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1132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 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

2、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环节一:导入新课(1 1)直面传统文化之现状直面传统文化之现状中秋节刚刚过去,我们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刻,可是我总感觉中秋作为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少了股

3、味。在我看来可能就是少了“古”味儿吧。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保留自己的特色节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文化的现状。教师活动:教师活动:PPTPPT 出示两段话并提出问题: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 。香港人还可以到陆羽茶楼去喝茶,但上海人却只能去星巴克了。 这两段话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绪?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4、学生回答后,给与点评。指明:这两段话让人听起来很悲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非常窘迫的生存现状,同时,警示我们:拯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刻不容缓。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使学生认清传统文化在今天面临的生存窘迫的现状,唤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活动:教师活动:什么叫做传统文化?文化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在长期历史积累中形成的,我们把这种产生于过去而又传承至今的文化叫做传统文化。那么传统文化有哪些形式,有什么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 环节二:讲授新课环节二:讲授新课(二)感受传统

5、文化之魅力:传统文化的形式(二)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传统文化的形式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播放视频:G20 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全方位展示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元素。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回答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回答,给予点评。这次文艺演出的名字叫最忆是杭州 , “最忆是杭州”出自白居易的词忆江南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体现了中国的古诗词。采茶,茶文化闻名世界。 茉莉花 ,是极具代表性的民歌。琵琶、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

6、 春江花月夜 、 高山流水是中国古曲名曲。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梁山泊与祝英台并且以一种戏曲的方式表现出来,还有太极武术表演。1、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绘画、文学、戏曲为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的不仅是东亚文化圈的爱好者,也吸引了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崇拜者。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这个晚会演出地点在杭州西湖,从晚会中看到江南水上庭院的艺术特色,非常秀美。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特色传统建筑呢?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自由发言。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纠正、点评。例如:陕北窑洞,蒙古毡房,苗族吊脚楼,傣族竹楼,福建围楼(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7、,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月光 ,正好切合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喝桂花酒,不仅如此我们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这些属于传统习俗。3、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一些风尚、礼节、习惯。这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前面谈到文化多样性的时候了解到一个民族情感最集中的表达是民族节日,这其中习俗是展示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虽然有很多西方习俗传入中国影响很大,但我们最认同的还应该是自己的传统习俗,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钢琴家演奏的月光 ,人们过中秋节,反映了人们一种什么心理团圆,团聚。花好月圆,月满团圆,一种中国人传统的祝愿和祈福,和天

8、下大同的理念暗合。晚会中展现出来的建筑,体现了中国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强调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我们把这种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称之为传统思想。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让学生列举出我国的传统思想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自由发言。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纠正、点评。例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展道路产生的深

9、刻影响。随堂演练:随堂演练:下列诗句主要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形式是什么?过渡:过渡:虽然中华上下五千年饱经沧桑,但文化并没有断裂,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在我们今天生活中方方面面仍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传统文化都有哪些特点,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以会标为例看一看它蕴含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印章,体现诚信,一种契约精神,图案中 G20 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用 20 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沟通理念。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艺:印章,篆刻隶书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印章中国红,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

10、祥和。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桥,在是视觉印象上是西湖的桥,杭州的桥。教师活动:教师活动:会标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和建筑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会一标设计出来,马上得到世人的认可,外国人一看就是中国的,中国人一看就是江南特色,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略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教师活动:教师活动:举例这一基本特征的其他表现。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略教师活动:教师活动:会标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习俗,在传承中一直保留其基本特征延续至今,但也看到他的具体内容会因时而变,和全球化很好结合在一起,比如

11、桥梁寓意沟通,寓意着 G20 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感,说明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不变,但是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这就是相对稳定性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三)探究传统文化之演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发展要求(三)探究传统文化之演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发展要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以旧“24 孝”中“埋儿奉母” “卧冰求鲤”两则故事为例: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孝文化?要不要继承继承“孝”文化,怎么继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设计意图:设计

12、意图:感恩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激励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行统一;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并灵活运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学生活动:略学生活动:略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一个批判继承的态度。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也就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扬弃的态度。仅仅扬弃就够了吗?在当今时代我们怎么去行孝呢?学生活动:略学生活动:略教师

13、活动: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总结点评后,举例“父母在,不远游” ,网上一个小伙子叫父母使用微信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了传统美德,给我们的生活传递了正能量,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对社会对个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感恩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激励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行统一;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并灵活运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最后归纳提升:最后归纳提升:有句话说:“欲灭其国,先去其史” ,纵观历史,几大文明古国的消失无不伴随着文化的湮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如

14、果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经济上站起来了,价值观不能倒下。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终于走到了“中国梦”的近前。没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心里哪会有中国梦?没有中华文化的基因,就是文化的孤儿、流浪儿。没有归属,这就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因此每一个中国都应该要自觉树立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环节三:我的收获与感悟环节三:我的收获与感悟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上谈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板书。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考查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环节四:巩固练习环节四:巩固练习设计

15、意图:设计意图:考查对本课重点知识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达到巩固、运用、检测之功效。1、央视发起“家风”话题采访,引发公众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忠孝仁义、正直善良、勤劳节俭等传统价值观念仍被许多家庭长久坚守,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净化社会风气。这体现了(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中华传统美德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意义A. B. C. D. 2、家规是孩子行为培养的根基。老北京也有许多家规,例如: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不称长辈您;不许说瞎

16、话儿;未嫁姑娘不许站在窗前往外看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固守传统,独树一帜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摒弃传统,顺应时代A B C D 环节五:布置作业环节五:布置作业过年,曾经是多么让人心跳,让人渴望的字眼。贴对联、放鞭炮,在热闹的人群中放声欢笑。但这一切,正在逐渐淡去,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是传统文化的丧失?怎样营造浓浓的过年气氛,值得每个人去思考。你认为春节所传递的哪些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为什么?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统一起来。深化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传统习俗传统习俗传传 1 1、形式、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