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004 上传时间:2017-03-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卷第6期 2 0 0 6年1 2月 制冷与空调 134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 万忠民 杜健嵘 舒水明 胡兴华 王标华 (湖南理工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摘 要 分析影响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的主要因素:集热器进出口热水的温度、各设备 中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与压力。根据两级吸收式循环的特点,可以运用溶液混合观点构造新型高效的太阳 能吸收式制冷空调。运用仿真程序得出了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在集热器出口温度在775左右时可 以得到最大的整体效率,为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太阳能空调 两级吸收式优化 of - )u )(he of of n of of O b

2、y of he of of of of 75用太阳能制冷的吸收式空调有着巨大的优 势:首先太阳能的提供与空调冷负荷的需求恰好一 致,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房间所需的冷负荷较大,太 阳辐射提供的热能也大,制冷机提供的冷量也较 大,即热能的提供与冷量的需求是一致的;另外,房 间所需的冷负荷是阶段性的,特别是对于商业办公 楼等晚上不需要制冷,这样太阳能的利用更充分、 更合理。笔者针对太阳能空调的特点,对影响太阳 能空调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提高空调系 统整体效率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太阳能空调系统的组成 图1所示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示 意图,其主要组成部分有集热系统与吸收式制冷系 统。反映

3、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制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4 收稿日期:200511讯作者:万忠民,机的制冷系数(反映集热器性能的是集 热效率e,故用系统的整体效率来评价太阳能空调 系统的性能高低。 图1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凋示意图 1集热器;2蓄热器;3阀门;4溴化锂吸收 式制冷机;5冷却水回路;6冷媒水回路 6 对于太阳能集热系统中重要组成部件即集热 近几年已经开发出比较成熟的产品,在太阳能 6卷 空调的运用上,以平板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运用 最广。对于结构一定的集热器,瞬时集热效率 与瞬时集热温度e=AB 式中,t。为环境温度,为太阳辐射强度,A,热器性能常数,对不同的集热器,其

4、对应的常数 不同,表1所示为不同集热器所对应的A,表1 A,虑集热器热水进出口温差,其对应的集 热器在某时刻的平均效率l(A B )d 一 对吸收式制冷系统,针对太阳能空调的特点, 目前应用的循环有单效以及两级吸收式制冷循 环_3 J。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制冷系数): (2) 式中,Q 为发生器的发生总热量,Q 为制冷机的 制冷量。由式(1)和(2)得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 统的整体效率田为: 见,对太阳能空调系统,整体效率与集热热 源的温度以及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有关,增大制冷机 的制冷系数与集热器效率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 整体效率。对于太阳能空调,集热器的费用在整个 系统中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5、从系统的初投资费用考 虑,应以平板集热器为优。 2影响太阳能空调整体性能的因素及优化措施 要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性能,需对吸收式制冷机 与集热器进行分析。由于太阳能空调在现有集热 器技术以及集热器价格的双重影响下,其制冷循环 运用两级吸收式系统比较有利。笔者以两级吸收 式太阳能空调为例对影响其整体性能的因素进行 研究。由于溴化锂溶液在密闭容器中的压力与溶 液的温度、浓度三者相互制约,对同一浓度的溴化 锂溶液,压力越高,其对应的温度就越高。对于吸 收式制冷机如何协调溶液的浓度、压力与温度是提 高其性能的关键,同样对太阳能集热器降低集热温 度是提高性能的关键。 图2表示传热温差为5时,冷凝极限温度 (

6、冷凝压力的变化关系。其中,冷凝极限温 度为冷凝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所能承受的最高冷 凝温度。高于此温度,制冷机则不能正常工作。从 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压力的增加, 着溶液浓度的提高,T 是增加的。对溴化锂制冷 机通常都是采用水冷方式来冷却溶液的。若提高 一定的冷凝条件下,即冷却水塔处理能力一 定,冷却水进口温度一定时,可以增加冷却水进出 口传热温差,减少冷却水量与循环泵功。同时由于 T 较高,在冷却水温度一定时,就相对提高吸收器 中溴化锂溶液的吸收能力,可以降低吸收器中的出 口溶液浓度,提高系统的放气范围,减少循环溶液 的流量,制冷效率也就增加。可见通过增加冷凝压 力提高 系统的性能。但是冷凝压力

