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125880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法 教学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 制度制度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一)劳动争议的定义(一)劳动争议的定义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在执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在执 行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行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 同的过程中,就劳动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同的过程中,就劳动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 引起的争议。引起的争议。劳动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 础之上的,若没有劳动关系,就不存在劳动础之上的,若没有劳动关系,就不存在劳动 争议。通常情况下,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争议。通常情况下,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 是

2、用人单位。但有时,由于劳动者一方因患是用人单位。但有时,由于劳动者一方因患 病或死亡可由其家庭成员代替。病或死亡可由其家庭成员代替。(二)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二)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适用(适用劳动争议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法调解仲裁法解决的争议范围解决的争议范围 ) 1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包括“是否有劳动关系, 什么时候存在劳动关系,与谁存在劳动关系 等等”的纠纷。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 年5 月25 日下发 了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 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 下列凭

3、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 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 ”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 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 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 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 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2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发生的争议发生的争议 3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除名除名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

4、教育 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15天,或者天,或者1 1年以内年以内 累计旷工时间超过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 名。名。 辞退辞退是指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是指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 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辞职辞职劳动者根据本人的意愿,辞去所担任的劳动者根据本人的意愿,辞去所担任的 职务,解除与所在单位的工作关系的行为职务,解除与所在单位的工作关系的行为。 离职离职劳动者根据本人意愿,自动解除与所在劳动者根据本人意愿,自动解除与所在 单位的劳动关系的行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行为。4

5、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 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 金等发生的争议金等发生的争议 6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三)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三)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协商协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发生争议可以协商,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发生争议可以协商,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 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 或者调解

6、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一般一般可以可以 提起诉讼。仲裁是进入提起诉讼。仲裁是进入诉讼程序的必经程序诉讼程序的必经程序 (前置程序(前置程序)。协商)。协商(和解)可在任何阶段(和解)可在任何阶段 进行,调解可在后两种进行进行,调解可在后两种进行。(四)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举证责任(四)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 张,有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张,有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以以“ “谁主张,谁举证谁主张,谁举证” ”为一般规定,

7、以用为一般规定,以用 人单位举证责任倒置为特殊规定。人单位举证责任倒置为特殊规定。第六条规定第六条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 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 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二、劳动争议的调解二、劳动争议的调解(一)概念(一)概念是指调解组织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指调解组织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 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发生的劳动争

8、议,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 绳,以民主协商的方式,使双方当事人达绳,以民主协商的方式,使双方当事人达 成协议,清除纷争的方式。成协议,清除纷争的方式。调解是劳动争 议处理的非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调解的 ,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二)调解原则(二)调解原则 1 1、自愿原则、自愿原则 2 2、民主说服原则、民主说服原则(二)调解组织(二)调解组织 1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 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 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

9、委员会主任由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2 2、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解决民间纠纷的组织。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解决民间纠纷的组织。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 位均可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位均可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3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 能的组织能的组织n n依托于乡镇劳动服务站的调解组织依托于乡镇劳动服务站的调解组织n n依托于地方工会的调解组织依托于地方工会的调解组织(三)程序(三)程序 1 1、申请: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均可、申请:书面形式口头

10、形式均可 2 2、实施调解、实施调解调解组织接到申请后,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调解组织接到申请后,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 对方愿意调解的,可以实施。对方愿意调解的,可以实施。 3 3、调解终止、调解终止n n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 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 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n n自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自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1515日内未达成调日内未达成调 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四

11、四)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的效力调解协议的效力限于合同效力,不具有直接向人调解协议的效力限于合同效力,不具有直接向人 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但是,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但是,因支付拖欠劳 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 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 ,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 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 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 仲裁仲裁 。支支 付付 令令支付令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

12、申请,支付令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 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 券的法律文书。债权人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债券的法律文书。债权人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债 务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务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 申请发布支付令,通知债务人履行债务。债申请发布支付令,通知债务人履行债务。债 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出异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出异 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直接申请人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直接申请人 民法院强制执行。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支付令不必经过法院的审理程序,申请支付令不必经过法院的

13、审理程序, 所以有快速便捷的特点。所以有快速便捷的特点。三、劳动争议的仲裁三、劳动争议的仲裁(一)概念(一)概念仲裁也成公断,是由一个公证的第三者仲裁也成公断,是由一个公证的第三者 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评断。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评断。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争议,在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争议,在查 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 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我国目前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我国目前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二)劳动争议仲

14、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依法设立,由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依法设立,由法 律授权依法独立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律授权依法独立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 专门机构。专门机构。组成组成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 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 应当是单数。应当是单数。 (三)仲裁员(三)仲裁员仲裁员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员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 聘任后,专门从事劳动争议裁决工作的人员聘任后,专门从事劳动争议裁决工作的人员 ,包括兼职和专职两种。,包括兼职和专职两种。 仲裁员应当公道正

15、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n n曾任审判员的;曾任审判员的;n n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 称的;称的;n n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 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n n律师执业满三年的。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四)仲裁管辖(四)仲裁管辖是指确定各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劳是指确定各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劳 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明确当事人应当到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明确当事人应当到 哪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哪一个劳动争议仲裁

16、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由哪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法律制,由哪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法律制 度。度。 具体规则:具体规则:n n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 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n n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 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 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五)仲裁的程序(五)仲裁的程序 1 1、仲裁时效、仲裁时效1 1年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计算。计算。因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因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从中断时起,仲。从中断时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