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88999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规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 设战略规划一、山东基本省情v山东所在的齐鲁大地处黄河下游,东境滨海,西境为 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多丘陵地,河道纵横,湖泽棋 布,自然环境优美,物产富饶。省会设在济南。 v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居全国第十九位。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 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 居全国第 二位。v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 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 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 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 较

2、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v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二、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v进入21世纪,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山东出 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 随着“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和“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战略 被纳入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又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 区域性发展战略。从2003年的“突破菏泽”战略到2004 年的“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 的“三个突破”战略,再到2007年的“一体两翼”发展战 略;从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 半岛城市群”建设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 鲁南经济带”等战略规划,

3、逐步促成了区域发展格局由 “点”到“线”再到“面”的深刻变化,逐步实现了由“东中 西”到“北中南”的全面变化。 v“一体两翼” 是07-08年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区域 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v“一体”是指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 济南周围,这一带凝聚了我省主要城市,总体发 展水平比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v“两翼”即北翼河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 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通过全省一盘棋, 一体推进,两翼展开,使全省区域经济板块有机 结合,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山东“一体两翼”发展布局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4、建设的重大战略v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 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 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v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 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 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v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 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 台市莱州等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 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 一,总人口约985万人。战略优势v

5、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 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 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 经济的良好条件。v高效生态是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 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 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 、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 流域生态平衡。 v如果说,珠三角、长三角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 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那么将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的黄三角将成为我国今后高效生态经济的样板。这 正是黄三角的后发优势之所在。 战略意义v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6、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 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 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v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 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 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 发展。v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 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 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 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 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

7、挥更 大作用。对山东省的战略意义v黄河三角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山东省自身而 言,同样意义重大。首先,黄三角地区涵盖了东 营、滨州两市全部以及德州、潍坊、烟台的部分 地区。黄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对提升整个山东半岛 城市群的生态水平、科技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其次,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黄三角,将 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改变山东经 济大而不强的格局。最后,充分整合海陆资源后 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连 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v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 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 重

8、要的增长区域。v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体现可持续 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 ,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 机统一。战略定位v规划提出了近远期两个阶段的目标:v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 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环境质 量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 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核心保护区面积 达到550万亩,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20%,林木覆盖率达到25%。v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

9、 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 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 业体系,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 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战略目标v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 的重点任务:v一是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 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用资源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 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v二是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 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 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 生态产业体系。战略任务v三是按照一体化要求,加强

10、水利、交通和能 源设施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 畅通的交通网络合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 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能力。 v四是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 事业,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生态经 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v五是按照以改革创新推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 的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拓展发展空间。 2011中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开幕v2011年11月19日上午,2011中国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国际人才交流 暨项

11、目洽谈会在山东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 开幕。v本次洽谈会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山东省人 民政府为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 设、深入推进引才引智工作确定举办的一次 大型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盛会。v洽谈会以“融合国际人才智力、发展高效生 态经济”为主题,主要活动包括人才技术项目 洽谈签约、“黄河口友谊奖”颁奖、“高端人才 三角洲行”等,共邀请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 人才和黄河三角洲地区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 参会,其中来自海外10多个国家的人才80多 人。v11月19日当天,共有65名海内外高端人才与 80余家黄河三角洲地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签订合作协议22个。合作项目集中在电子、 环保、石油装备

12、等领域,体现出“融合国际人 才智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主题。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v蓝色经济是包括海洋经济、 临海经济和涉海经济在内的多 种经济集成概念,其中海洋经 济是从海洋资源与空间利用的 角度出发,指开发、利用和保 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的总和 ,而临海经济和涉海经济则是 分别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 角度出发来界定和划分的相关 产业活动总称,即临海经济为 临海地区经济的总称,涉海经 济是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 活动间接相关的各类产业活动 的总和。v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 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 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

13、 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 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v蓝色经济区可以看作是一个以海洋产业为先导, 临海产业为基础,海陆统筹为指导,蓝色生态文明 建设为前提,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 新型沿海经济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v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 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 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 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战略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 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 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v山东省政府表示,规划的批复 实施,

14、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 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 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 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地域范围v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 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 东营、烟台、潍坊、威 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 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 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 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 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 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 区。发展背景v世界历史发展表明,以海外贸易和海上航运为先 导的“蓝色经济”是沿海国家“富国强民”的根本途径 ,也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主要手 段。 v进入海洋21世纪,利用海洋空间,开发海洋资源 ,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世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

15、主要趋势。以美国、欧盟诸国为代表的西方海洋强 国,以及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亚太海 洋大国都相继制定了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 现代国家海洋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蓝色经济” 的深入发展。v未来50年,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 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v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v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 。今后10年甚至50年内,国际海洋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海 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引导下的经济竞 争。发达国家的目光将从外太空转向海洋,人口趋海移动趋势 将加速,蓝色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v 海洋是人

16、类存在与发展的最后资源空间v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国际海洋竞争日趋 激烈。美国指出: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 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提高贡 献,扩大就业,占领国际市场;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 次革命;澳大利亚在今后10年15年要强化海洋基础知识普及 ,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国际海洋竞争将主要表现 在以下方面:发现、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勘探开发新的海洋 矿产资源;获取更多、更广的海洋食品;加速海洋新药物资源 的开发利用;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上航线与运输方式。 v世界蓝色经济发展前景看好v目前,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 值23万亿美元的4%。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发展前 景看好。一是海洋石油工业。全球海上石油的探明储量为200亿 吨以上,天然气储量80万亿立方米。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约13亿 吨,占世界油气总产量40%,产值约3000亿美元。21世纪中叶海 洋油气产量将超过陆地油气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