7、在低压吸收器中受到 制冷条件的影响,只能在制冷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在高压吸收器中,由于高压吸收器与低压发生器相 连,冷凝压力与低压发生器的发生压力基本相等, 提高了高压吸收器的冷凝压力也就提高了低压发 生器的发生压力,也就提高了所需发生热源的温 度,从式(1)可以看出这将降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 热效率,增加集热面积,对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 是不利的。 图3所示为发生器的传热温差为5时,发生 极限温度(T )与压力的变化关系。发生极限温度 为发生器中所需的最低发生温度,低于此温度,则 发生不能进行,制冷机将不能正常工作。从图中可 见,随着压力的增加,发生极限温度是提高的,随着 浓度的提高,发生极限

8、温度也是提高的,发生极限 温度越高,则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降低,将不利于太 阳能吸收式空调。在传统的两级系统中,发生器的 出口溶液即吸收器的进口溶液,低压发生器的发生 压力即高压吸收器的压力,对于发生器,降低发生 溶液的浓度与发生压力有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 高,而对于吸收器则不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 如何协调溶液的浓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是提高系 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可以通过建立计算机仿真程 忠民等: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性能优化分析 序,得出最优的溶液浓度与压力值,从而提高系统 的整体性能。另一方面,在两级吸收式循环的基础 上,构建适合太阳能空调的新型制冷循环方式。针 对两级吸收式循环的特点,低压级的溶液

9、浓度较高 压级的高,可以通过低压级与高压级的溶液进行混 合,发生到一定的浓度,再将溶液分流,一部分进入 高压吸收器吸收,另一部分继续进入低压发生器发 6O 55 50 0 45 40 35 30 25 集热器出口温度 图4集热器出口温度与e,热器的出口温度与太阳能空调整体效率叩的变 化关系。r随着集热器出口温度的增加先提高,然 后到达一峰值,再降低。可见,集热器出口温度在 775左右时,太阳能两级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 最高。 3 结 论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集热器与吸收 式制冷机组成,太阳能空调的整体效率与集热器的 进出口温度以及溴化锂溶液在各设备中的浓度、压 生,在相同的热源温度与冷凝条

10、件下,增加了高压 吸收器的溶液浓度,可以降低高压吸收器的压力, 即降低了低压发生器的压力,从而降低发生器中所 需要的热源温度,提高了集热器的效率,达到提高 热源可利用温差的目的,减小热水的循环泵功;同 时可以提高制冷循环的溶液放气范围,提高制冷系 统的制冷系数。 9850 70 55 4505 P, a 图3 发生极限温度T 与压力的关系 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集热器出口温度的增 加,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是增加的,但是集热器的集 热效率是降低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是受 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集热器出口温度 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整体性能。图5所示为 集热器出口温厦 图5集热器出口

11、温度与 的关系 力等有较大的关系,而这些因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 与制约的,可以通过建立太阳能两级吸收式空调系 统的仿真程序得出各设备最优的溶液浓度与压力, 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同时根据两级系统的特 点,运用溶液混合观点构建适合太阳能空调特点的 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笔者得出太阳能两级吸收 式空调系统整体效率达到峰值的集热器出口温度 为775左右,为太阳能空调的设计优化奠定了 一定的理论基础。 4 制冷与空调 第6卷 参考文献 【1李戬洪,江晴一种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试验研 究太阳能学报,2001,(2):131135 2 A )2003,23:19811992 3李戬洪100 阳能学 报,19

12、99,(3):219 243 坐 欢迎订阅2007年暖通空调(月刊) 暖通空调创刊于1971年,是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由建设部主管,亚太 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勘查设计 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原全国暖通空调技术信息网)协办。 暖通空调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 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 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 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 暖通空调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专业数据库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国科 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 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