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4895971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咏怀古迹(其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七、咏怀古迹(其一) 1、联系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和掌握该诗咏古抒怀的写法。 3、了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4、背诵该诗。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晚年漂泊的杜甫在暂住地夔州写下了咏怀 古迹五首,分别咏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古代先贤,借此抒写 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家国之思。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借咏王昭君出塞客死异国他 乡的悲剧,寄寓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和晚年无家可归的痛苦。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王昭君的故乡:千山万水急奔荆门,一个“赴

2、”字,让 景情有了活力,感情沉郁,笔健语警。颔联写王昭君客死他乡的悲剧:“紫台连 朔漠”描出昭君生前的悲,“独留青冢向黄昏”则画出昭君死后的苦,一个“独 ”字画出了昭君的一片孤独思汉之心。此联既传神刻画了昭君悲壮感人的一生, 又很好地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流浪状况和家国之思。在此基础上,颈联继续深写昭 君之悲:小人作祟让昭君远离皇帝远嫁匈奴,但昭君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思念却 痴痴不改,“环佩空归月夜魂”,令人无限感叹!尾联以琵琶声声含怨作结,“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也抒发 了作者深深的怨愤情怀,笔意深沉。 七、咏怀古迹(其一)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全诗以叙事为

3、主,抒情议论寓于其中,句句有 事,字字有情。象“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黄昏”联,描述昭君独自离开汉宫前往沙漠草原, 直到死后进入坟墓,一直忍受着远离祖国亲人的孤 独寂寞。在“紫台”与“朔漠”“青冢”“黄昏” 的鲜明对比中,我们显然感受到诗人对昭君“独 ”“向”荒凉寂寞的无限同情和深沉感慨,也隐隐 从中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寓情于古人,借 古议今,既突出了昭君的寂寞忠魂形象,又抒发了 自己连年漂泊的凄凉悲愤。这首诗格律严整,语言整齐简练、精警有力, 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深沉的感情,读来抑扬顿 挫,突出体现了杜甫创作风格。 七、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一)群山万壑随着湍急的江水,

4、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山村。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 连在了一起,直到留下黑色的坟墓独自向着黄 昏。凭画工画像取人的君主丧失了认识真才的 机会,让一心向汉的昭君空有怀念故国的月夜 归魂。即使千年后,琵琶弹奏的胡乐也会不断诉说昭君内心对大汉昏君的怨恨。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七言近体,起自初唐应制,句法严整。或实字迭用,或虚字单使,自无敷演之病。 少陵怀古:“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此上二字虽虚,而措辞稳贴。(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诗人咏昭君者多矣,大篇短章,率叙其离别怨恨而已。惟白乐天云:“汉使却回凭寄语 ,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没道不如宫里时

5、。”此不言怨恨,而惓惓旧主之思, 过人远矣。(明瞿佑归田诗话)发端突兀,是律诗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吴瞻泰杜诗提要)“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清朱翰杜诗解意)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清李子德) 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钧 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卷二)此怀昭君村也。上四记叙遗事,下乃伤吊之词。生长名邦,而殁身塞外,比足该举明妃 始末。五六,承上作转语,言生前未经识面,则殁后魂归亦徒

6、然耳,唯有琵琶写意,千载留 恨而已。朱翰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 ,含许多悲愤。曲之诉论,正指昭君怨诗,不作后人词曲。黄生曰:“怨恨者,怨己之远嫁 ,恨汉之无恩也。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清仇兆鳌杜诗 详注)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一、该主要是借咏王昭君出塞客死异国他乡的悲剧,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和 晚年无家可归的痛苦之情。二、这一历史人物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1、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 载体和象征,即“民族友好使者”的意义,如曹禺所写的历史剧王昭君;2、讽刺君 王昏庸、奸臣作梗使好人遭迫害的意义,如王安石的明

