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8982368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0.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常见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基础知识多媒体教案-一、心电图导联安装、记录图形命名、测量及描述图1、肢导联连接示意图 标准导联I : 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aVR导联:右手接正极,负极接到中心电端。 标准导联II :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aVL导联:左手接正极,负极接到中心电端。 标准导联III :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 aVF导联:左下肢接正极,负极接到中心电端。图2、胸导联连接示意图 V1导联:正极放在第四肋间胸骨旁右缘。 V2导联:正极放在第四肋间胸骨旁左缘。 V3导联:正极放在V2V4导联连线中点。V4导联:正极放在第五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点上 V5导联:正极放在腋前线

2、与V4导联水平线的交点上。 V6导联:正极放在腋中线与V4导联水平线的交点上。 附加导联:V3R-V6R分别放在右胸与V3-V6导联对称部位。V7-V9导联电极分别放在左腋 后线、左肩胛线、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线交点上。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常规心电图必须记录标准12个 导联,每个导联记录不少于3个完整的P-QRS-T波群,心 律失常时用II或V1导联延长记录10-15秒或更长。使用自 动记录与分析的12导联心电图机的,有心律失常者使用节 律导联记录1分钟的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时,要求常规 加做V3R-V5R及V7-V9导联,共18个导联心电图。加做 V3R-V5R及V7-V9导联时,用胸导

3、联V1-V3电极分别接 V3R、V4R、V5R,用V4-V6电极分别接V7、V8、V9导 联。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如使用无自动记录1mV定标方波 的心电图机,记录心电图前必须先描记一个定标方波,方 波时限约0.12s。每次更换定标电压时都要再次打定标,记 录结束时也要记录定标方波。图3、心电图各波与波段的命名:本图例有三个完整的P、QRS、T波群。其中两个分别做了标志。最 容易认的是电压最高的是R波,其前负向的小波为Q波,其后负向的小波为S波。Q波、R波及S波三 个合称QRS波,是心室除极形成的综合波。QRS前低矮的正向波为P波,QRS后时限宽比P波稍高的 波是T波。P波起点至Q波起点的时段称P

4、-R间期,P波终点至Q波起点的线段称P-R段,Q波起点至J点 的距离是QRS时限,J点到T波起点间的线段称ST段。Q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距离称Q-T间期。T波终 点到下一个P波的线段称T-P段。图4、QRS波命名QRS波的命名与书写:初学者描述QRS形态时可 先把向上的波标出,有一个向上波单写一个R波,有两 个向上的波第二个为R波,第一个R波前有负向波标为Q 波,凡R波后面的负向波标为S波。仅有一个向下的负向 波标为QS波。书写时波幅为4mm或不足4mm的用英文小 写字母表示,如q、r、s、qs波。波幅为5mm或大于5mm 时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Q、R、S、QS波。图5、P-QRS-T波的测量

5、:一般P波电压测量以P波起点为基点,QRS-T波电压测 量以Q波起点为基点。P-R间期一般测II、III导联,QRS时限在V1-V3导联测量, Q-T间期在V4导联或T波明显的导联测量。二、常见心电图图像分析1、P波分析: P波分析主要是P波形态、方向、电压 与时限。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以及异常图 形的常见形态与临床意义。本教案仅按照诊断要求编 排分析。如逆性P波-交界心律、二尖瓣P波、PtfV1值 异常及肺性P波等。图6、正常窦性P波(窦 性P波标准):1) aVR 导联P波必须倒置。2) I、II、aVF、V4-V6导 联P波直立。3)正常窦 性P波还需P波时限 1。符合上述 标准

6、又符合S1S2S3综合 征。图29、假性电轴 左偏心电图:从 心电图上诊断电 轴左偏毫无疑问 。心电图额面电 轴左偏约-41(I 导+2.5mm,III 导-3mm)。这 份图有几点重要 特征:II、III导 联,特别II导联 的R波电压高, 呈RS型,II导联 R/S1,SII大于 SIII,这可能是 考虑假性电轴左 偏心电图重要线 索。图31、假性电 轴右偏: 男29 岁。本图I导 联R/S稍小于1 、III导联R/S 大于1,从心 电图看电轴为 +104度(按面 积+166度)。 但心电向量则 不符合。 4、QRS分析:QRS分析内容很多,主要包括:QRS群 时间、QRS波群的电压、QR

