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19301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讲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2018新余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共存物、烧碱、小苏打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C8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大理石解析:选 C。干冰、冰水共存物、烧碱、小苏打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 A 正确;活性炭、C60、C80、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B 正确;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 C 错误;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大理石都含有两种以上物质,

2、属于混合物,故 D 正确。2胶体与溶液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和本质区别分别是( )A能否透过滤纸,是否有丁达尔效应B是否无色透明,是否稳定C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D是否稳定,能否电泳解析:选 C。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3(2015高考重庆卷)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选 D。A.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 ,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B.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

3、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C.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D.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 ,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B鲜花店的老板用浸泡了高锰酸钾的硅土延长鲜花的保存期C用双氧水漂洗衣服上的污渍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解析:选 D。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了它的化学2性质,A 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的植物会产生乙烯气体,高锰酸钾会和乙烯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可以起到鲜花保鲜的

4、作用,B 项不符合题意;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C 项不符合题意;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受热后直接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D 项符合题意。5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C制备 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 Fe(OH)3胶体从 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解析:选 C。A 项,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 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而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D 项,胶体

5、粒子也能透过滤纸,二者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而用渗析法分离。6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图:日光下的树林B图:长江三角洲的形成C图: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D图:钠的焰色反应实验解析:选 D。图:空气是一种胶体,日光穿过空气照射到地面上,此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长江水(含大量胶体粒子)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图: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与胶体的性质无关。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 NO 的集气瓶;冷却 NO2气体B用冰水共存物冷却 SO3气

6、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 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 Na2O;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解析:选 C。NO 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气体:2NO2(g)N2O4(g) 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 项错误。冰水共存物冷却 SO3气体得到的固态 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 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3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学变化,C 项正确。将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7、,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属化学变化,D 项错误。8将 500 mL 2 molL1 FeCl3溶液和 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100 nm 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09107 m 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

8、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解析:选 C。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 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 项错误;FeCl3中的 Fe3能氧化 I生成 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 项正确;蒸干并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并灼烧明矾溶液得到 KAl(SO4)2,D 项错误。9(2016高考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解析:选 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

9、属于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 2H2O2=2H2OO2是放热反应,A 错误、D 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 正确;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10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4A B C D解析:选 A。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就是能跟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可以实现;弱酸 H2S 和盐 FeCl3发生氧

10、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强酸 HCl 生成,可以实现;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物就是弱电解质醋酸,可以实现;一定浓度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单质和水,溶液为中性,可以实现;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气体生成,可以实现。二、非选择题11A、B、C 三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 NaOH 溶液、KSCN 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饱和 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分别写出三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_,B_,C_。(2)写出 C 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3)若

11、不用化学试剂鉴别,写出鉴别 B、C 分散系的两种简单方法:_,_。解析:(1)NaOH 溶液中加入饱和 FeCl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含 Fe(OH)3沉淀的悬浊液;KSCN 溶液中加入饱和 FeCl3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色的 Fe(SCN)3溶液;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FeCl3水解生成红褐色的 Fe(OH)3胶体。(3)B 为溶液,C 为胶体,不用试剂鉴别,可用观察法,B 为红色液体,C 为红褐色液体,也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答案:(1)悬浊液 溶液 胶体(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观察颜色,红色的为 B,红褐色的为 C 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

12、通路”的液体为 C,另一液体为 B12(2018忻州模拟)现有 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5(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组,它的电子式为_。(3)C 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 Fe2O3的化学方程式:_。(4)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5)B 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 8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有_g 该物质参与反应。解析:(1)从图形看,为

13、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2)淡黄色固体是 Na2O2,其电子式为Na2Na。OO(3)CO 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Fe2O3:3COFe2O32Fe3CO2。=高温(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21。(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根据化=高温学方程式可知转移 8 mol 电子,有 3 mol Fe 参加反应,质量为 168 g。答案:(1)树状分类法(2) Na2NaOO(3)3COFe2O32Fe3CO2=高温(4)21(5)16813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 ,该“绿锈”俗称“铜绿” ,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 Cu2(OH)2CO3, “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ACu(OH)2BCuH2(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 “铜绿”属于哪类物质:6_。(2)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