7、妃曲;3、借昭君的遭遇抒发 个人的身世感慨的意义,如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很多时候,这几种意义是并存的。三、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认为他无体不 工、无美不备。这一认识最早发之于唐代诗人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 序:“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 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宋代文人苏轼、秦 观也有类似的看法。2、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还突出了其道德含义,认为杜甫诗所 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如忠义仁爱、民胞 物吾、忧国忧民等。郭沫若在

8、为杜甫写的对联中,称杜甫为“诗中圣哲”,也是这个意思 ,这也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如春夜喜雨、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石壕吏等诗,均体现了这一点。 七、咏怀古迹(其一) 暮年诗赋动江关 说杜甫咏怀古迹三首 周振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矢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七、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是借古迹来发抒自己的怀抱,五首咏五个古迹,这里选的三首关涉 到三个古迹,即庚信宅、昭君村、武侯祠。这三首有三种不同的写法,它们怎样联系古迹 ,由古迹联系到古人,又怎样由古人联系到自己,发抒自己的怀抱,它们的不

9、同的表现手 法是值得探讨的。这第一首,是指庚信宅。庚信宅在荆州(今湖北江陵)。这五首诗当是杜甫于大历元 年(766)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写的。当时他还没有到荆州,没有看到庚信宅,所以这 首诗里没有提到庚信宅。作为咏怀古迹,他的构思,当是从江陵到庚信宅,从庚信宅 到江陵,从庚信到自己,成为暗线。把它列在咏怀古迹的第一篇,那是因为社甫在夔 州,想到荆州去,就想到庚信宅。诗里虽然没有提到庚信宅,但心目中是想到庚信宅的。 因为是咏怀,所以提不提古迹并不重要。这首诗的写法,不光不提庚信宅,上半首也不提庚信,完全是咏怀,联系自己的身世 来写,和后两首的写法不同。开头讲自己在东北遭乱流离。“支离”就是流离失

10、所。“东 北”,从他所在地夔州说来,他遭乱流离的地区是在东北方。在安史之乱时,杜甫从长安 向西逃,被叛军俘虏到长安。他又从长安逃到凤翔。长安光复后,在长安做官,又被贬官 到华州。官不做了,又到秦州,经同谷到四川。“支离东北”概括了他这一段生活。“风 尘际”即在战乱中间。第二句讲他在西南的生活,包括他从同谷入四川,定居成都,又流 寓梓州、阆州,又回成都,再到云安,从云安到夔州,所以说“漂泊西南”。“天地间” 指他漂泊的范围之广。 七、咏怀古迹(其一) 次联“三峡楼台”写“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在夔州有西阁,他在西阁二首里 说“巫山小摇落”,“层轩俯江壁”,靠近巫山。又说“萧瑟倚朱楼”。“楼台”当

11、指他 住的西阁。他从云安到夔州,在云安九日里说“山拥更登危”。那末“三峡楼台”当 包括从云安到夔州一段。“淹日月”指漂泊留滞的长久。“五溪衣服”,指湖南贵州交界 处的五条溪水一带居住的少数民族,穿着五彩的衣裳。“共云山”,指跟他们同住在高山 里,说明漂泊地区的广大和偏僻。从三峡楼台的地势高看,联系秋兴的“夔州孤城落 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跟“淹日月”联系,似有所想望,不光是望京华,和结句联系 ,当有乡关的怀念,也可能含有故乡之思。三联既写自己,兼指庚信。“羯胡”本指匈奴的一支,这里指安禄山,唐玄宗封他为 东平郡王,极为尊宠他,他却起兵叛乱,攻进京城长安,所以说他是无赖。这就联系到庚 信,庚信

