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1726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战争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鲁人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大智若鱼 人活在世上,与鱼游在水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每个人的一生,其实是一条河流,生是上游,死是下游。每一条河流都要拐这样那样的弯,没有一条河流是直的这是所有的鱼都懂得的一个最浅显也最伟大的道理。可是,我们身边的某些人却不是这样,总以为人生的道路笔直平坦,受到一点挫折,就彷徨,失意,忧郁,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更有要死要活的大智若鱼,首先要做的第一条就是像鱼那样,承认所有的河流都是弯的,承认平静的同时也承认激流,承认清澈的同时也承认浑浊,承认夏日洪水的一泻千里,也承认冬日寒风的冰封三尺。另外,每一条鱼都明白,再大的河流,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汇成,没有哪一滴水能够脱离河

2、流这个集体而与大海成功私奔。微感言:_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赏读: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赏读: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赏读: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赏读: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

3、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2一、作者视窗左丘明(约前 502约前 422),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 30 余年,一部纵贯 240 余年、18 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 ,与春秋

4、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代表作品有国语 春秋左氏传 。秉笔直书左丘明史的本质在于求真求实。你,左丘明,秉笔直书,首倡史学直笔的优良传统,所以文心雕龙才有“辞宗丘明,直归南董”的名句,才有司马迁编撰史记较多直接采用左传中的史料的佳话。你认为忠于历史是史家的天职,正是这种良好的史官文化和求真精神,铸就了你左丘明那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你博得了广泛赞扬和“君子”美誉。你与孔丘同为春秋人,而孔丘曾以你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也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

5、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你的这些话,就是你左丘明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见证,是你秉笔直书的春秋史官文化精神的见证。“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胜质才称得上史笔,文质彬彬才算得上君子,说的就是你,左丘明!二、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

6、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很自然了。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3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阙秦( ) 杞子( ) 共其乏困( )逢孙( ) 君之薄( ) 函陵( )答案 Fn y zhu qu q n pn b Hn2通假字共其乏困_通_,_秦伯说_通_,_失其所与,不知_通_,_何厌之有_通_,_无能为也已_通_,_答案 “共” “供” 供给 “说” “悦” 赞同,高兴 “知” “智” 明智 “厌” “餍” 满足“已” “矣” 句末语气词3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古义:_今义:_若舍郑以为a东道主

7、ba古义:_今义:_b古义:_今义: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今义:_亦去之古义:_今义:_敢以烦执事古义:_今义:_共其乏困4古义:_今义:_答案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a.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4一词多义贰Error!鄙Error!敝Error!许Error!微Error!其Error!焉Error!答案 从属二主;不专一;“二”的大写;再,重

8、复 把作为边邑;庸俗,鄙陋;看不起,轻视 损害,衰败;疲惫;坏,破旧;德行不高的人 答应;赞同;约数;表处所 没有;隐蔽,不显露;幽微,精妙;卑贱 代词,指代“使者” ;代词,指代“那件事” ;代词,自己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5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句式特点:_是寡人之过也。句式特点:_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特点:_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句式特点:_答案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6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5_与郑人盟:_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朝济而夕设版焉:_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_(2)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阙秦以利晋:_烛之武退秦师:_若不阙秦:_动词用作名词君亦无所害:_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