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48959741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教学课件第7讲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讲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分析;l 重点:1. 阻抗和导纳;4. 串、并联谐振的概念;.1 阻抗和导纳1. 阻抗正弦激励下Z+-无源 线性+-单位:阻抗模阻抗角欧姆定律的 相量形式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R+-C+-L+- Z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2. RLC串联电路由KVL:LCRuuLuCi+-+-+-+-uRj LR+-+-+-+-Z 复阻抗;R电阻(阻抗的实部);X电抗(阻抗的虚部);|Z|复阻抗的模; 阻抗角。关系:或R=|Z|cosX=|Z|sin阻抗三角形|Z|RX分析 R、L、C 串联电路得出:(1)Z=R+j(L-1/C

2、)=|Z|为复数,故称复阻抗(2)L 1/C ,X0, 0,电路为感性,电压领先电流;L 1/C 三角形UR 、UX 、U 称为电压三角形,它和阻抗三角形相似。即UX例 已知:R=15, L=0.3mH, C=0.2F,求 i, uR , uL , uC .解其相量模型为:LCRuuLuCi+-+-+-+-uRj LR+-+-+-+-则UL=8.42U=5,分电压大于总电压。-3.4相量图注3. 导纳正弦激励下Y+-无源 线性+-单位:S导纳模导纳角对同一二端网络: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R+-C+-L+- Y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4. RLC并联电路由KCL:iLCRuiLiC+-iL

3、j LR+-Y 复导纳;G电导(导纳的实部);B电纳(导纳的虚部);|Y|复导纳的模; 导纳角。关系:或G=|Y|cos B=|Y|sin 导纳三角形|Y|GB (1)Y=G+j(C-1/L)=|Y|为复数,故称复导纳;(2)C 1/L ,B0, 0,电路为容性,电流超前电压C0,则B0, 电路吸收功率:p0, 0 , 感性X0,表示网络吸收无功功率;QL),加上电压u,则电压线圈中的电流近似为 i2u/R。指针偏转角度(由M 确定)与P 成正比,由偏转角(校 准后)即可测量平均功率P。使用功率表应注意:(1) 同名端:在负载u, i关联方向下,电流i从电流线圈 “*”号端流入,电压u正端接电

4、压线圈“*”号端,此 时P表示负载吸收的功率。(2) 量程:P 的量程= U 的量程 I 的量程cos (表的 )测量时,P、U、I 均不能超量程。例1 三表法测线圈参数。已知f=50Hz,且测得U=50V ,I=1A,P=30W。解RL+_ZVAW* *方法一方法二 又方法三已知:电动机 PD=1000W, 功率因数为0.8,U=220,f =50Hz,C =30F。求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_DC例2解6. 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容量 S (额定)向负载送多少 有功要由负载的阻抗角决定。P=UIcos=ScosS75kVA负载cos =1, P=S=75kWcos =0.7, P=0.7S=52.

5、5kW一般用户: 异步电机 空载cos =0.20.3满载cos =0.70.85日光灯 cos =0.450.6(1) 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电流到了额定值,但功率容量还有; (2) 当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时,线路上电流大 I=P/(Ucos),线路损耗大。功率因数低带来的问题:解决办法: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改进自身设备)。分析12LR C+_并联电容后,原负载的电压和电流不变,吸收的有功 功率和无功功率不变,即: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但 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特点:并联电容的确定:补偿容 量不同全不要求(电容设备投资增加,经济效果不明显)欠过使功率因数又由高变低(性质不同)12并联电容也可以

6、用功率三角形确定:12PQCQLQ从功率这个角度来看 :并联电容后,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有功UIL cos1=UI cos2不变,但是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无功 UIsin2R 时,UL= UC U 例某收音机 L=0.3mH,R=10,为收到中央电台560kHz 信号,求(1)调谐电容C值;(2)如输入电压为1.5V 求谐振电流和此时的电容电压。+_LCRu解(3) 谐振时的功率P=UIcosUIRI02=U2/R,电源向电路输送电阻消耗的功率,电阻功率达最大。电源不向电路输送无功。电 感中的无功与电容中的无功 大小相等,互相补偿,彼此 进行能量交换。+_PQLCR(4) 谐振时的能量关系设则电场能量

