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1824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17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2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分析一、一、 编写特点编写特点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特点不大一样,它具有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听、说、读、写要求上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不可分割。但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力水平的增强,在各个阶段又有所侧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六年级,随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升,本册教材选编的课文,无论是在语言使用还是思想深度上都较以前有所拓展,贴近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也落实了课标对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同样都有大好河山,美丽风光的单元,但本册课文的语言表达的技巧、个性、丰富性都较

2、以前要强一些。思想感情的表达也要深刻一些、复杂一些。如北京的色彩,对于景色的欣赏角度就要新一些,蕴涵的思想感情也要深刻一些。同样都是传统文化单元,但本册的司马光救友、矛盾等就出现了简短的文言文,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高年级的特点,突出了阶段性。二、体现学段间的衔接与递进二、体现学段间的衔接与递进语文学习具有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点。语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语法、表达方法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课文中出现。但随着年段的升高,这些语文因素在逐步加深,让学生在上升的通道中渐进提高。高年级,学生通过几个学期的培养训练,其自读自批的能力已经增强,所以,高段教材几乎把所有的批读空间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自

3、读自批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自能读书的价值,为更高年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七月的天山、景德镇的瓷器。此外在积累与运用中也增加了批读的训练。3总之,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能力发展,高年级适当提高了阅读速度的要求,让学生在浏览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全册教学目标:全册教学目标: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本册的 100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4 能联系上下文

4、、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6、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5、。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4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全册教学重点:全册教学重点: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

6、和情感。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7、全册课时安排:全册课时安排:72 课时5第一课第一课 北京的色彩北京的色彩教材简析教材简析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

8、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7 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两课时6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教

9、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 段);第二部分(48 段);第三部分(911 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 段

10、),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 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71自由读 13 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感受了北京的绚丽色彩,下节课我们继

11、续走进那自然深处和神秘的人文景观去感受北京的色彩。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秋林(46)北京的色彩 建筑(78)教学反思教学反思8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7 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部分一、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 4 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2再读第 4 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 2题进行)第一层(第 1 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

12、作者的感受。第二层(第 24 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第三层(56 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9(4)第 5

13、、6 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 4 段背诵下来。5自读第 5 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 段。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三、学习第三部分三、学习第三部分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14、自读 78 段。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自学后反馈: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北京的色彩给你什么印象呢?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在大家的心里已经有了不同的答案,不只是北京在我们

15、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像北京一样充满色彩的地方很多,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一个属于一个人的绿色天地,哪里叫百草园。10六、作业布置:六、作业布置: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七、板书设计: 秋林北京的色彩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建筑教后反思:第二课第二课 我的百草园我的百草园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 42 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教材节选了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该部分

16、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113. 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了解鲁迅生平,课外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了解作者,谈话导入、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