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14286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入门讲座国立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析入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 病医生及精神病学家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 学派的创始人。1856 年3月6日生于摩拉维 亚的弗莱堡 。1939年 9月23日卒于英国。 1873年进入维也纳那 大学,1881年获医学 博士学位。又于1885 1886年间就学于J.- M.夏尔科。 弗洛伊德有6个子女 。其中小女儿安娜弗 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 名的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 意 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 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 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

2、扰乱是精 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 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 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 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 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 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 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 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 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 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 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 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

3、1884 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 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 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 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 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 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 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 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 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10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很早表现出远大志 向,希望将来有所作为。擅长语言学习。 1873年冬季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医,在布吕克(Brucke)指 导下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 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即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病。与 布鲁尔(Josef B

4、reuer)交往深厚。 1885年前往法国跟沙可(Jean Charcot)学习催眠术 1895与Breuer合作歇斯底里的研究 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观点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1909年应邀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做精神分析系列讲座 1938年为逃避纳粹迫害,举家前往英国伦敦 1939年死于喉癌Freud的人生大事记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动物实验,生理学方法。 冯特:以物理学、统计学方法,研究感 觉,强调直接经验,分析意识的结构和 内容,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克雷丕林:观察描述、现象归类。 弗洛伊德:个案、观察描述、分析推测 等。二、基本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驱

5、力理论 (四)性欲学说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两个基本假设:心理决定论,潜意识的存在及 其意义。 、本能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所有结构部分都源 于生物本能。本能象一种能量。 内驱力是产生心理活动的能量,是推动个 体进行心理活动的能量,是个体维持生存和发 展的心理内在动力。(一)意识无意识理论意识:意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 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 ,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 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是觉醒状态下 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 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 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 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6、*15意识意识 consciousnessconsciousness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由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由 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具有逻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具有逻 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 的内容,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的内容,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 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 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意识

7、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 心理内容。主要作用是检查。心理内容。主要作用是检查。无意识(或潜意识无意识(或潜意识 ) unconsciousnessunconsciousness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 想和行为影想和行为影 响极大。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响极大。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 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1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 机不能意识到。其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机不能意识到。其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

8、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则的原始欲望;早期被压抑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则的原始欲望;早期被压抑 的愿望,被压抑的童年经历与事件;来自种族天的愿望,被压抑的童年经历与事件;来自种族天 赋遗传经验。赋遗传经验。2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 活动在进行着活动在进行着 。3 3、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 浮现并获得满足;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浮现并获得满足;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 经症症状等表现。经症症状等表现。无意识存在的证据:无意识存在的证据: 催眠催眠 梦梦 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行为(笔误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行

9、为(笔误 、口误、错事)、口误、错事) 灵感和直觉灵感和直觉 某些心身疾病某些心身疾病 神经症神经症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三者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三者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 冰山理论:意识、前意识意识、前意识( (检查者,在本能检查者,在本能 朝向意识的道路上建筑了防御线朝向意识的道路上建筑了防御线) )、潜意识、潜意识( ( 生物本能,慾望的储藏库生物本能,慾望的储藏库) )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 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 互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互转

10、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 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 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意识领域的,但可以意识领域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人的行为。 例如强迫性洗手的患者。例如强迫性洗手的患者。 *20(二)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是一能量系统;能量是一定的。人格构成: 本我 id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 遵循“快乐 原则”。 自我 ego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 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11、superego 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遵循“道德原则”。 本我(id):本能的栖息地、是盲目的、 潜意识的,依循享乐原则,并同肉体联繫 着。肉体是他的能量泉源。 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器,它是无组织的 ,彷佛是一团混沌的本能和一口慾望沸腾 的大口锅。 在本我中充满着本能,慾望的强烈冲动, 力图很快的满足。 倘若这种满足迟缓,个体就会感到烦忧和 懊脑,其结果不是这种原动力消失或弱化 ,而是企图满足的要求更加迫切。 本我是通过两种方法来满足肉体需要 反射作用。是对烦恼起源的自动反应,依照快乐 原则行事,为了避免痛苦紧张而追求快乐的行为 。例如,新生儿的活动完全受生物冲动

