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学德育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9133285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中学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中学德育(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学德育丁怡品德o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 则和规范行动时,即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 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o一般认为,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四种心理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oo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 意义的认识。 o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 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o道德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道 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o道德行为是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 际表现,是融合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 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o品德心理结构的这四种成分是互相联系、互 相渗透、互相影响、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 。它是品德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心理学依据。在品 德教育和培养中,只有保证这四种成分的协 调、平衡发展,才不会造成品德结构上的缺 陷,阻碍品德的发展。 皮亚杰皮亚杰o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 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 学的训练,大学时期学习哲学。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 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 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 分析学说。 o

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 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 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o(1)感知运动阶段(0-2)oo感觉,动作,萌芽阶段感觉,动作,萌芽阶段 o(2)前运算阶段(2-7)oo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性,不能进行抽象的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性,不能进行抽象的 运算思维运算思维o(3)具体运算阶段(7-11)oo思维可以逆转,对于长度,体积,重量等概念守思维可以逆转,对于长度,体积,重量等概念守 恒恒o(4)形式运算阶段(11-14)oo假设演绎的推理假设演绎的推理o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

4、2岁) o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 )(28岁)o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 12岁)o第四阶段:公正阶段道德阶段(1112岁以 后)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o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 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 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 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 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 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 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 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 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 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道德

5、实在论阶段)(2 8岁)o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 称为服从的阶段。o又可分两个阶段:o(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 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 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o(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 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 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 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 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 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 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

6、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 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 ,12岁)o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 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 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 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 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 支配地位。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 、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 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 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关于 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第四阶段:公正阶段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 o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7、(11、12岁以后 ):这时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 有了质的飞跃,此时才真正到了自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他们 基于公正感作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 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 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的 杰出贡献o(1)在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方面, 肯定了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o(2)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 续的整体过程,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o(3)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一 个必要条件,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促进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8、理论的局限性 o(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同伴间相互关系的 不断发展,儿童道德判断的基础便从考虑后果转为 考虑意图,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同 伴的协作,而不是成人的教育或榜样,从而否定了 榜样的作用,这是不对的。o(2)皮亚杰虽然揭示了道德认识在儿童道德发展 中的作用,也注意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儿童道德 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行”的因素,也是错误的 。(3)关于成人的强制或约束以及协作在儿童道 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皮亚杰绝对否定成人约束对 儿童道德发展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这是错误的。道德发展阶段论o科尔伯格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 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 童

9、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 反响。 o海因茨偷药o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 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 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 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 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 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 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 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 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 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o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

10、两难故 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 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 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海因茨偷药o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o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o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o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 不是很重要?为什么?o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 否错误? 为什么? o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 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道德发展阶段论o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 六阶段理论。o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 俗水平。俗

11、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 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o(1 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0909岁)岁)oo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oo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oo(2 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15915岁)岁)o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oo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好孩子”定向定向 阶段阶段oo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oo(3 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

12、平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oo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oo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o从第一阶段到第六阶段,即:我不想惹麻烦我不想惹麻烦 我想要奖赏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想取悦某人我要我要 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我有自己的 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oo “ “第六阶段第六阶段” ”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 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 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

13、22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 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 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 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那人说:“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 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问答法举例:道德究竟是什么23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 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 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 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 ,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

14、儿子生病了 ,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 ,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 的。”“苏格拉底”问答法举例:道德究竟是什么24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 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 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 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 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 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 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 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问答法举例:道德究竟是什么“

15、苏格拉底”问答法举例:道德究竟是什么o“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 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 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 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 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 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2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 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 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 其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 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 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

16、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 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 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27评论: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向世人提供了一 种重视理性思维的德育模式,展示了一种从基础 理论到开发应用的研究模式。在当代学校德育模 式中,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能是理论基础最为 坚实的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借鉴作用: 道德判 断发展的六阶段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 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将发展性 原则运用于学校德育,以开创多种新的模式; 借鉴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 能力。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28局限性: 可能带有西方的文化偏 见; 可能带有性别偏见; 未能对道 德发展不可逆定理作出圆满的解释; 忽视道德发展中的情感因素。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29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 建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 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 要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