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急救知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31926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急救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医学急救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医学急救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医学急救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医学急救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急救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急救知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张利远 主任医师目 录一、心肺复苏术 六、淹溺急救二、创伤急救 七、中暑急救三、烧伤急救 八、呕血急救四、中毒急救 九、咯血急救 五、电击伤急救 十、脑溢血(中风)急救2005年月心肺复苏术一、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的标准(1)意识突然丧失;(2)无呼吸;(3)面色苍白或紫绀二、人工呼吸(1)体位:保持气管最佳通气位置(病人头后仰,颈过伸)。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咽喉部积血、呕吐物、异物、痰液等)。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2)方法: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深而快)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之比为2:15(3)有效指标:胸廓上抬,鼻腔内有气体呼出,肺部听到呼吸音。口对口人工呼吸三、心脏按压(1)

2、体位:病人仰卧位,背后置硬板(2)方法: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两肘部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频为100次/分下压深度为45公分(3)有效指标:面色转红润,意识有改善等确定胸骨下切迹胸外按压,两手 手指交叉抬起抢救者双臂绷直创伤急救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置伤者最佳通气体位(2)清涂口腔、咽喉部呕吐物、积血异物等二、心肺复苏(见前)三、制止出血(1)包扎创口,压迫止血(2)用止血带止血四、抗休克:平卧位、口服含盐饮料、输盐水五、处理创口(1)保护创口,防止污染; (2)处理好外露的器官(3)处理反常呼吸及开放气胸使之闭合六、骨折固定(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防止损伤血管、神

3、经七、安全运送(1)头置车辆尾部(2)防止新的损伤发生,如脊柱骨折,平卧硬板(3)输液及药物应用目的:使伤者活着送往医院烧伤急救一、迅速脱离热源二、保护受伤部位(1)清水冲洗伤处(勿用中和剂)(2)清洁布类,简易包扎三、维护呼吸道通畅四、口服含盐饮料五、镇静镇痛处理六、重度烧伤在运送时须输液中毒急救一、迅速脱离或阻断中毒源二、如经口中毒必须立即催吐或洗胃、导泻等三、经皮肤中毒者,必须立即反复冲洗皮肤四、重度中毒者(1)保持呼吸道通畅(2)心肺复苏(3)输液促进毒物排泄(4)利尿剂应用电 击 伤 急 救电击伤(electrical injury)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的损伤

4、或功能障碍(包括局部或全身),重者发生心搏呼吸停止。俗称触电。电击伤急救【原因】(1)体表直接接触电源(2)缺乏用电知识,违规操作(3)高电压区电场下电流经空气导入人体(4)高温、高湿场所,霉雨季节、衣服潮湿等,使皮肤电阻减小(5)雷击伤电流 人体 烧伤肌肉痉挛微电击 心脏停跳【发病机理】1、化学作用:通过离子运动 肌肉收缩2、电能 热能 灼伤皮肤、皮下组织3、电流 机体微电击 室颤4、雷击(静电)1/2秒时间内以100亿伏静电放电,峰值电流20万mA,击毙电路中任何生物体。5、电阻大小(由大到小):骨骼、脂肪、皮肤、肌肉、神经、血管【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轻度面色苍白、呆滞,反应力、心悸、

5、四肢乏力、较重者有抽搐、休克、昏迷、“假死状态”(皮肤苍白、心音消失),继而因缺O2 呼吸停止。2、局部表现:皮肤灼伤、深度组织损伤。3、并发症:神经系统损害 瘫痪、ARF、肢体坏死。【急救】1、立即脱离电源,减少进一步损伤。2、如有心搏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3、保护受伤创面及肢体,迅速送往就近医院就治。【治疗】 1、心搏、呼吸停止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术。 2、肾上腺素应用:应用肾上腺素,细颤转为粗颤,有利于电击除颤。 3、保护脑功能,积极防治脑水肿,早期使用降温、脱水及糖皮质激素。 4、纠正水和电解质的失衡,防治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5、处理好创口及其深部组织,防止感染。淹 溺 急

6、救淹溺(drowning)指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被水、泥沙、杂草等堵塞,引起窒息与缺氧,并由此而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生化改变出现的心搏、呼吸骤停而致死。【发病机理】(淡水淹溺)H2O(低渗)呼吸道食管肺胃肺损伤肺感染肺毛细血管吸收肠道吸收扩张、膈肌上抬肺泡塌陷呼 吸 困 难血循环 毒血症 死亡溶血 K+ 心搏骤停Na+ 、Cl- 、蛋白【临床表现】昏迷、面色苍白、紫绀、四肢厥冷,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污泥,腹膨隆,心律失常、室颤、心衰、脑水肿、ARDS、溶血性贫血、ARF、DIC、呼吸系统感染。【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改变:低O2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Na + 、Cl -、K+

