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停留时间分布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49062174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4 停留时间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6.4 停留时间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6.4 停留时间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6.4 停留时间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6.4 停留时间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4 停留时间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 停留时间分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4 非理想流动及实际反应器的计算理想流动模型n理想排挤返混程度为零n理想混合返混程度最大非理想流动n反应器的几何构造和流体的流动方式是造成偏离理想流动的根本原因n存在一定程度的返混n用停留时间分布来描述反应器中物料返混的程度例:在连续操作的反应器内,如果在某一瞬间(t=0)极快 地向入口物流中加入100个红色粒子,同时在系统的出口 处记下不同时间间隔流出的红色粒子数,结果如下表。停留时间时间 范 围围 tt+t0-22-33-44-55-66-77-88-99- 1010- 1111- 1212- 14出口流中的 红红色粒子数02612182217126410分率N/N00.0 20.0

2、60.1 20.1 80.2 20.1 70.1 20.0 60.040.010一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描述如果假定红色粒子和主流体之间除了颜色的差别以外,其余所 有性质都完全相同,那么就可以认为这100个粒子的停留时间分布就是主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若以停留时间t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作图,则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即表示停留时间为tt+t的物料占总进料的分率。一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描述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质点中,停留时间介于 与 间的质点所占分率为dN/N,以E()dt表示。(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E()曲线下的全部面积代表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占进料分率的总和。E()具有归一化的性质

3、(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停留时间0- 范围内的物料(停留时间小于的质点)占进料的分率。F()是单调增函数二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刺激响应技术(应答技术,示踪法):用一定的方法将示踪剂加到反应器进口,同时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验示踪剂信号,以获得反应器中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示踪剂的选择常用测定方法: 脉冲法阶跃法示踪剂的选取原则n示踪剂不应与主流体发生反应;n除了显著区别于主流体的某一可检测性质外,示踪剂应和主流体应尽可能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且两者易于溶为一体;n示踪剂浓度很低时也能够检测到信号;n用于多相系统检测的示踪剂不发生相间的转移;n示踪剂本身应具有或易于转变为电信号或光

4、信号的特点。1、脉冲法使物料以稳定的流量qV通过体积为VR的反应器,然后在某个瞬间=0时,在某一瞬间向物料中注入浓度为C0的示踪剂,并保持混合物的流量仍为qV ,同时在出口处测定示踪剂浓度C随时间的变化。反应器 检测器物料示踪剂二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脉冲法所得输入响应曲线脉冲输入出口响应0E()脉冲示踪法测得的是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2、阶跃法使物料以稳定的流量qV通过体积为VR 的反应器,然后在某个瞬间 =0时,将其切换为相同流量和浓度的示踪剂,同时开始测定出口处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反应器 检测器物料示踪剂阶跃法所得输入响应曲线F()0阶跃输入出口响应阶跃示踪法测得的是停留时间分

5、布函数F()脉冲法和阶跃法的比较脉冲法阶跃阶跃 法示踪剂注 入方法在原有的流股中加入示踪 剂,不改变原流股流量将原有流股换成流量与 其相同的示踪剂流股E(t)可直接测测得F(t)可直接测测得研究不同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通常是比较它们的统计特征值。常用的特征值有两个:三、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 平均停留时 间 方差 离散程度不管设备型式和个别质点的停留时间,只要反应 体积与物料体积流量比值相同,平均停留时间就 相同。平均停留时间:是指整个物料在反应器中停留 时间的平均值方差是物料质点各停留时间与平均停留时间的偏离程度,即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程度n方差越小,越接近平推流n对平推流,方差为零。方差:各个物料质点停留时间与平均停时间 差 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0AB C不同方差的E()曲线对比时间(无因次时间):用表示的方差为:活塞流全混流非理想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