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9755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4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实践 主体实践 中介实践 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5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体客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 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 实践活

2、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6客体: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 观事物,是实践和认 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 和方法7实践的运行机制确立目的方案实施实践方案进行反馈调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 就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8恩格斯9国家体育场 “鸟巢”设计图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0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 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 认识能够不断发展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11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

3、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尝一尝 12毛泽东13齐白石是画虾的高手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14马克思15认识是什么?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 题,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 讨和回答的问题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6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1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思想和感觉到物18唯物主义反映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红!硬!甜!

4、19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 要我们去读它,我们 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会有反映列宁20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2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人之所不学而知者,其良知 也。知识就是回忆 孟子柏拉图22(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 反映论辩证唯物主 义反映论直观 消极 被动辩证 积极 能动23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是否在实践中考察认识问题 是否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5、24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个严重的缺陷25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26实践实践 主体实践 中介实践 客体主体趋向客体:认识关系价值关系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7红 花 !主体和客体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是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 关系28鬼

6、从何来?蛇 !杯弓蛇影以主客体信息交流为基础,以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的反映29主体客体摹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认识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认识的特点:摹写性、创造性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0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客观实在、获得真理的辩证途径(一) 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经历从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31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 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32感 性 认 识感觉知觉表象 具体性 直接性1、感性认识33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 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 最

7、简单的反映形式 感觉红、甜、硬、香!苹果(知觉)=红+甜+硬+知觉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34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表象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和自 身规律性的认识35理 性 认 识概念判断推理 间接性 抽象性2、理性认识36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汽车概念判断37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 的思维形式38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二者相

8、互区别,是认识的两种形式 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39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4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这条狗是白色的判断感觉4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经验论和唯 理论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43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44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培根第谷开普勒45(二)从认识到实

9、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毛泽东实践论46v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 重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 的物体下落速度相 同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7v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48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v 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49v 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50v 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51v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5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10、识,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 实践和认之每循环的内 容,都比较地进入到较 高级的形式毛泽东实践论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5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 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 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 ,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 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 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 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任务也是无限的5455认识过程的上升性“光”的本质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惠更

11、斯:光是波。牛顿:光是“粒子” 56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托勒密(约90168年)地心说哥白尼(14731543年)日心说赫歇耳(17381822年)无心说57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5859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涵义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60真理形式

12、:主观性内容:客观性真理的本质规定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真理客观真理真理一元论61真理客观性的含义(一)真理的“源头”客观性v 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v 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的决断,是实践检验 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v 认识对象的客体是客观的62地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63真理一元论v 指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的真理性体系只有一个,这就是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真正符合的认识v 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对客体的认识和客体的实际之间的关系上,真理是 一元的,不是二元的或

13、多元的64(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伽利略的胜利65a2+b2=c2ACBc abv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毕达哥拉斯66v 就人类的认识能力看:人类认识按其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就客观世界本身看,世界上只存在人类尚未认识之物,不存在人类不可认识之物。67v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能够最终认识和把握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68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世界是可知的69

14、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即人们在 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具体的 、近似性和有限的。2、真理的相对性v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v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70a2+b2=c2Ab CB aca2+b2c2B acCAbv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71v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15、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7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在 广度上是有限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在 深度上是有限的73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绝对真理相对真理7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75v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表现着绝对v 真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76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决定表现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可能 、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 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 着的客观世界的。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 ,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 件的限制,其认识思维能 力是有限的和相对的。(三)真理与谬误77首先,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 立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 联系的再次,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