西部一般为放 牧地,但有些年份小麦价格 较高时则开垦种植小麦。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2. 经济因素 (3)规模经济原则% 经营规模对单位产出的成本有显著影响,成本一般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当经营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成本的下降便会停止,继续扩大规模则可能导致成本上升。% 规模经济原则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规模扩大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场的机械设备、劳力和能源

6、的效益。 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2. 经济因素 (4)综合经营原则劳动力、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综合利用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 有限性和 多样性农业劳动的 季节性减少 单一 经营 的风 险充分而 有效地 利用各 种生产 资源促进农业各 部门发展提高 经济 效益就地加工农 副产品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2. 经济因素 (5)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实行以销定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此,经营方针应具有灵活性。%生产经营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轻率地变更经营方针,势必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3.

7、 农业政策 鼓励商品性农作经营活动 控制某些农产品生产过剩 支持某些农产品的价格 防止农业过剩和短缺危机发生%从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变革过程来看,农业政策对农作经营制度具有极其重大影响,常常对农作经营制度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历代封建王朝重农抑商自给性小农经 营为主体现代商品经济农业政策 环境十分 宽松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4. 农业科技与技术专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进步能够改善和更好地利用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而导致区域农业生产内容的改变。农作经营者的科 技文化素质和经 营管理能力对农 业经营制度发展 具有直接影响反季节生产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农业生产电

8、子化、 自动化、工厂化以及 经营管理科学化创造 了条件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5. 交通运输 %使农业与工业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方便了农产品区域间的流通,促进了工农产品的交换以及各种重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转移和使用;冰冻保鲜技术%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空间结构变化和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强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使农产品到市场的时间和距离缩短,提高了区域生产专业化的产品在生产中的竞争能力。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的差异 (2)自然条件优劣 (3)自然灾害对农作经营中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制约 2. 经济因素 (1)比较利益原则 (2)投入-产出原则 (3)规模经济原则

9、(4)综合经营原则 (5)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3. 农业政策 4. 农业科技与技术专长 5. 交通运输 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 1. 小农经济 农业产业化是由传统的孤立、单一农业(植物栽培和动物饲 养业)向现代的综合农业产业系统(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 、产后诸环节联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发展和进 步,是农业产业系统的加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自我完 善和组织创新,是我国农业生产体制的一次“产业革命”;农业产业化能提高农业系统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1. 确定农业主

10、导产业 u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主导支撑作用的产业。u 农业主导产业在农业经济中能够提供市场需要的大量初级农产品,并给农业生产者提供较大收入的农业生产项目。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1. 确定农业主导产业 u 具备条件: 市场需求大,并具有较为长期而稳定的社会需要;供给潜力大,也就是说,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可以 保证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供给;劳动生产率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能快速吸收当代科学技术成果;有较高集约度,即具有一定的规模,能较好地发挥 规模效益。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2. 建设主导产业基地 p 建设总体思路是: 围绕龙头建基地 突出特点建基地 连片开发

11、建基地 以基地建设促龙头企业发展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3.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l 龙头企业的作用: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缓解市场风险l 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济规模和成败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3.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l 龙头企业的培植 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组建新的加工型、贸易型和综合型 的龙头企业,造成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群体优势和总量规模; 充分利用现有国有企业,促其转换机制,实现功能再造,成为龙头 企业; 使相关企业联合起来,依靠优势互补,组建集团公司; 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对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科技、 外向型企

12、业,要给予重点扶持; 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通过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集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制度,使龙头和龙身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同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3.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l 龙头企业的培植 龙头企业建设 农业对外开放 老企业挖潜、改 造、扩建 促进乡镇企业联合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4.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u 农业社会化服务各专业技术经济部门、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等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的各项服务活动的总称。u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从事承包经营的农户。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

13、施 4.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u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健全,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健全县以下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发展农民自办专业服务组织发挥供销社、信用社、农业合 作基金会等组织的作用 建立龙头企业自己的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的技术服务公司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5. 构建利益共同体 n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利益一体化 n 健全利益机制,实现利益与风险一体化是农业产 业化的关键和生命力所在n 通过经济利益共同体的高效率运作,达到一体化 系统的共同目标和参与者主体的个别目标。n 实现这两类目标的最佳结合和交易利益的合理分 配,是农业

14、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一个规律。 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 5. 构建利益共同体 n 利益一体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各组成主体之间 要实现利益均衡 合同契约制 资本积累分配制 竞争机制 龙头企业带动制 股份制 股份 合作制 建立和 维系 利益共 同体组织保证 基本制度 利益分配机制 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1. 主导产业带动型 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搞初级农产品的营销、加工、贮藏等,形成主导产业为主体骨架,向产后延伸增值的产业链的一种组织模式。 n主导产业规模大n专业化水平较高 n区域性强 n产后增值增效作用明显 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2. 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型 通过建立加工、

15、贮藏企业,将区域内或埠外农产品聚集进行 加工、贮藏增值,带动辖区和外区域相关农产品生产的一种 组织模式。 n带动范围大n产业链延伸n有自己原料的主要供给区域n有一套与农民、基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n龙头企业实力大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3. 营销企业带动型 通过以各类营销农产品的流通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产品生产 加工,形成农业产业化体系的一种组织形式。 n企业要彻底摆脱过去片面认为自己是做生意的认识,与农业生产 基地貌合神离,即避免产品紧俏时收购,滞销时拒收,把市场风 险推给农民的现象发生 n强化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亲合力 n营销公司不单出售初级农产品,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兴办一

16、些 包装、贮藏、加工农产品的企业,走出单一的鲜、活、嫩农产品 购销的圈子,扩大营销范围 n公司与农民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经营体制,把农民初级产品生 产当作股份,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 n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扶持措施,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基地或建立农产 品期货市场 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4. 中介服务组织带动型 以各类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各类农民专业协会等为依托,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效地连接好农业产业化各个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一种组织模式。 中介服务组织 国家农业科研、推广组织 县以下供销合作社、物资商业部门 农村专业协会 5. 市场带动型 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以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基地为基础,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组织模式。 n批发市场一般均建设在传统物资集散地或新形成的 物流中心枢纽地区。 n批发市场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专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