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校本教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0419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校本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高三历史校本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高三历史校本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高三历史校本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高三历史校本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校本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校本教材(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一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政治文明历程 第第一一单单元元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的的政政治治制制度度考情分析:考情分析:最近几年山东高考,每年至少一道选择题,所有考点都有涉及,有的多次出现,如三省六部制、宗法制。备考指津:备考指津:1.今年高考备考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注意春秋战国和明清两个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变化和成因,中央官制演变的趋势。2本单元单独出大题的可能性很小,大家备考时应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比如宗法制、分封制和井田制联系;宗法分封与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比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农耕经济、儒家思想的横向联系。第一节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夏商、西周的

2、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高考定位导航高考定位导航】考纲在线:考纲在线: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点搜索:考点搜索:1.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内容及影响。2秦的统一;秦王嬴政创立的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官制;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核心要点整合核心要点整合】第第 1 1 课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

3、体) 、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3)影响: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 ,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5)影响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定土地、权力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4、,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影响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祭祀、占卜) (2)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宗法制)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第第 2 2 课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建立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

5、地私有制产生;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2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家天下” ;2.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王位世袭制;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内容: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特点: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4.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5.发展脉络: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

6、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 2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1如何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示:(1)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4)制度的

7、矛盾:是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就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也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矛盾和趋势(1)两大基础: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理论基础:法家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2)两对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3)三个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日益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是其基本发展趋势。第第二二节节 从从汉汉至至元元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的的演演变变及及明明清清君君主主专专制制的的加加强强【高考定位导航高考定位导航】考纲在线考纲在线: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8、,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考 点点 搜搜 索索 1. 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加强;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变;选官制的历史变化。2宰相制度废除的过程及影响;内阁出现的原因、过程及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核心要点整合核心要点整合】 第第 3 3 课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七国之乱及原因: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削夺诸侯国土地。汉武帝集权: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影响:积极影响: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

9、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外戚、宦官专权,政局动荡;3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形成: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延续: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革除藩镇割据的弊端,防止“陈桥兵变”再次上演;措施:收精兵削实权置钱谷;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消极影响:造成了“冗官”、 “冗兵” 、 “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总结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尾大不掉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

10、外重)结果中央集权胜利中央集权胜利地方分权胜利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而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和影响:措施内容利弊收精兵“三衙”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有统兵权枢密院掌握发兵权。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防止大将反叛。,指挥不灵,战斗力衰退造成军饷开支巨大。削实权三分相权:枢密院掌管军权;“三司”掌管财权;宰相仅有行政权。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州郡长官削弱宰相的权力,削弱藩镇行政权力有利于防止武将干政,削弱地方权力分

11、化事权,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官俸开支巨大,出现财政危机置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使地方缺乏割据的物质基础地方财政困难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国势力,削弱、分割地方权力,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到宋代以后,中央到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第第 4 4 课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唐朝三省六部制: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结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 、门下省

12、(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作用:三省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宋朝强化皇权:措施: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财政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 ;影响:分割相权,强化皇权。43元朝一省制: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二、明清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丞相:原因: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废除: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并规定此后不再立丞相;影响:相权、皇权合而

13、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明朝设立内阁:原因:废丞相后,为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职权: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和署官,帮助皇帝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清朝设立军机处:清初承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军国大事。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 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总结: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的特点:皇权

14、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怎样的? 提示:(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有何区别?提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内阁的职责是只备顾问,无决策权,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近代西方内阁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政党担任,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高考真题

15、高考真题】1(2009 年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2 (2010 年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 (2011 年山东文综)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表 1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54 (2012 年山东文综)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5 (2012 年山东文综)表 1 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 (201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