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1425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公开课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本节聚焦】1、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解释人类性别 比例接近1:1的原因。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及特点。 3、概述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传递及表现的特 殊性。 4、学习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5、学习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为什么我是男孩呢?那我为什么是女孩?一、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的概念概念染色体分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和Y 。性别决定于生物体细胞中的X染 色体和Y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叫性别决定。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叫性别决定。一般是由性染色

2、体决定的。2、 位于性染色体上 的A、a基因,在遗传时遵循 分离规律吗?1、X、Y染色体是同 源染色体吗?思考讨论男性:XY性染色体女性:XX比较:人类X、Y染色体的差异果蝇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分别 是什么类型?雄果蝇的染色体 组成是?雌果蝇呢?异型同型2、性别决定的方式XY型ZW型雄性:常染色体+ X Y雌性:常染色体+ X X雄性:常染色体+ Z Z雌性:常染色体+ Z W思考: (1)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2)人和果蝇属于哪一种性别决定方式?XY型性别决定是生物界中较为普遍 的性别决定方式。包括哺乳动物、某些种类 的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一些雌雄异株的 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雄性雌

3、性ZZZW属于这类型的主要是一些鸟类 。3、性别决定的过程XY型ZW型两种性别决定两种性别决定 过程有何区别过程有何区别精子卵细胞XYXXXYXXXXY1 : 1子代性染色体是一对特 殊的同源染色体1:1精子卵细胞22对(常)+XY(性)22对(常)+XX(性)22条+X22条+Y22条+X22对+XX22对+XY1 : 1子代思考:果蝇的雌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各是什么?思考1:生男生女由谁决定?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 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 女孩;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 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后代的性

4、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 的随机性。思考2:为什么人群中男女比例1:1?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并且比例为1 :1,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 均等。含X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为女性,含 X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为男性。资料1:1、据省妇联权益部副部长闵志萍介绍,农村家庭 暴力的发生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是丈夫因 妻子生女孩殴打妻子的 2、据专家分析,在所有导致农村女性自杀的直 接原因中,生女孩受气等都会成为妇女自杀 的导火索。 3、由于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和长期的性愚昧, 把生女归罪于母亲,这是无知的表现,这种愚昧 无知曾经导致了千千万万女性的悲剧。

5、资料2:近年来,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人口 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6.9100,有的省 高达130100,而正常值仅为102107 100;在个别严重的地方,男女性别 比例甚至到了150100;有的自然村已 经出现男青年找不到老婆的情况,成为 名副其实的“光棍村”。资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明确规定:禁止“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 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 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ZZWZWZZZW1 : 1ZZzzzw异型同型后代性别由雄配子还是 雌配子决定?二、伴性遗传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概念:位于性状基因性染色体性别关联类型 :伴X遗传:致病基因在

6、X染色体上 (如: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 ) 伴Y遗传: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 (如:外耳道多毛症) 道 尔 顿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 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象 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思考: 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人类色盲的检验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 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 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因为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的非同源区段1、如果某致病基因位 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 遗传特点是怎样的? 2、如果某隐性致病基因位于 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 遗传特点又是怎样的? 思考、讨论BB 正常女性 Bb 正常(携带者)女

7、性 bb 色盲女性 B 正常男性 b 色盲男性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 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 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表现型也要描述性别。2.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请写出以下组合的婚配图解:4. 女性携带者与色盲男性3. 女性色盲与正常男性1. 正常女性纯合子与色盲男性还有其它婚 配组合吗?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XBXB XbY亲代XBXbXBY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 : 1正常女性与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XBXbY配子子代男性的色盲基因 只能传给女儿, 不能传给儿子。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XBXb XBY亲代XBXbXBY女性携带男性正常1 : 1 : 1 : 1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

8、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XBXBXbY女性正常男性色盲XBXbXBY子代配子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所以儿 子患病,母亲至少为携带者。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父亲正常 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 儿子一定色盲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XbXb XBY亲代XBXbXbY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1 : 1XbXBY配子子代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XBXb XbY亲代XbXbXBY女性色盲男性正常1 : 1 : 1 : 1 女性携带者与色盲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XBXbXbY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XBXbXbY子代配子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四种婚配组合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12341.隔代交叉遗

9、传(如男性色盲基因 只能由母亲传来,然后只能传给自 己的女儿)2.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为什么?例1 人类血友病伴性遗传特点:病因:症状:由于血液里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 而凝血的时间延长。在轻微创伤时也会出血不止,严 重时可导致死亡。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其遗传方 式与色盲相同。其他伴X隐性遗传例2 果蝇的白眼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 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 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 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 常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 、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 、生长缓慢等症状。 继续探究继续探究 性别别

10、 类类型女 性男 性基因型表现现型XdXdXDXDXDXdXdYXDY正常正常抗维生素D佝偻 病患者患者根据基因D和基因d的显隐性关系,填写人的 正常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基因型和表现型男女男女6 6种婚配方式种婚配方式 XDXDXDYx1.2.3.5.4.6.XDXdXDYxXdXdXDYxXDXDXdYxXDXdXdYxXdXdXdYx全患病全患病男:男:5050 女:女:100%100%男:男:0 0 女:女:100%100%男:男:5050 女:女:5050全正常全正常全患病全患病思考、讨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特点(伴X显性遗传)1.具有连续遗传现象2.患者中女多男少3.父患女必患,子患

11、母必患为什么?伴Y染色体遗传实例:外耳道多毛症特点: 男性全是患病、女性全是正常 遗传规律父传子,子传孙基因位于Y染色体 的哪段?小结: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发病几率雌雄不等,Y染 色体只传雄性。2.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控制的两 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之上 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 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例1.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 外祖父母、祖母均正常,而 祖父是色盲。那么,这个男 孩的色盲基因最终是由谁传 给

12、他的?答案:外祖母例2.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生了一个既是白 化病又患色盲的女孩,问:(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夫妇(2)再生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的几率 ?AabAaBb1 164、下列各项表示4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不可能是卵细 胞的是A、aY B、aXb C、aXa D、AZB2父亲是血友病患者,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他们所 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儿子患病的可能是_。3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 患者。 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机率是 。 1母亲是色盲,她的两个儿子有 个色盲。1/21/82课堂反馈XHXh XhXh XHY XhY 单击画面继续5、血友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的伴性遗传病 。现父亲是血友病患者,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他们所生 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 儿子患病的可能性为 。XHXh XhXh XHY XhY 1/2XHXhXhYXHXhXHYXhYXHXhXhXhXh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