12、在梁朝做官。当时梁武帝封侯景为河南王。侯景起兵反叛,攻入梁朝京城建康, 也是无赖。侯景攻入建康时,庚信逃奔江陵。梁元帝在江陵即位,派他出使到西魏。那时 西魏派兵打下江陵,庚信被留在北朝。他写了哀悼梁朝覆亡、人民苦难的哀江南赋, 正象杜甫写了许多伤时之作,所以说“词客哀时”。杜甫还留滞西南没有还乡,庚信一直 留在北朝,不能回南,所以说“且未还”。这联是写自己为主,兼指庚信;下联是写庚信 为主,兼指自己。庚信被留北朝,有乡关之思,写了小园赋哀江南赋等来表达他 的悲哀,所以说“最萧瑟”,萧瑟就是悲凉的意思。庚信早年在梁朝,写的词赋风格 七、咏怀古迹(其一) 绮丽;到晚年被留北朝,风格变了,杜甫在戏为

13、六绝句里称为“庚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所以这里说他“暮年词赋动江关”。杜甫入川以后,诗歌的风格更为沉郁苍劲,情况也有些相似。这首诗从作者的用思来说,从庚信宅想到庚信,从庚信的身世想到自己,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支离”“漂泊”里写出遭遇的不幸,从“淹日月”“且未还”里写出思乡的感情。结合“羯胡事主”一联来感慨时事,归结到诗赋动江关。主要是咏怀,末联才点到庚信,是一种写法。 七、咏怀古迹(其一)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七、咏怀古迹(其一) 上一首咏怀不点明古迹

14、,这首咏怀一开头就写古迹;上一首以咏怀为主,附带提到时事 “羯胡事主”,这首当是以感事为主,借古讽今,借昭君来发抒感慨,是又一种写法。从三峡一带的群山万壑象波涛起伏奔腾而下到达荆门山附近,就是昭君生长的村子。山 和壑并提正写山势象波涛起伏。“赴”是奔赴。奔赴有汇聚的意思,正写出山川的灵秀汇聚 到这里,所以生出绝代佳人。“明妃”即昭君,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紫台”即 紫禁城的宫殿,昭君本是汉元帝的宫女,她离开汉宫,到达北方沙漠的地方,指南匈奴。 汉书匈奴传称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单于来朝,愿跟汉朝结亲。元帝把宫女 王嫱,字昭君的,嫁给单于,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汉成帝

15、建始二年(前31) ,呼韩邪死,子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按匈奴风俗娶了昭君,生二女。后汉书 南匈奴传称当时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连朔漠”,把昭君离开汉宫同到南匈 奴连起来,正说明昭君虽去,而心里还在想念汉宫,象藕断丝连那样。这里含有昭君想回来 的意思,同她上书请求回到汉朝相应。“青冢”,昭君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清 代宋荦筠廊偶笔说:“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濛作黛色,故云青冢。”黄昏是日落西 山的时候,汉朝的京城长安,在青家的西南,“向黄昏”正写昭君死后还向着汉朝,跟“连 朔漠”的意思相应,都透露出她的怨来。 七、咏怀古迹(其一) “画图”句本于西京杂记,称元帝宫里的宫

16、女多,使画工画宫女的相貌,按照画像 来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昭君自以貌美,不肯行贿,画工把她画丑了,得不到召见。后来 南匈奴单于入朝,求美人,元帝派昭君去。到去时,召见,容貌为后宫中第一。元帝懊悔, 但难于失信,让昭君去了。于是严办画工,画工毛延寿被杀。汉元帝要从画图里察识宫女的 容貌,使得昭君遗恨终身,死后在月夜魂归也是枉然。“省识”即察识,讥笑元帝只从画图 里去考察。“春风画”,犹青春的美貌。“环珮”,妇女的饰物。指昭君魂归,好象听到环 珮的声音。一结归到昭君的怨恨。琵琶是胡中的乐器。“作胡语”即奏胡中的歌,在歌曲里 分明表达出昭君的怨恨来。乐府诗集琴曲歌辞有昭君怨曲。 这首诗从写昭君村开头,写到昭君的身世遭遇,归结到昭君的怨恨,好象是咏昭君,不象咏 怀。那末为什么作咏怀呢?这里大概是感事而带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