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01320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教育督导报告xx(摘要)(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XXXX(摘要)(摘要)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XX(摘要)关注义务教育教师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教育督导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从教师的规模结构、能力水平和权益保障三个方面,选取 15 个主要指标,以 XX 年至XX 年连续 6 年全国各县(包括其他县级单位,下同)年度教育统计资料、XX 年全国 32 万份

2、抽样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对 7 个省、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情况为基础,对义务教育教师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本报告旨在推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激励教师教书育人,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规模结构全国义务教育教师总体规模按现行编制标准基本满足需求,保证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教师总体配置的生师比逐步下降,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受到重视XX 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有专任教师907.7 万人,其中小学 561.3 万人,初中 346.4 万人。从城乡分布看,县镇和农村的教师占 8

3、2.7%。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约有 1/4 的教师工作在艰苦地区。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各地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努力降低学生与教师的配置比例。XX 年,小学生师比由 XX 年的 211 下降到18.81,初中由 19.31 下降到 16.51。从城乡看,小学教师城乡配置水平接近,初中教师城市配置水平较高。小学生师比城市为 19.41、县镇为 19.61、农村为 19:1。初中生师比城市为15.61、县镇为 17.91、农村为 17.11。近年来,国家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实施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缓解了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数量

4、不足的突出问题。XX年至 XX 年,全国小学累计录用大中专毕业生 60 万人,其中农村录用 48.9 万人;全国初中累计录用大中专毕业生 61 万人,其中农村录用 48.7 万人。农村小学和初中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均达录用总数的80%。XX 年至 XX 年,全国共招聘了 1.6 万和 1.7万名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覆盖了13 个省 395 个县的 4074 所农村中小学。2.教师总体趋向年轻化,女教师比例高于男教师XX 年,小学教师 35 岁及以下、36 至 45 岁、46 至 55 岁、56 岁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1%、26.8%、24.3%和 4.8%,其中 45 岁及以下教师

5、的比例超过了 70%。初中教师 35 岁及以下、36-45 岁、46-55 岁、56 岁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5.8%、30.6%、11.3%和 2.4%,其中 45 岁及以下教师的比例超过了 86%。XX 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专任女教师共计 477.3 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总量的52.6%。小学、初中女教师分别为 312.8 万人和164.6 万人,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例为55.7%、47.5%。分区域来看,女教师比例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从城乡看,女教师比例城市高于农村,特别是城市小学女教师的比例达 79%。3.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中西部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外语、音

6、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XX 年,全国有508 个县每县平均 5 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 10 所才有一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都不足一人,致使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规定课程。4.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地义务教育的需要据中西部 9 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XX 年,3 万多所村小的班师比平均仅为 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 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 11.9 的平均配置水平。这些地区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进不去、留不住问题突出。一是现行教师编制

7、标准尚未充分体现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等特点,不能适应这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寄宿制学校等教师附加编制在部分省、区也还未得到落实。二是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以较低报酬聘用代课人员,而不是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XX 年,全国中小学仍有代课人员 37.9 万人。其中,小学代课人员 27.2 万人,87.8%以上分布在农村地区。广东、广西、甘肃小学代课人员数量多,超出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 10%。三是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表明,38.7%的校长反映近 3 年中有

8、教师流失情况,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92.5%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 35 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二、能力水平全国义务教育教师师德水平、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但教师培养培训“学非所教”问题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1.广大教师认真教书育人,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比较满意。据抽样调查,87.4%的家长认为教师责任心强;91.3%的家长反映教师批改作业认真;81.7%的学生表示多数任课老师能够耐心指导学生的学习;87.7%的学生表示与老师在一起感到开心;86.9%的学生反映老师能耐心与违反

9、纪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谈话。教师关心学生成长,付出的爱心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但还有 13.4%的学生反映,教师教育方法有待改进,个别教师对违纪或学习成绩不好学生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另据抽样调查,家长对孩子的语文、数学教师和班主任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分别为91.5%、91.4%和 93.5%;学生表示喜欢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分别为 87%、71.9%。上述情况,城市家长和学生表示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农村。但同时还有 8.8%的城市学生和 15.4%的农村学生反映不能完全听懂多数教师的讲课。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但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在城乡、校际之间仍有较大差距XX 年

