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96687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第二组:(朝暮)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

2、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

3、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2学生齐读课文,师生互助完成朗读节奏的划分;(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对文句、内容等大胆提出质疑。(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与学生互动感知课文内容。四、细读品读? 探究课

4、文一读课文 同学们提出难懂或不懂的问题;对课文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质疑;教师预设:“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还是凌晨五、六点?“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 。二、读课文 ?找出文中 景物描写雪景的词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点拨: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

5、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1、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表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2、 “长堤一痕” 、 “湖心亭一点” 、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

6、悠远脱俗的情味。三、读课文湖心亭巧遇是叙事、是抒情?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以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四、读课文品味舟子的话:?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

7、怀。学生由此生发开去,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解。五读课文 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及相关诗文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饮湖上初晴雨后 (苏轼)秋山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附:板书设计湖心亭 看雪张岱景事 情天与云与山与水,大喜 自矜上下一白. 强饮 自得一痕、一点、? 问姓氏? “痴”一芥、两三粒.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8、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第二组:(朝暮)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走近作者、了

9、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

10、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2学生齐读课文,师生互助完成朗读节奏的划分;(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对文句、内容等大胆提出质疑。(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与学生互动感知课文内容。四、细读品读? 探究课文一读课文 同学们提出难懂或不懂的问题;对课文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质疑;教师预设:“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还是凌晨五、六点?“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 。二、读课文 ?找出文中 景物描写雪景的词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1、 ”教师点拨: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1、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表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2、 “长堤一痕” 、 “湖心亭一点” 、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

12、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三、读课文湖心亭巧遇是叙事、是抒情?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以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

13、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四、读课文品味舟子的话:?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学生由此生发开去,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解。五读课文 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及相关诗文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饮湖上初晴雨后 (苏轼)秋山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附:板书设计湖心亭 看雪张岱景事 情天与云与山与水,大喜 自矜上下一白. 强饮 自得一痕、一点、? 问姓氏? “痴”一芥、两三粒.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

14、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第二组:(朝暮)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15、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

16、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2学生齐读课文,师生互助完成朗读节奏的划分;(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对文句、内容等大胆提出质疑。(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与学生互动感知课文内容。四、细读品读? 探究课文一读课文 同学们提出难懂或不懂的问题;对课文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质疑;教师预设:“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还是凌晨五、六点?“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 。二、读课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