7、磁场能量(1)电感和电容能量按正弦规律变化,最大值相等 WLm=WCm。L、C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作周期振荡性的能量交换,而不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表明(2)总能量是常量,不随时间变化,正好等于最大值。电感、电容储能的总值与品质因数的关系:Q是反映谐振回路中电磁振荡程度的量,品质因数越大,总的能量就越大,维持一定量的振荡所消耗的能量愈小, 振荡程度就越剧烈。则振荡电路的“品质”愈好。一般讲在要 求发生谐振的回路中总希望尽可能提高Q值。4.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和选择性(1) 阻抗的频率特性谐振曲线 物理量与频率关系的图形称谐振曲线, 研究谐振曲线可以加深对谐振现象的认识。幅频 特性相频

8、特性2. 电流谐振曲线幅值关系:I( )与 |Y( )|相似。 ( ) 0 O/2/2阻抗相频特性X( )|Z( )|XL( )XC( )R 0 Z ( )O阻抗幅频特性 0 O|Y( )|I( )I( ) U/R从电流谐振曲线看到,谐振时电流达到最大,当 偏 离0时,电流从最大值U/R降下来。即,串联谐振电路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响应,对谐振信号最突出(表现为 电流最大),而对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加以抑制(电流小)。 这种对不同输入信号的选择能力称为“选择性”。l 选择性 (selectivity)电流谐振曲线为了不同谐振回路之间进行比较,把电流谐振曲线的 横、纵坐标分别除以0和I(0),即

9、l 通用谐振曲线Q越大,谐振曲线越尖。当稍微偏离谐振点时,曲线就急剧下降,电路对非谐振频率下的电流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所以选择性好。因此, Q是反映谐振电路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Q=10Q=1Q=0.51210.7070通用谐振曲线称为通频带BW (Band Width)可以证明:I/I0=0.707以分贝(dB)表示:20log10I/I0=20lg0.707= 3 dB.所以,1, 2称为3分贝频率。Q=1 0210.707I00根据声学研究,如信号功率不低于原有最大值一半 ,人的听觉辨别不出,这是定义通频带的实践依据。例 +_LCRu10一信号源与R、L、C电路串联, 要求 f0=104

10、Hz,f=100Hz, R=15,请设计一个线性电路。解例 一接收器的电路参数为: L=250H, R=20, C=150pF(调好), U1=U2= U3 =10V, 0=5.5106 rad/s, f0=820 kHz.+_ +_ +LCRu1u2u3_f (kHz)北京台中央台北京经济台 L8206401026X129016601034 0 660577129010001611I0=0.5I1=0.0152I2=0.0173I=U/|Z| (A)I0=0.5I1=0.0152I2=0.0173I=U/|Z| (A)小得多收到北京台820kHz的节目。8206401200I(f )f (k

11、Hz)0(3) UL( )与UC( )的频率特性UUC(Cm) QUCmLm0UL( )UC( )U( )1UL( ) :当=0,UL()=0;00,电流开始减小,但速度不快, XL 继续增大,UL 仍有增大的趋势,但在某个下UL()达 到最大值,然后减小。 ,XL, UL()=U。类似可讨论UC()。根据数学分析,当 =Cm时,UC()获最大值;当 =Lm时, UL()获最大值。且UC(Cm)=UL(Lm)。Q越高,Lm和Cm 越靠近0 Lm Cm = 0例 一接收器的电路参数为:U=10V=5103 rad/s, 调C使电路中的电流 最大,Imax=200mA,测得电容电压 为600V,求

12、R、L、C及Q+_LCRuV 解 1. G、C、L 并联电路对偶:R L C 串联G C L 并联. 并联电路的谐振+_GCL谐振角频率R L C 串联G C L 并联|Z|0OR 0 OI( ) U/R 0 OU( ) IS/G|Y|0OGR L C 串联G C L 并联电压谐振电流谐振UL( 0)=UC ( 0)=QUIL(0) =IC(0) =QIS 推导过程如下:由定义得2. 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并联谐振实际的电感线圈总是存在电阻,因此当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时,电路如图:谐振时 B=0,即C LR(1)谐振条件此电路发生谐振是有条件的,在电路参数一定时,满足一般线圈电阻R1时,并联部 分呈容性,在某一角频率2下可与L3发生串联谐振。对(b)电路L1、C2并联,在低频时呈感性。在某一角频 率1下可与C3发生串联谐振。1时,随着频率增加,并 联部分可由感性变为容性,在某一角频率2下发生并联谐 振。定量分析: (a) 当Z( )=0,即分子为零,有:(a)L1L3C2可解得:当Y( )=0,即分母为零,有:可见, 11 ,滤去高频,得到低频。CRC2C3L1+_u1(t)+_u2(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