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9072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第二节 跑的技术原理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第四节 投掷的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第一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v 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v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v 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v 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返回田径运动技术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 的动作的方法。 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由于运动者的个体差异,而导致技术风格各异。但是从整体上看,任何人的技术都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体育学科理论的有关要求,或者说,田径运动技术是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的具体

2、体现。所以,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运用有关的体育学科理论,对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的分析和解释。一、田径运动技术的概念返回完善的技术应体现在:消除了多余和紧张动作,在预备动作和次要动作阶段尽量节省力量,在技术的主要阶段能增大用力程度和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效能。二、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经济性:是指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量不必要的消耗。返回2、外力:指人体或器械

3、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外力主要有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摩擦力等。由于除重力因素外,大多数情况下外力对人体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因内力作用的不同而变化的,所以在田径运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外力的动力和助力作用,减少和克服外力的阻力作用。三、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1、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如肌肉收缩力、关节内部和关节外部(韧带)的阻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在人体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的收缩力,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关节运动,使人体各部位或与外界发生作用和变化。返回是运用田径运动技术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指导田径运动

4、教学和训练的实践。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指导田径运动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田径运动技术原理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目的:返回第二节 跑的技术原理v 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v 决定跑速的因素v 跑的各阶段技术要求返回一、跑的概念和时期、阶段的划分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跑步中的周期是有一个复步(即两个单步)构成的。所以,跑步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如图)在跑的一个周期中,每条腿的动

5、作是连贯不能分开的。2、腾空时期:从脚离地时起到另一脚着地时止。 1、支撑时期: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但是,为了便于分析动作,通常以身体重心是否处于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为参照,以下肢整个动作过程的不同位置和状态来划分跑的动作阶段。将支撑时期分为前支撑和后蹬两个阶段,将腿的摆动过程分为后摆和前摆两个阶段。跑的时时期划分支撑时时期腾腾空时时期支撑时时期腾腾空时时期跑的阶阶段划分右腿前支撑 时时期后蹬 阶阶段后摆摆阶阶段前摆摆阶阶段左腿前摆摆阶阶段前支撑 时时期后蹬 阶阶段后摆摆阶阶段前支撑阶段:从脚着地起到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为止。后蹬阶段: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的垂直上方起到脚蹬离地面为止

6、。后摆阶段:从脚蹬离地面起到大腿摆至垂直于地面为止。前摆阶段:从后摆结束到脚着地为止。按照全程跑技术的特点,通常将全程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 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个阶段。 返回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步长 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 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二、决定跑速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三部分组成(如图) 后蹬距离:是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身体条件、后蹬角度和后蹬腿伸展的程度等因素。腾空距离: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腾空时的初速度、腾起角度和空气作用力等因素,腾空距离主要是受后蹬阶段的效果所制

7、约。着地缓冲距离:是脚着地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着地点间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腿长、着地角度和脚着地的时机等因素。腾空时间是完成步长中腾空距离所用的时间。步频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支撑时间是完成步长中着地缓冲距离和后蹬距离所花费的时间。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因为它受每个人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根据个人的特点,合理搭配和调整好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是提高跑速的有效途径。步 长跑 速步 频后蹬距离腾空距离着地绶冲距离支撑时间腾空时间身高、腿长蹬伸距离蹬伸角度初速度腾起角度空气作用力初速度腾起角度空气作用力绶冲时间后蹬时间身高、

8、腿长着地角度影响跑速的因素 返回三、跑的各阶段技术要求 (一)起跑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技术对起跑后的加速跑有直接影响,在短距离跑中尤为重要。要求:任务:两起跑器踏脚板到起跑线的距离和踏脚板支起角度应能保证运动员在完成“预备”动作时,使髋、膝、踝三关节均处于最有利于爆发力的角度。短距离跑采用蹲踞式起跑;中、长距离跑采用站立式起跑。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短距离跑项目起跑后加速跑阶段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地发挥出较高的跑速,迅速过渡到途中跑。要求:任务:迅速增长步长和步频,要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并配合速度的增长,使上体从较大前倾状态逐渐抬起。中、长距离跑则按最短距离原则迅速朝弯道“切点”方

9、向跑去或根据战术需要迅速占据有利的战术位置。(三)途中跑短距离跑项目途中跑是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继续提高跑速或保持高速跑进。中长距离跑则是运用技术和战术合理分配体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耗时或争取有利于取得好名次的“跑位”。 要求:任务:要善于放松不参加工作的肌群,以保证动作的经济性,同时还要努力保持好正确的技术动作和适宜的节奏,以保证动作的实效性。途中跑是各项跑的主要阶段,它的技术与速度对成绩起主要作用。(四)终点跑是尽量保持途中跑的速度并进行冲刺,尽快以躯干接触终点线内沿垂直面,通过赢取时机来取得最佳成绩和名次。要求:任务:保持好途中跑的技术和节奏,把因体力消耗和动作变形而引起的速度下降减小到最低

