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91225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四节 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规律 第三节 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石林坡立谷溶洞孤峰溶洞坡立谷漓江胜景九马图峰丛漓江胜景螺蛳峰峰丛阳朔胜景月亮洞石钟乳暗河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岩溶(karst,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 名 ):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 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岩溶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碎、沉积、坍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结合的综合 作用。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等。1、形成独特的地貌大的地貌形态:峰丛

2、;峰林;孤峰;溶蚀平原;干 谷地表形态 石林、石笋、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漏斗。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2、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透水性增大,流态及不均匀 性增大等。岩溶现象:洞内奇观石钟乳石幔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 长的是石钟乳。石笋和石钟乳是怎样 形成的?u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 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形如布

3、 幔而得名,又称石帘、石帷幕。 贵州省毕节县的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县城东北23 公里处织金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旱洞 ,洞内岩溶生长独特,景物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千姿百 态,精妙绝伦。全洞初勘长12.1公里,面积达70平方米, 两壁最宽处173米,垂直高度多在50至60米,最高处达150 米。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迭宕,岩溶堆积物达40多种 ,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形态类别。 “天坑”是岩溶(又称“喀斯特”)地区地下河运行形成大面积 塌陷造成的,它与常说的“岩溶漏斗”不同,岩溶漏斗一般是斜坡,上宽下窄,天坑则是四壁岩石峭立,深度百米至数百米以 上,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桶”。这个

4、“桶”,口径从近百米至数 百米不等,容积从10万立方米至1亿立方米以上。天坑形状奇特 ,地处僻壤,坑上坑下林木葱郁,如果能进入“桶”底,更觉神奇。天坑在国内外均有发现。我国重庆开隆县、奉节县,四川兴文 县,广西乐业县、巴马县等地都先后发现了天坑,当地人分别 称其为“石围”、“石院”、”岩湾”、“漩坑”、“龙缸”等,国外说 法也不一样,一般称为Great doline(大漏斗)。我国有关专家认 为称其为“天坑”最确切,故取名为“岩溶天坑” ,简称“天坑”。 二、我国岩溶分布特征世界大陆75%为沉积岩,15%为碳酸盐岩,约4000万Km2 为可溶岩。岩溶在我国分布广泛,我国碳酸盐分布面积334万K

5、m2 ,约 占国土面积的36%。广西的桂林、云南的石林,这些奇观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 区;广西碳酸盐岩出露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60,贵州和云 南东部碳酸盐岩分布的面积占该地的总面积50以上,整个 西南地区石灰岩地区联成一片,面积共550000km 2,占全国 的13.2%。岩溶地区,地下存在大量的空洞,所以进行水库修建要防 止渗透,在开凿隧道和建设矿井时要注意涌水、排水问题; 在建设铁路、桥梁和厂房时要注意地基的塌陷问题。我国南方地区化学作用 为主,地貌景观以石芽 、峰丛、峰林,大峡谷 ,溶洞等为特色。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 我国北方地区气温低 ,溶蚀速度要慢很多 ,水不是参与作用的 主要原因,而

6、是以断 裂、崩塌等物理因素 为主的破坏。三、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u 一方面,岩溶地区形成优美的自然风景。充分利用岩溶洞穴作为地下工程等。u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及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岩溶渗漏,引发地区塌陷,造成坑道涌水、突水、滑落。据广西 39个岩溶山地县统 计,在已 建的260座大水库 中,有明 显渗漏的 (设计效 益与实际 效益相比 低于80 者)有92座。1.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溃坝、诱发地震渗漏、溃坝、诱发地震2.道路工程路基、站场、桥梁地基稳定性路基、站场、桥梁地基稳定性我国东部岩溶区,铁路4010公里,岩溶塌陷37

7、6处,近十年间中 断车1860小时,颠覆列车3次。3.地下工程涌水、突水、岩溶冒落涌水、突水、岩溶冒落如武汉地区:如武汉地区: 自1977年至今,武汉地区先后发生6次岩溶地面塌陷: 1977年,汉阳中南轧钢常堆料场塌陷; 1988年,武昌陆家街塌陷和阮家巷塌陷; 1999年,毛坦村小学塌陷; 2000年2月,武昌司法学校塌陷; 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4.工民建地基稳定性、塌陷问题地基稳定性、塌陷问题一.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 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

8、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第二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规律 (1)(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可溶性岩石的存在是岩溶形成的物质基础。 卤化物类岩石卤化物类岩石食盐、钾盐、镁盐等食盐、钾盐、镁盐等 硫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等石膏、芒硝等 碳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2)(2)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水的溶蚀性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水对碳酸盐岩的化学溶蚀过程水对碳酸盐岩的化学溶蚀过程由上式可以看出,水中由上式可以看出,水中COCO2 2含量越高,含量越高,HH+1+1也越多。由也越多。由

9、 于于HH+1+1是非常活跃的离子,当和石灰岩作用时,是非常活跃的离子,当和石灰岩作用时,HH+1+1就就 会与会与CaCOCaCO3 3中的中的COCO2 2结合成结合成HCOHCO3 3-1-1 ,分离出,分离出CaCa+2+2,从而使,从而使CaCOCaCO3 3溶解于水。上述反应是可逆的,正反溶解于水。上述反应是可逆的,正反 应速度取决于应速度取决于COCO2 2的浓度。的浓度。COCO2 2( (溶解溶解)+H)+H2 2O +CaCOO +CaCO3 3 Ca Ca+2+2 +CO+CO3 3-2-2 +H+H+1+1+ HCO+ HCO3 3-1-1COCO2 2(空气)(空气)