12、所引发, 饥饿不适时就哭叫,摆动四肢,以便满足肉体需 要,在这种状况下反射作用对减少紧张状态是很 有效的。 愿望满足。当某种生物需要缺乏时,在本我中能 激发起一种满足这个需要的物体或事件中的意像 ,从而减少与这种需要有关的紧张状态,这种现 象称为初级历程。 例如:失意的人会一直想起分 手的对象这种意象就是初级历程,它的出现会暂 时减少需要的紧张状态。但是愿望的满足只能暂 时降低紧张状态,而非真正地满足肉体上之需要 。自我(ego):理智的栖息地、调节本能与环境 的关係、控制意识与感官的运作,依循现实原则 ,藉着次级历程,及现实考验而运作。 现实原则。 与快乐原则的目的相反,它是在阻止 紧张的解

13、除,一直到发现能够满足需求的适宜对 象为止。 次级历程。 现实原则所经历的历程,由于原始历 程是比较虚幻,而次级历程比较实在的思考,它 是属于较高的智力作用。 现实考验。藉着次级历程,自我建立一种计划以 满足需求,且用一些实际的行动来考验其是否能 够成功。 自我所具有的心理能量,大部份消耗在对本我 的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和排除上,它建立防御线, 应用各种防卫机制来对付本我。 超我(superego):抑制本能的冲动、依 循父母、社会等道德原则与标准。 弗洛伊德说:在这冗长的儿童时期,这 个沉淀物构成了自我里面一个特殊的机制 ,使父母的影响能够长期存在。 儿童在与父母的接触中,通过内射等机制 ,将父

14、母的人格及祖先的社会道德等变成 为自己的东西。 超我表达了人的性格特点,使人按照道德 观念和各自的自我理想行事。由于超我的 出现,自我的职能就变得更加複杂了,它 不但要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对象,而且还 必须考虑所寻找的对象不能违背超我的价 值观。简要地说: 本我代表不受控制的生物驱力超我是社会良心之声自我是调节本我和自我并与现实 打交道的理性思维*26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 ,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 限地表现出来。 在三者之中,自我(ego)受到本我与超我的夹 击,必须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否则 发生问题。 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

15、三种结构的作用必 然是均衡、协调的。 在一个不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失去均 衡,产生问题。*27 本我最原始,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我和超我, 新生儿只有本我,它由基本的生物冲动(驱力 )所组成,包括吃的需要、排泄的需要、逃避 痛苦及获取性的快感的需要,本我追求这些冲 动和需要的直接满足,快乐原则,趋乐避苦, 趋利避害。 儿童很快就会发现上述驱力不可能立刻得到满 足,必须等到有人提供食物,饥饿方能解除, 有些冲动如玩弄生殖器会招致父母的惩罚,他 慢慢发现需要考虑情境的现实性,这样人格的 新部分自我就发展期来了。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比较圆滑,本我的 要求除非条件允许,否则就要推迟满足 ,或者换一种

16、现实可以接受的方式满足 。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决定着什么行 动是合适的,哪一种本我的冲动可以满 足及以什么方式满足。自我在本我的要 求、现实世界和超我的要求之间起一种 调节或中介的作用。人格的第三个部分是超我,它代表着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观 和道德观,是由父母和其他成人教育给儿童的。超我实质 上体现了个人的良心,用来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是对父 母的奖励和惩罚的反应,我们常说父母要教给孩子是非对 错的观念,其实就是塑造超我。最初,父母用直接的奖惩 手段控制儿童的行为,慢慢随着父母的标准渗入了儿童的 超我,儿童开始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控制行为。儿童不再需 要别人来告诉他偷东西是错误的,他的超我会告诉他这一 点。如果本我违背了超我的准则,就会产生罪恶感,焦虑 ,即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