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46856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护理之家庭病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 庭 病 床 李雪梅家庭病床的意义 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患者获得 连续性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站)的医护人员应走入社区 ,走进家庭,主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一、工作原则 (一)根据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的需求及建床 标准,建立家庭病床。 (二)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方便、快捷 的家庭病床服务。 (三)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家庭病床的 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确保医疗安全。 (四)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部门的有关 规定。二、主要任务(一)对建床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 (二)开展家庭条件下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四)对疾病晚期的患者提供舒缓性照顾。三、建床类型及收治范围(一)治疗型:诊断明确,需要在家庭进行治疗、护 理的患者。 (二)康复型:出院后恢复期仍需继续康复的患者 (三)舒缓照顾型: 1、自然衰老,主要脏器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 2、疾病晚期,需进行支持疗法的患者。 3、需要姑息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晚期癌症患者。四、管理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家庭病床的管理, 制定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管理规范;使家庭病床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依法执业,提供家 庭病床服务

3、的医、护人员,应具备执业医师和注册护 士资格,并通过社区岗位培训。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对家庭病床工作进行 检查,了解、掌握家庭病床制度落实及医疗服务质量 等情况,协调做好转、会诊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向社区居民公示家 庭病床服务的联系电话。五、工作要求 (一)建床 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全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建床类型。 2、责任医师、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 床手续,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 议书(附件6)。 3、责任医师、护士要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认真书 写家庭病床病历和护理病历。(二)查床 1、首次访视应对建床患者

4、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详细 询问病情,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经济条件 、家庭卫生环境等因素,对建床病人进行疾病的治疗及 护理评估。2、责任医师根据家庭病床的类型,制定查床计划,每 周查床1-2次,病情变化随时查床,并及时书写查床记 录。3、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在7天内完成查床。责任 医师、护士应参加上级医师查床,查床前准备好病历、x线片、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简要报 告病历,上级医师对治疗方案及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 的指导意见,责任医师要记入病程,并经上级医师签字 确认。(二)查床 4、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制定巡视计划。 5、责任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

5、常 规和操作规范,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6、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生活护理,如:防压疮 、翻身、口腔护理等,配合家属做好患者的心理护 理。 7、社区护士长应定期进行护理查床,检查护理质量 和医源性感染控制情况,研究解决护理问题。(三)会诊与转诊 1、建床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责任医师应及时出诊,必 要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并详细记录。 2、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需要进一步诊疗的建床 患者应及时转诊。 3、治疗型建床患者病情加重,要及时通知家属转院, 如拒绝转院,需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家属签字。 4、对转回社区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继续在家庭病 床治疗。(四)撤床 1、建床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责任

6、医师开具家庭病 床撤床证,办理撤床手续。2、责任医师、护士应书写撤床小结并向患者或家属 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3、建床患者及家属要求提前撤床,经患者或家属签 字后办理撤床手续,并记录在撤床小结中。 4、撤床后的家庭病床病历,归入健康档案一并保存 。 (五)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和护理病 历书写规范(见附件3、附件4)。 六、收费标准:建立家庭病床和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收 费,执行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卫生局 联合下发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 标准。附件: 1、家庭病床服务流程(略) 2、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 3、“家庭病床病历”格式及书写规范 4、“家庭病床护理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 5、家庭

7、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6、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 (一)建床标准: 1、出院后转回社区仍需治疗的病人: 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平稳需继续康复的病人; 肿瘤术后或放、化疗需支持治疗的病人; 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病人; 骨折术后及外伤:换药、拆线、康复、功能锻炼等。 2、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的病人: (1)长期卧床病人:晚期肿瘤、植物状态、偏瘫患者合并褥 疮感染、尿潴留、吞咽困难(需定期换药、定期更换尿管、 胃管); (2)临终关怀:晚期肿瘤、植物状态、老年期痴呆症等。(二)撤床标准: 1、经药物治疗及康复后病情平稳; 2、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暂不再需要支持疗法; 3、骨折术后及外

8、伤已拆线,无需治疗; 4、长期卧床病人压疮已愈合,无需治疗。家庭病床病历”格式及书写规范 (一) 家庭病床病历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健康档案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患者住址: 电话: 联系人姓名: 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建床时诊断:1. 2. 3. 4. 家庭病床分型:治疗型 康复型 舒缓照顾型 主观资料(S): 客观资料(O):综合评价(A): 防治计划(P): 责任医师签名:年 月 日 (二)家庭病床查床记录 年 月 日 主观资料(S):(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客观资料(O):(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综合评价(A):(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

9、程度及愈后) 防治计划(P):(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下次查床时间) 其他需要说明: 与联系人沟通情况:三)家庭病床阶段小结 患者建床日期: 小结日期: 建床诊断:1. 2. 3. 4. 建床情况评估:阶段治疗经过:阶段治疗评估:好转 无变化 恶化 其他 护理干预: 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次 时间/次:20分钟 20-40分钟 小于20分钟 药物副作用及服药方法的讲解 运动的干预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清楚 不清楚 模糊 目前患者情况: 目前诊断:1. 2. 3. 4. 责任医师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年 月 日(四)家庭病床撤床记录 建床日期: 撤床日期: 共 天 诊 断:

10、 1. 2. 3. 4. 治疗经过:转归:痊愈 好转 平稳 转院 死亡 撤床医嘱:责任医师签名:年 月 日 (五)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参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一章 。 二、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1、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家庭病床病历、查床记录 单、阶段小结、撤床记录、会诊单和家庭病床服务协 议书。 2、责任医师应在建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建床 时间超过3个月者要有阶段小结。3、病历记录内容: 主观资料(S):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个人史、家族史; 客观资料(O): 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综合评价(A):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 疾病的程度及愈后; 处理

11、计划(P):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 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下次查床时间。 4、查床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 性、连续性纪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 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医师分析讨论、 上级医师查床记录、会诊意见、采取诊 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 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健康教育等 。 5、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 如结果异常应用红笔在化验单上做标记 。 6、会诊记录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 见记录。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 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 请会诊医师签名等。会诊意见记录应当有会 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 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

12、签名等。 7、转诊病历摘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 断、治疗经过、目前情况、转诊目的及注意 事项,医生签名。 8、撤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及撤 床医嘱。附件4 家庭病床护理病历 (一)护理评估表 一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健康档案号: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资料来源: 病人 家属 朋友 其他: 婚姻状况:未婚 已婚 离异 孤寡 家庭成员:父母 独居 配偶 儿子 女儿 其他 教育程度:文盲 小学 中学 大专以上 健康知识水平:(无知 一般 较高) 其他:职业 民族 籍贯 经济来源 嗜好:无 烟 酒 其他 饮食:偏咸 偏淡 偏甜 偏肥腻 无偏好 其他 家居环境:整洁 凌乱 电梯 非电梯 座厕 蹲厕 公厕 空气流通:清新 混浊 欠佳 活动空间:宽敞 狭窄 光线:充足 微弱 一般 面积 离医疗 机构距离: 心理状态 一、 情绪: 稳定 易激动 焦虑 恐惧 孤独无助 压 抑 开朗 悲哀 二、 对病情态度:积极 消极 可接受 不接受 三、 对疾病认识: 不理解 部分理解 完全理解 四、 解决问题能力: 与人商量 独立处理 听其自然 身体状况 一、生命体征: T P 次/分 R 次/分 BP / mmHg 体 重 kg 二、意识状态: 1.呼之 能应 不应2.对答 切题 不切题3.定向 正确 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