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536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论》和《静悄悄的革命》考试必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本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比较喜欢刘良华的书,他总是能把高深的理论写的通俗易懂。有效教学论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共九章。计划在一周内看完。昨天和今天看完了前言和上篇“什么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章节的内容,其中前言看了两遍。前言写了作者写作本书的六个基本追求和九个章节基本内容的一种概述。第一章:有效教学的追求: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夸美纽斯的班级教学“大”教学论认为,知识就像水、光线一样,从教师或教材那儿发出去直到学生“接收”、“接管”为止。它是不变的,在学生身上不存在个人的理解问题。知识之源经由教师

2、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就可以实现吧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目的。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设计的“普通”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其弟子的弟子在赫尔巴特的基础上提出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五段教学法在 20世纪经日本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前苏联凯洛夫的六段教学法则在其基础上对中国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凯洛夫六段教学法: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题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中国教育则在其基础上改造为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大”而“普通”的教学模式对一些教师“新手”有所帮助。对于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的教师来说

3、,多少有一点反感)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在我国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是非常热门的,这一时期的教学模式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易模仿(在刚毕业那会,我曾参与过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实验,现在还记得教学流程为: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还曾去马店小学做过尝试教学法示范课)而深受一线教师欢迎。随着各种教学模式的流行和认可,人们开始认识到一种教学模式再优越,也不能作为唯一 的教学模式来取代其他具体情境中的教学模式,而开始视其为“教学策略”,人们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可以完全预测的,没有一劳永逸和机械套用的教学模式。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教学中的

4、“人的问题”。第二章: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有效备课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避免满堂问,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且满堂问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励需要教师具有“激励性人格”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热情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期望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成功,如同“罗森塔尔效应”,可信任感总是让学生值得信赖,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安全

5、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教师的学识和教师的人格。第三章:有效教学的组织(班级教学的流行、小组教学的努力、个别化教学的追求)班级教学的优缺点对于我们一些教师来说是有目共睹的,而小组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不够现实,以前常把小组教学和合作学习混淆,岂不知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分组教学”是在班级教学中专门分离出“同类”的学生进行教学,“合作学习”是承认并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感到班级差异太大而又无法实现个别辅导时。往往将一部分“辅导”的职责转嫁给学生,让学生同伴互助;个别化教学的追求,小组教学难以消除差异,且使不同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转换一个角度鼓励学生自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也许这

6、样的教学才是“以学生为主体”。一旦小组教学走向个别化学习,现代教学也就向教学的本质形式回归。有效教师的品质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有效“备课”的三个要素“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要”素大体只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1、学习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

7、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教科书、练习册和课程纲要中已经被详细地指定了。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课文、练习册和课程纲要只是界定了要教的内容,却并没有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对它们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观念的提出对教师选择和利用课程内容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3、教学目标及

8、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到什么程度,很难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所提出的目标能够不至于因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因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如果说教学目标应该表述得具体一些,那么,这种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标准。“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教师需要大致确定用何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预定的目标。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也许有效教师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具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或者策略的能力。像那些扮演

9、大量角色、广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优秀的教师也是复合型天才。在某一天,他们可能将班级卷入到一场讨论中。在另一天,你可能观看到一个示范,做了一个学术性游戏,听取了一场口头报告,或者使用了某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块。他们的班级总是富有变化、充满活力,而单个的因素并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它确实对教学有所帮助。” 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2(六)有效“指导”: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1、有效“讲授”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

10、讲授也是必须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讲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我们可以考虑加涅等人所建议的“教学事件”,包括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1)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这与一般性的维持纪律式的组织教学不同。对教师的要求更明确,教案中就要设计好用怎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学活动将成为无意义的事件。吸引学生注意

11、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它不该是简单的、干巴巴的内容介绍,或者诸如“请将数学课本翻到 79 页”。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有时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衍生物之前,可以将一小钾放进装水的烧杯里,让学生看它的反应(钾会噼叭爆响,产生火花,最后燃烧)。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仅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围提醒,如“注意了,开始上课”、“看,这一排同学坐得多端正”等组织教学,有时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应该哪些“行为结果”。“把目标告诉

12、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吸引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册中的“关键”部分。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强调相应的关键部分,以免学生只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多样化教学不能冲淡主题。强调难点和重点可以帮助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不

13、细心的教师疏忽或遗忘。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凡抱怨上课劳累的教师多半与节奏感缺失相关),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最有效的教师会保持一种顺利的、相对快捷的节奏。虽然教学活动的速度很快,但却与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如何保持讲授以及整个教学的“节奏”,实在是值得考虑的教学问题。这里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领会过程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但还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虑: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

14、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比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为了使教学过渡顺利,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有所考虑,尤其须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设备。当准备上课时,就可以预先估计哪里会出现变化,哪里需要停顿。教师还可以将

15、经常性的过渡常规化、惯例化。例如,当学生提前完成作业时,应该干什么,而不是坐在那儿等候。(3)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这两种事件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也可以说,提供反馈是引发活动的完整和延续。反馈可能是引发活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活动。由于引发活动没有提供反馈,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所以,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距要尽可能地短。在引发期待行为阶段,学生对问

16、题或练习的回答必须是“个体”的,即个体尝试着进行回忆、概括、释义、应用或者解决问题,但紧随其后的反馈可以指向“全班”。这样做可以使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为全班所借鉴,使个别学生的错误为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范例作用。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特别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对于错误答案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的特点。如“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可以做得更好”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学生关注更有用的回答,而不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在尽可能非评价性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回答,这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冒险式地回答,对于这些回答他们可能不大肯定,但他们能以它们为起点,开始构建正确的答案。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当然,反馈活动既可以是即时的、随堂的、非评价的,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