10、至 XX 年,小学高级以上职务教师比例超过 45%的县由 649 个增加到 1616 个,初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超过 7%的县由 641 个增加到 1333个,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各地城乡及校际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差距较大,配置不均衡。XX 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 48.2%,城市高于农村 9.5 个百分点以上。贵州、陕西农村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均低于 30%,城市高于农村 15 个百分点以上。全国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 48.7%,城市高于农村 19.2 个百分点。贵州、甘肃、陕西三省农村初中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均低于 30%,城市高于农村25 个百分点以上。据中西部 4

11、 个省区(黑龙江、河南、广西、云南)小学、初中 XX 年的统计,省域内小学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最高的前 20%学校与最低的后 20%学校分别相差 24.5、27.7、30.8 和 32.6 个百分点。省域内初中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最高的前 20%学校与最低的后 20%学校分别相差 21.3、22.9、27.7和 29.2 个百分点。校际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差距过大,是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择校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3.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任职资格标准要求,但初中教师初始学历合格率低,取得合格学历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问题突出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XX 年全国小学

12、、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99.1%和 97.2%,其中农村小学、初中分别达到 98.7%和 96%,基本达到和接近国家规定标准。城乡教师学历合格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从政策上积极引导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各地相继采取措施,提升了高一级学历教师的比例。XX 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 66.9%,比 XX 年提高 33.8 个百分点,西藏、浙江、内蒙古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提升幅度超过 40 个百分点,达到 70%以上;全国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47.3%,提高27.5 个百分点,宁夏、浙江、天津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提升 40 多个百分点

13、,达到60%以上。上世纪 90 年代,教师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低学历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抽样调查表明,小学和初中教师中, “民转公”的比例为 13.2%,在农村,这一比例达 20%。另外教师“拔高使用”状况在初中阶段较为突出。在进入教师队伍时,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68.4%,其中农村为 58.8%。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的现象亦较为突出。初始学历合格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艺术和体育教师,约有 1/3 是学非所教,其中城市约为 20%,农村则超过 40%;而初始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取得合格学历的专业与所教课程对口率更低。抽样调查表明,初始学历不合格的初中教师,取得合格学历的专业与所教

14、课程对口率为 58.2%,农村低于城市,语文为 58%、外语为 50.7%、数学为 20.2%、体育为 8%、艺术类为 5.6%。取得合格学历的途径主要是自学考试、函授、业余或广播电视大学,占 87%,全日制成人高等教育占 11%,普通高等教育占 2%。三、权益保障近年来,教师的工资逐步提高,福利待遇及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教师培训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法律有关规定执行不力,教师法定权益缺乏有效保障。1.教师基本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上世纪 90 年代,全国曾出现过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中央政府从完善教师工资保障制度入手,实行教师工资县级统筹,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拖

15、欠教师工资的问题,确保了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数据,XX 年,全国普通小学教职工人均工资收入比 XX 年增长了 58.2%,普通中学增长了63.2%。由于教师津贴补贴尚未完全得到落实,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抽样调查显示,近 50%的农村教师和县镇教师反映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XX 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 17729 元和 20979 元,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 5198 元和1948 元。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尚未真正

16、得到落实。部分地区教师收入水平偏低。XX 年,全国有273 个县(占区县总数的 8.5%)的小学教职工和 210个县(占 6.5%)的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低于 1.2 万元,人均月工资收入不足 1000 元。其中河南、陕西、山东尤为突出,小学教职工人均月工资收入低于 1000 元的县占本省县数的比例分别为34.1%、21.2%和 18.2%;初中分别为 25%、20.7%和 18%。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 68.8%和 69.2%。其中广东省小学、初中农村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仅为城市教职工的48.2%和 55.2%。XX 年与 XX 年相比,分别有 13 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小学、初中城乡教职工工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另外对 7 省区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城市教师工资收入的校际差距也较大。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主要原因。2.教师福利待遇受到重视,但农村教师医疗、住房仍面临突出困难近年来,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