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086013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陈陈 澄澄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福建武夷山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理教 材)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图象 ,是“平面”的、“固定”的、“刻 板”的。充其量它只是一张“蓝图”、 一本“曲谱”。走“近”高中地理新课程而只有当地理课程为广大的地 理教师、学生所运用,现实地进入 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学活动之 后,它们才是“立体”的、“生动”的 、“鲜活”的。它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座富丽的 “大厦”、一首优美的“交响曲”。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师仅仅是课 程的执行者,地理教师只要忠实地执 行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就是一个好教

2、师。其实全面地说,教师应该是课程 的实施者、开发者、设计者、创新者 。只有当广大地理教师真正地“走进地 理新课程”,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并成 为新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地理课 程改革才能成功。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七、新课程的实施 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背景-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地理科学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近两年时间召开13次大型工作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地理课程标准

3、的体例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标准的结构2002年5月教育部刚刚颁布 新修订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同年秋季北京、内蒙古、广西 、陕西、西藏、海南等最后6个 省区也开始第一次使用此大纲 的新教材。为什么短短不到1年时间( 2003年3月)又颁布了新的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口号或者任务早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提出。( 以上海的高考单独命题和一期课改为发端 )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 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李岚 清)“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 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陈 至立)素质教育未取

4、得突破性进展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构建一套符合素 质教育要求全新的课程体系。现行课程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选拔 的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目前正在全国大部分省区使用的全日制 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从酝酿、制订, 到试用、推广,已经有10个年头了。早在1994年4月,教育部就组织人员开始酝 酿、研讨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同年12 月,拟定出大纲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1995 年4月起草出大纲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该 高中地理大纲送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 审订。1997年秋季,依据大纲编写的高中地理

5、新教材开始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试用 ;2002年5月经修订以后推广到全国。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 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 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 地理学研究的趋势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2. 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3. 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4. 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广泛征求意见 专家院士审议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 所在

6、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比乐中学 陕西西安教研室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 背景-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我国最早采用的课程标准是1912 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以后一词沿用了约4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改用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学校教育的 主要文件 课程标准这一名称更为准确,其 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地理教学

7、大纲的区别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3.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4. 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不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而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必修 选修 课程第四部分 实施

8、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七、新课程的实施 教育现状的调研(高中)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 、 山西、宁夏等10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 、 校长样本158名调查时间:2002年15月二、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 利亚、加拿

9、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 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课程设置历史回顾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地理课程设置 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共6个子课题)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 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和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利用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我国 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 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的启示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设想一文科地理理科地理设

10、想二 必修地理:方案1系统地理方案2专题地理选修地理:方案1分层选修方案2分类选修方案3分区选修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七、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课程总体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选修 I 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 选修 II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五、高中地理课程

11、的核心论题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七、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 时代性 选择性的完整、和谐、统一 . 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 学科中心主义 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素 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基础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 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 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 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 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

12、地关 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 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 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 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 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 应用。 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 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 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 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 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 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 程的选择性

13、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 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 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 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七、新课程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21世纪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1.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的历程 2. 当前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产 生的原因 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缘起 4.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 由 5. 高中地理课程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洪堡、李特尔拉采尔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协 调论人地关系论发展轨迹说明了人类

14、对此认识的 深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 出现使得人地关系的各种理论显示出其一定的 局限性 (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 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用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退化 )人们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正处于一个变革的 阶段. 人地关系论的演变由于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不 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 过去依赖无限制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 济,以及“先污染,后治理”“吃祖宗饭,断子 孙路”,所带来的严重教训。这些问题如不解决,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并将贻害子孙后代。“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经 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是人类对待地 理环境认识及人类发展观的升华和革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端环 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两个里程碑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国21世纪议程的颁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它的 实现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对未来的国家建设者、 目前的高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分必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涉及的自然、 人文等各个领域几乎都跟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 联。可以说,在基础教育所有的学科之中,地理 课程是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