10、程度。中、长距离跑则要求根据项目、个人体力和特点、比赛目的和对手情况来确定终点跑的冲刺距离和战术。返回v 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v 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v 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第三节 跳跃的技术原理返回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项目。跳跃的概念请单击图:跳高请单击图:跳远请单击上图:三级跳请单击图:撑竿跳高一、跳跃的阶段划分亦称人体水平位移阶段。 助跑阶段:亦称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 起跳阶段:亦称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 腾空阶段:亦称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 落地阶段:返回二、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跳

11、高跳高成绩(H)由3 个部分组成(如图):腾空前身体重心的高度。它取决于身高、腿长和腾空前的身体姿势。H1分析整个动作过程,H1又可分解为 h1和 h2(如图),h1是起跳脚着地后屈膝缓冲至最大程度时,地面到身体重心的高度。 h2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1减去h1也就是说, h2是起跳用力的有效工作距离,它对提高H2的值至关重要。返回腾空前身体重心高度到腾空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它取决于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H2返回腾空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垂直距离。它取决于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过杆动作。H3因此,跳高成绩可以用 公式来表示。这里需要指出,除非腾越过杆时身体重心低于横杆

12、(实践中不可能 做到)H3是正值,否则H3均为负值。H=H1+H2+H3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如下页图表:身高与腿长起跳离地时的身体姿势助跑速度的利用起跳蹬伸的工作距离起跳蹬伸的工作时间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起跳取得的垂直速度杆上的身体姿势过杆动作的控制HH1H2 H3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二)跳远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如图):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踏跳的准确性、身高、腿长以及腾空前的身 体姿势。L1返回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它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和空气作用等。这一段距离还可以分解成S1和S2两个部分。L2返回着

13、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它取决于下落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的合理性。L3因此,跳远的成绩可以用公式来表示:L=L1+L2+L3LL1L2L3起跳准确性身高、腿长起跳离地时身体姿势起跳离地时重心高度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空气作用力着地时的身体姿势落地动作的合理性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示意图三级跳远的完整动作与跳远有较大的差异,但每一跳远度的构成因素与跳远基本一致。因此,三级跳远的成绩可以看成 是由连续的3次跳远成绩所组成的(即每一跳都可视为一次跳远)。决定跳远成绩的3个距离(L1、L2、L3)的因素在三级跳远的三跳中基本适用。三级跳远同样需要在助跑中获得理想 的最大速度,并且在3次跳

14、跃中要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在保证三跳适宜比例和节奏的前提下,增加每一跳的远度。(三)三级跳远返回要求: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便于在短时间内 发挥到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度;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在助跑结束时能准确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板;助跑最 后几步加速节奏时显,适当降低身体重心,为通过起跳 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助跑三、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任务: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 条件。任务: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以获得尽量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跳高的腾起角一般在之间、跳远的腾起角一般在之间)。起跳是田径跳跃项目最关键的技

15、术阶段,包括放脚、缓冲和蹬伸3个有序的动作过程以及与之相配合的摆动腿与两臂的摆动动作。(二)起跳要求: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以脚跟接触地面后应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是起跳腿肌肉完成退让性收缩,为用力蹬伸做好充分准备的过程。这时,膝关节的弯屈要适度,身体重心要快速前移,以缩短缓冲时间,加强缓冲效果并获得蹬伸动作前的合理身体姿势;蹬伸动作要快速、有力、充分,要使蹬伸动作的反作用力尽可能地通过身体重心;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要积极、迅速、有力,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要求:各种空中姿势和动作要做得适时,并能取得实效;要利用和控制好起跳产生的身体旋转,跳高项目有时还需要做一些动作来加快过杆时的身

16、体旋转,远度项目则主要是抑制身体的前旋。另外,在远度项目中,还要使腾空阶段的姿势和动作为下落着地或下一次起跳(三级跳远)创造良好的条件。(三)腾空任务: 利用起跳时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做出一定的姿势和动作,以使整个身体顺利越过横杆或维持好身体平衡,为下落着地动作创造良好条件。当人体离地腾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是不会改变的(如图)。任务:通过屈膝、屈肘,团身、倒体等动作来做好缓冲,以防止外伤和减少体力的消耗。即使使用海绵包,仍然要注意做好正确的下落着地动作。远度项目的下落着地动作对运动成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下落着地要求:即将着地前,两腿要上举、前伸,两臂后摆,在两脚接触沙坑瞬间,身体总重心距离地面的高度越低,两腿触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越远,就越能取得好成绩。着地时,要迅速屈膝、团身、两臂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也可采用侧倒或向前滑倒在落地点前面的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