10、 CaCa+2+2+ 2HCO+ 2HCO3 3-1-1 可溶性岩石的裂隙度与以下因素有关可溶性岩石的裂隙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 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厚层可溶性岩石较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厚层可溶性岩石较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3)(3)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只有当岩石具有透水性时,含只有当岩石具有透水性时,含COCO2 2的水才能在岩的水才能在岩 石中流动,与岩石发生充分作用,进行溶蚀而不石中流动,与岩石发生充分作用,进行溶蚀而不 易饱和。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易饱和。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

11、决于岩石的孔隙度 和裂隙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和裂隙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CO2 2,其溶解,其溶解 力是有限的,很容易被力是有限的,很容易被CaCOCaCO3 3所饱和。流动的水所饱和。流动的水 ,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 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COCO2 2浓度的地下水浓度的地下水 混合,会大大提高水的溶解力。混合,会大大提高水的溶解力。地下水的流动性,一方面取决于岩石的透水地下水的流动性,一方面取决于岩石的透水 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降水量,而后

12、者与气候相关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降水量,而后者与气候相关 。(4)(4)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1、碳酸盐岩岩性的影响碳酸盐岩能否被溶解或溶解程度如何,主要 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如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矿 物成分及结构。碳酸盐岩是指碳酸盐矿物含量超过50%的一 类沉积岩。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 MgCO3 、SiO2 等。常见的有: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 质灰岩、泥质灰岩等。二.岩溶发育影响因素2、气候的影响1.降水的影响:(1)水直接参与岩溶作用,充足的降水是保证岩溶作用强烈进行的必要条件。(2)水是溶蚀作用的介质和载体,充足的降水保证了水体的良好的循环交替条

13、件,促进岩溶 作用的强烈进行。2.温度的影响:(1)温度升高,水中的CO2的溶解度减小,不利于 岩溶作用。一般,水温升高20 30C,溶于水中的 CO2减少一半。但随着温度的增高, CO2扩散速度增加 。(2)温度升高,生物新陈代谢加快,释放更多的 CO2带入水中,同时温度升高,化学反映速度大大加 快,有利于岩溶作用。一般温度升高10C,化学反应 速度加快一倍。总体上: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温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岩溶作用较强烈高寒干旱的地区:岩溶不发育不同气候条件下,岩溶速度、形态、类型都明显不同我国气候分类副热带亚热带温 带三大特征地区青藏高寒地区西北干旱地区南部温热地区如溶

14、蚀速度: 广西:0.12-0.13mm/a ;湖北:0.06mm/a ;河北:0.02-0.03mm/a 。岩溶形态差别:v 广西副热带溶蚀为主,地表地下岩溶充分强烈,形态诸全;v 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岩溶发育,以溶丘、溶洞、漏斗为特征 。v 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不太发育,侵蚀为主,几乎不发育封闭 溶蚀地形,以地下隐伏岩溶为主。3、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条件通过影响水的入渗,循环交替条件,进而影响岩 溶发育的规模、速度、类型及空间分布。例如:v 区域地貌格局,宏观上控制了某地区的地表水文网及地下水排泄 基准面的性状,从而控制了地表地下水的运动趋势,进而控制了岩溶 发育的总体形式。v 地形平

15、缓地貌较之地形较陡地貌,地表径流缓慢,入渗量较大, 有利于岩溶发育。v 不同地貌条件,因其垂直入渗带埋深和水平径流程度的不同,垂 直岩溶形态及水平岩溶形态的明显差别。v 地形高差大大影响地下水补、排条件,影响岩溶发育的深度。4、地质构造的影响1.断裂的影响u成岩、构造、风化、卸荷等作用形成的各种破裂面,为地 下水入渗和流动提供了通道,同时为地下水有效向深部渗入 并形成深部岩溶提供了条件。u由于断裂构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岩溶的发育。 例如,沿断裂面岩溶发育强烈。u各组破裂面相互交织、延伸进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形态、 规模、速度和空间分布,使得岩溶发育宏观不均一性。u各种破裂面相互交织,使地

16、下水混合溶蚀效应明显,促进 岩溶发育。2.褶皱的影响u褶皱的类型和部位不同,裂隙发育程度不同 ,岩溶强度不同。如核部比翼部发育,背斜比 向斜发育。u褶皱的形态、性质、尺寸和方向控制了可溶 岩的空间分布从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特征。三.岩溶发育的规律岩溶发育随着深度的变化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岩溶发育的阶段性与多代性溶洞的成层性岩溶发育的地带性 第三节 岩溶区水库渗漏问题在岩溶地区修建储水输水等建筑物如水库,水体可能沿其岩溶通道向周遍产生渗漏,有时会严重影响工程的 正常使用。岩溶渗漏问题是水利水电等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这里以水库渗漏为例介绍渗漏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渗漏的形式按渗漏通道分类 裂隙分散渗漏 管道集中渗漏1.查明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