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04234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新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第 I 卷卷(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60 分分)注意事项: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

2、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 B宗法制下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君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 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3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

3、国家官 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A B C D 4下列各项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必然联系的是 兵马俑 交子 军机处 十三行 A B C D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 究。其中最终无法完成的选题是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一大禹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

4、力制衡 7几名学生在网上看到了右面的图片,以下是他们对此图的分析结论。 甲:陶片应出自雅典;乙:陶片上的文字是希腊文的某个人名;丙:陶片有占卜功能;丁:陶片是用来投票用的。其中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甲、乙、丁 B甲、乙、丙C乙、丙、丁 D甲、丙、丁 8右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主要在于A它是应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而设立B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成熟 9新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其历程的曲折和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

5、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 德国 10 “1787 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 。这主要表明 1787 年宪 法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1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表述中,能说明“立宪”是虚、 “君主”是实的是国家元首有权签署和公布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控制立法权国家元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A B C

6、D 12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 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允许其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 19 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材料中“类似的事件”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3下列城市在近代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南京 广州 天津 重庆A B C D 14右图所示货币中,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代替“园” ,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丰富了汉语言文字C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15某年出

7、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 , “武汉的形势” , “排满兴汉宣言” , “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 16有人在上海警察局 1919 年 5 月的档案中,发现当 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如右图)。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应该是A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淞沪会战爆发,急于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17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尊敬时期 (18 世纪),轻视时期

8、(18401905),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赞赏时期(19371944),清醒时期(19441949),敌对时期(1949 一)。其中第 4 阶段看法的 成因是中国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前沿阵地 18为向建国 60 周年国庆献礼,某摄制组筹划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拍摄的最后一站应选在A井冈山 B西柏坡 C瑞金 D延安 1920 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 中,中国人民在 1919、1949、1979 和 2009 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A民

9、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20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 ”这主要是 因为巴黎公社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 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 的要也越得人心。那些

10、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2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 世纪初期的国际社会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满清王朝被推翻 23右图中,民盟领导人黄炎培 1945 年 7 月访问延安 时 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 眼 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 一 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 出 这一周期率的支配力。 ”毛泽东当即答道:“我们已经

11、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一周期率。 ”这被时人称 为堪与千古“隆中对”媲美的“延安对” 。毛泽东所 说的这条“新路”是指A井冈山道路 B进行解放战争 C参加重庆谈判 D实现人民民 主 2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 神财富” 。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这里所说的“教训”不包括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C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D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25把右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相比,其最主要的区别是A社会制度不同B实施群体不同C主要作用不同D享受权利不同 26。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

12、大提高的。 ”下 列史实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有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促成亚非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参加了 1954 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B C D 27为庆祝建国 60 周年,某导演欲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下列题 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A B C D 28右图为 1971 年 11 月 8 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 “中国人来了”这一结论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

13、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 291970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邀请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 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 12 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 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 意在 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打破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A B CD 30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中能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1

14、“考虑到美国是在等待许多年后才给俄国政权以承认的,我们不应急急忙忙地去承认人 民中国。 ”说这句话的美国总统应当是A华盛顿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 32在把 1973 年定为“欧洲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 可” ,“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A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B西欧与苏联改善关系,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发展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D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感觉有机可乘 33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 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 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它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