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20246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重三中北重三中 2015-2016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20162016 年年 4 4 月月 满分:满分:120120 分分 考试时长:考试时长:100100 分钟分钟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404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8080 分)分)1.在我国古代, “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对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特点2.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

2、田野上集体耕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 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 C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 D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促进井田制瓦解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4.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由自己生产A B C D 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A.休养生息政策 B. 歧视商人政策 C. 禁止经商政策 D.奉行黄老之学7.天宝二年(713 年)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2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 ) 。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4、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8.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 (故王文贤墓志铭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主张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认为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C.奉劝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建议经商成功后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9.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 。这反映了朱元璋A.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B.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

5、、 “海禁”政策10.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 B.台商和港商 C.闽商和粤商 D.徽商和晋商11.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说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因为A.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 D.农产品商品化12.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有统一的市场。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 A.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B.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

6、场经济出现 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13.清乾隆八年(1743 年) ,清政府发布了下图中的告谕。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C.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314.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7、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 机器生产 B. 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16.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A.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B.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17.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A咖啡和可可 B洋纱和洋布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18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

8、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A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19.设想你是 19 世纪 60 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A重工业 B农业 C高科技产业 D轻工业20.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C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21.1902

9、 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能反映荣氏兄弟准4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A B C D2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有历史洞察力的是A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B回光返照,走向灭亡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 D光明大道,前途无量 23.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

10、5%增至 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全国的 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日本形成了独的局面24.读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企业类型资本总额备注军用工业5000 万余两白银出现企业 19 家1862-1894 年民用企业2964 万银元出现企业 27 家1899-1911 年私人资本9350 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 410 家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D.“节制资本” ,解

11、决民生问题2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D.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26民国初年到 1920 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1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27.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A.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5C.半殖

12、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28.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图片是 A春 B夏 C秋 D冬29.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于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0.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7 年43.3%31.2%25.5%在总产值中的比例21.8%26.1%52.1%增长率1960 年 -22.8%47%223%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

13、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31.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 年农业生产状况表农业产值粮食棉花原计划比上年增长 8.5 3 216 亿斤 2 200 7 万担实际达到比上年增长 11.6 3 400 亿斤 2 400 万担A.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633.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34.20 世纪 50 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C. 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35.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 1958 年画的一幅漫画跃!跃!跃! 。下列四句民谣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一致的是 A.“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B. “踢得好,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