7、S的规律性及其异常情况 与异常的临床意义,等等。图33、QRS增宽:正 常室上性的QRS时限 成年人为0.06s-0.10s(小 儿0.04s-0.08s ),当 QRS时限0.11s(小 儿0.09s)时称QRS增 宽,其中0.12s时,称 室内传导阻滞, 0.11s, 0.12s 称室内传导延缓。室内 传导阻滞包括完全性左 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不 定型的室内传导阻滞三 种。本图为完全性右束 支阻滞,QRS 0.14s。 QRS增宽还见于室性 异位搏动、预激综合征 及室内差异传导等。图34、QRS增宽: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使QRS增宽。本图 为典型的完全性左 束支阻滞图形,I、 aVL、V5、

8、V6导联 呈粗钝的R波,V1 导联呈rS型,S波 明显增宽,QRS 0.16s。R波为主导 联ST段压低,T波 倒置,以S波为主 的导联ST段抬高, T波正向。图35、QRS增宽:过 早到达的房性、交界 性搏动或频率过快的 房性、交界性心动过 速等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传时遇到某一束支 绝对不应期形成的室 内差异传导也可使 QRS增宽,且多呈右 束支阻滞图形(右束支 的不应期比左束支长 ),其QRS时限一般小 于0.16s 。本图为房 性早搏下传伴右束支 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 ,QRS宽0.13s。正常胸导联心电图QRS波电压时限规律1 :V1、V2导联反映右 室面心肌激动的图形,呈rS型, R/S

9、1。胸导联 的R波从V1到V4或V5导联应逐搏增加,S波从V2到V6导联应 逐搏减低以至没有S波。V1-V3导联,特别是V1、V2导联不应 有Q波,但V1可以呈QS波。V1导联R波电压1/4R,Q波时限可 达0.04s,无明显挫折。R波电 压:I2.5mV(小儿 3.5mV)。 有用RV5+SV14.0mV (男),3.5mV(女)称为左室 面高电压。左室高电压多 见于正常人,部分见于左 心室肥大。诊断左室肥大 需有相关临床资料,如高 血压病、主动脉狭窄等, 如无临床资料典型心电图 仅下左室高电压(图象诊 断)或提示左室肥大。本 图为高血压病致左室肥大 患者心电图。左室电压高 伴T波改变。相关

10、数据: RV5=3.65mV, RV6=3.15mV, RV5+SV1=4.6mV。图43、右室高电 压:是指V1导联 R波电压1.0mV( 小儿 1.5mV) 。 RV1+SV51.2mV (成人)也有称 为右室面高电压 。通常右室高电 压是指RV1电压 增高。右室高电 压可见于右室肥 大或正常人。有 风心、先心病史 者可考虑右室肥 大。本图 RV1=1.75mV, SV5=0.25mV。患 者心脏正常。图44、正常Q波: 又称隔Q波,是指正 常室间隔自左向右 除极,所产生指向 右前方的向量投影 在不同导联所形成 Q波。隔Q波深度 小于同导联R波的 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

11、.02s, 一般情况下RV3 (胸导联R波递减或丢 失)。患者一年前患急 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 过,多次心电图与此 次相同。图46、异常Q波2 :本图II、III、 aVF导联Q波时限 0.05s 0.06s ,电 压1/4R,伴粗钝 切迹。V1呈rS型 ,V2导联r波消失 ,呈QS型,V3-V6 导联均呈qrS型, 其Q波均1/4R, 虽Q波时限不宽, 也属异常改变,故 诊断异常Q波。图47、异常Q波3:也 称异常小Q波:是指 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 出现Q波或Q波不符合 正常隔Q波的规律,而 且Q波时限较小。异 常小Q波常见于:陈 旧性前间壁(V1-V2)、 前壁(V3-V5)心肌 梗死、心肌病

