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90101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究12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索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中学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给高中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虽然我们都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理念与精髓, 并使课改呈现出“喜人”的一面。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和陈旧滞后的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方法等很难使我们对新课程、新教法获得全新的认识。因此课改一度让我们出现从激动到兴奋,从兴奋到困惑的局面。这些问题和困惑,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下面是我将介绍的是我们安仁中学在新课改方面出现的一些问

2、题和困惑以及我们对它的探索。一问题和困惑 1、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区域及环境不同,办学条件的差异性比较大,难以执行同一个标准,整体推进比较困难。我们安仁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所收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他们的素质和基础差异很大,就是在本校整体推进课改也有一定困难。2、教育部门及领导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强力推进高中新课改,另一方面又用高考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 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改的确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但不改变评价标准,势必要回到以前的老路。3、高中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并行,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与高中课改中减轻学生负担要求根本相悖。 4、高中课改的宣传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推向全社

3、会。让社会各界理解、认同和支持它。5、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与课程设置的冲突。新教材新增内容多,必修、选修模块在难度上采取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仅仅只有 36 学时,一些教师习惯于“教教材”,凡教材内容均要讲解,导致课时不足。由于课时不足,许多老师就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像社会实践或研究性学习,把所有的时间放在赶进度上。6、教师对课改精神理解的片面性,导致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误区。误区(一):机灌代替人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提高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有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4、,使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有一次我在学校听了一堂化学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只是在电脑前点鼠标,课件设计得异常丰富多彩,时而出现卡通小天使飞呀飞,接着拖出“思考题”;时而出现背景音乐,甚至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成了观看多媒体放像。课后我觉得这样的课的确让学生眼花缭乱,但真正进入大脑的知识有多少?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多少?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永远处于“辅助”地位,再精美的课件演示也无法代替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由实验现象所引发的探究欲望。教师不应该只懂得点鼠标,而应该带领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要有效利用黑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

5、学生通过实践感悟、思考、理解远比任何华丽的课件效果好。对待多媒体课件我们的看法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对待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原则是:该用的地方一定要用,不用的地方一定不用。 误区(二)、 重视“赏识教育”,忽视“批评教育”现在的课堂教学中重点以“赏识”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被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以达到不断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

6、的。但现在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评价内涵,简单地认为上课不能批评学生,只能表扬。现在我们去听公开课,满耳都是教师对学生廉价的表扬和鼓励:“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好”、“你回答得最好”,即使学生可能只回答了一个非常基础并且完全应该掌握的问题。这些泛滥的表扬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吗?我认为恰恰相反,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还会误导学生,时间久了会使学生觉得你的表扬一文不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罚都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表扬固然是每个学生所期望的,但诚挚的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的批评会促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修正,这比廉价的表扬更有利于学生进步。误

7、区(三):流于形式的讨论我们学校的一些教师将讨论当作 “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探究,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交流,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例如:有次,我在在听课时发现:教师刚提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有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就急着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围成了一团,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 ”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只要稍加注

8、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从东边说,我从西边扯,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我曾数次发现:有些同学表面上争的面红耳赤,其实在说:这个问题一会儿你答。不行,你答,我不行。其实,讨论应该用在最适合探究的地方,也就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切不可流于形式。那么,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我们认为 “它存在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发生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

9、露出兴奋的表情时等等。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的地方。”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源于学生预习时的自然“生疑”,这些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障碍,课堂教学应该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设计教学步骤,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领悟能力强的同学交流解答,“探疑”的过程就会显得具体而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释疑”也就水到渠成。这样的师生讨论也好,讨论中的教师点评也罢,正是我们新课改所需要的。当然,讨论要注意下面两点:一要有针对性,一方面,应针对重点,别引导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周旋;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尽量接近学生的“思维区”,即“跳一跳,够

10、的着”的问题,否则,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 二要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只有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可能被全面涉及,学生才不会像上面那样为谁回答争的面红耳赤误区(四)、“满堂灌” 变成“满堂问”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传统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 满堂灌 ”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大有改观。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

11、,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 对不对?”“ 是不是?”及相应的 “对”“是”等低级对话充斥课堂。对于老师这样的提问,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二、我们的探索高中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比较

12、好,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我们安仁中学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机遇和挑战并存,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赢得发展。 为此,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着,期待凭借课改的东风让我们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1、 建立机构学校成立以王校长为组长,以各部门行政领导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课改实施小组汇报情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在设备、经费等方面为新课改提供方便。 (图)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努力,新课改在我们安仁中学实施的比较顺利。2、 广泛宣传我们认为高中课改的宣传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而应该推向全社会。让社会各界理解、认同和支持它。为此我校不仅召开学生新课改学习培训会,

13、也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走进学校,通过一些案例给家长讲述新课改的理念,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新课改,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图)我们的观点就是:一个成功的学校背后,定有许多默默支持他的家长。3、 落实研究,聚焦课堂统一思想,脚踏实地课改机构成立伊始,大家就达成共识:搞课改最忌就是搞花架子。为避免课改流于形式,参与课改的老师要从三个方面做到切合实际:一是课改的问题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学实践,来自于师生的现实需要。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二是课改过程紧紧围绕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同伴互助,借助外力引领,不断完善解决问题思路,不搞“档案式”、“材料化”的课改;三是课改形式不能

14、千篇一律,要结合问题的特点、学生的现状、教师的素质等因素采用灵活有效的办法,课改形式因人而宜,因问题而宜,因大小而宜。 同组备课,集思广益同组备课是课改的最有效途径,我校的同组备课本着“个人先有思路、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开展。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的重难点、个人备课遇到的困惑等,进而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碰撞,分享同组备课的成果。每次同组备课后形成的导学案定稿,都会被收录到学校网站的资源库中,这是经过不断修改完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但把本届教

15、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也为下届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大大缩短了同组备课的时间。每周一课,全组研讨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出示一节研讨课,授课教师提前一周写出教案,全组参与讨论,课后评议进行首次研讨,然后异班再次执教,全组教师再次听课,再次评析、修正完善。该项活动促进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间教学思想的比较、跟进,促使教师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促使了课改向纵深发展。坚持反思,集腋成裘反思是教师对过去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是普通教师走向名师的快速通道。首先我们从培养教师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做起。平时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时都要处处留心,

16、寻找“反思点”,并及时记录。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坚持写反思的教师必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一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与欣喜。其次引导教师共享资源、及时交流。主题研讨,强化效果每周教研组会议上,由一位教师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针对自己近期关注的教学热点,阐述本人的基本观点,提出疑问,组内其他成员对此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支招,最后教研组形成解决此问题的方法。这种时效性极强的研讨形式,改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大大提高了教书育人的技能,有效地强化了课改的发展。6、积极组织和推荐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我们不仅派所有老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还经常组织部分老师外出交流学习(见图)。“聆听窗外声音,呼吸新鲜空气”已成为安中人共同的心声。在经历“请进来” “走出去”的学习过程后,我们安仁中学更注重后续跟进,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成为我们行走的方式。7、 打造金牌教师。我们学校在 35 岁以下的年青老师中选出一部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