7、 尿常规:血红蛋白尿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X线:肺影扩大、肺纹增高、肺野有絮状渗出或炎症改变【急救】1、迅速救离出水。2、保持呼吸道畅通 立即清除口、鼻中污泥、杂草等,解开衣领。3、倒水处理 目的去除呼吸道、胃内积水。(1)膝顶法 (2)肩顶法 (3)抱腹法(4)小儿溺水可倒提双腿倒水。淹溺急救方法中暑急救一、原因(1)室温35或30、湿度80时易中暑(2)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无防暑降温措施(3)老弱病者易中暑(4)紧身、不通风衣服及不适宜高温环境工作二、表现(1)轻型:乏力、头昏、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肢体发麻中型: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表情淡漠、躁动不安、皮肤湿冷、面发热重

8、型:高热、昏迷、抽搐(2)急救轻型:送通风阴凉处、饮含盐饮料、休息中型:输液重型:吸氧、降温 冰、输液药物(酒精擦浴、退热药)呕血(吐血)的急救病例介绍 姚某,男,44岁,于去年4月某日午餐后突发性呕血,量约400500ml,继之黑便两次,伴头晕、黑蒙,在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止血药物等治疗后无效转本院救治。即往史;95年患乙型肝炎,98年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查体:血压70/40mmHg,脉搏138次/分,面色发白,表情淡漠,腹部稍膨隆,腹壁静脉有曲张,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肿大度,腹部无压痛,有移动性浊音。化验: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诊断:(1)失血性休克;(2)肝炎后肝硬化并食道、

9、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脾肿大并脾功能亢进;(4)门静脉高压症。经积极抗休克,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综合措施后抢救成功。呕血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血管破裂、胃癌等疾病引起。呕血者必然有黑便(指血液经过消化液作用后而呈黑色,如同柏油样)。如便血颜色较红,常为下消化道出血,出血位于直肠、结肠更为多见。本病例在餐后发病是由于进食快、而且为粗糙食物,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血管被刺破而引起大出血导致休克发生。如不及时救治,必然导致死亡。本病的预防与急救要点:1、进食时忌过热、过快、过硬及粗糙食物,必须细嚼慢咽。2、忌酸性较高食物以免对曲张静脉血管的刺激。3、积

10、极治疗原发病,保护肝脏并忌酒及对肝脏有害的药物等。4、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宜进流汁饮食,同时忌酸、忌酒。5、一旦发生呕血现象,立即禁食,平卧、勿慌张。出血量较大时应将头部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以防血液误咽入气管内而窒息致死,并即刻送往医院救治。咯血急救病例介绍 申某,男,36岁,机关干部,2000年4月日突然 咯血约600ml,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急诊来医院救治。 原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查体:血压100/78mmHg,脉膊112次 /分,呼吸28次/分,精神紧张,立即收住院治疗。在治 疗第三天再次大咯血,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诊断为“右 上肺支气管扩张”。引起咯血的常见疾病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11、、肺癌等。年青人咯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老年人咯血多见于肺癌;有结核病史或有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者应考虑为肺结核病。急救要点:(1)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要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躁不安情绪,可用适量镇静剂,如安定12片口服。但不宜足量,以防抑制咳嗽反射。(3)防止窒息发生,大咯血窒息致死的主要死亡原因,防止的措施是体位引流,其方法让病人俯卧,头低足高,头偏向一侧并叩击背部,以利血液及分泌物排出。(4)迅速送往医院救治。脑内出血(中风)急救病例介绍 赵某,男,55岁,工人,2000年12月日21:40在 玩麻将时突然昏倒,急送医院救治。原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 。查体:血压190/136mmHg,昏

12、迷状态,口角歪斜,面色发 红,鼾声呼吸、小便失禁,经抢救1周后神志转清,但仍偏瘫 失语,一月后出院门诊继续治疗。本病例为高血压脑病,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时激发脑血管突然破裂而出血。近些年来高血压病发生日渐增多,而且趋 向年青化。其发病原因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血脂 升高、运动减少等因素密切相关。脑血管破裂出血主要原因是 高血压,当情绪激动、兴奋过度、剧烈活动、用力排便或寒冷 季节等因素时使血压再度升高而促使脑血管破裂。脑内出血预防方法是:控制血压,稳定情绪,避免劳累,适量运动,防治便秘,寒冷季节时加服降血压药剂量。急救要点:(1)保持气道通畅,其方法有防止呕吐物流入气道造成窒息。同时拉出舌头防止舌后坠堵塞咽喉而窒息。(2)迅速降低血压,如神志清醒者加量口服降压药或舌下含化心痛定二片。(3)如有心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4)迅速送往医院急救。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张利远 主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