12、、右心 室肥大,心室肥大伴 心力衰竭、Mahaim氏 预激、间隔支阻( V1V2)。本图为男性 ,40岁,胸导联V2- V4导联有小Q,II、 III、aVF、V6导联有 典型小波。图48、异常Q波 4异常小Q波 :本图为4岁男 孩心电图,常规 体检时发现心电 图异常:V1导联 R波电压高达 2.8mV,伴V1、 V2小Q波, QV5 QV6。查心脏B 超显示:动脉导 管未闭、室间隔 缺损(4mm),右 心室中等度扩大 。图49、异常Q波5-异常小Q波:本图为4岁川畸氏病患儿心电图。心脏大小形态基本正常 。V3-V6均有Q波,Q波时限、电压均正常,但QV3=QV4QV5QV6。不符合正常隔Q波

13、 的出现规律,故诊断异常小Q波。图50、位置性Q波1:凡由 于心脏位置连同室间隔位 置发生改变所引起的Q波 改变,称为位置性Q波。 这是词典上的解释。实际 上应该包括,正常心脏除 极或正常传导所产生的位 置性Q波或隔Q波。这里 只讲宽时限的位置性Q波 。常见的有:1、传导异 常致位置性Q波-完全性 左束支阻滞(V1、V2)、预 激综合征致下壁或侧壁导 联呈QS波等。2、传导正 常的位置性Q波。常见于 aVR、aVL、III、V1导联 的Q波。本图III、aVR导 联的Q波时限达0.04-0.05s ,电压大于1/4R, V1呈 QS型,符合传导正常的 位置性Q波诊断标准。图51、aVL导联位置

14、 性Q波2:aVL导联与 aVR导联一样呈QS型 或Qr型。本图成年人 逆钟向转位的心电图 。aVR、aVL均呈QS 或Qr型,即Q波电压 大于R波。Q波时限约 0.05秒。超声检查心 脏正常。图52、位置性Q 波3- B型预激综 合征致: 左右室 后壁或左右室后 间隔旁道所致的 A型或B型预激 综合征,可使心 室初始除极方向 发生改变,使正 常呈rS型的II、 III、aVF导联的 r波消失,而呈 QS波或Qr型。图53、位置性Q 波4-A型预激综 合征致:本图为 典型的A型预激 综合征(左后间 隔旁道)心电图 。II、III、aVF 导联呈QS波型, 其正常R波消失 是由负向预激向 量所抵

15、消。如在 非预激综合征出 现如此Q波属异 常Q波。有时左 室游离壁旁道, 可I、aVL导联也 可以呈QS型图54、边界性Q波:边界性Q波 :当不具备病理性Q波的全部诊 断标准,或不能判断Q波性质是 ,可称之为边界性Q波。心电图 特点为:(1)Q波时限0.04s ,但Q波振幅正常;(2)Q波 电压1/4R,但Q波时间正常; (3)可根据Q波有无错折或粗 钝及有无ST-T改变,分为近似 异常的边界性Q波与近似正常的 边界性Q波。临床意义:边界性 Q波部分可见于正常人,部分见 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 心脏肥大伴心脏扩张(心力衰 竭)。本图为先天性心脏病动 脉导管未闭伴左室流出道狭窄 致室间隔局部

16、肥厚,室间隔除 极向量增大使I、V4-V6导联Q 波电压增大所形成。其Q波时限 约0.02s,电压,Q 波两支光滑,故诊断边界性Q波 。图55、右胸导联R递增 不足(胸导联R波丢失) :诊断标准为V4导联 呈Rs、R型时,V1-V3 呈rS,RV3RV3 RV4),且 RV6RV5,即 V3-V5导联的R 波不符合正常递 增规律。本图胸 导联R波丢失为 陈旧性前壁心肌 梗死未留下异常 Q波所致。(下 壁也有异常Q波 )图57、胸导联R波 丢失2:本图胸导联 R波呈RV2RV3 RV4RV5, RV6RV5,V5V6 导联R波电压也低, 不符合正常V1-V6 导联R波递增的规 律及R波峰顶呈中 间突向上的单峰 样改变,且aVL导 联Q波宽明显切迹 。同时有左侧导 联低电压。此图 为左侧气胸患者 的心电图。需注 意与不典型心肌 梗死等鉴别。4、ST段特征分析及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主要分析 ST段时限长短、ST段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