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85905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新理念上好复习课(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据新理念依据新理念 上好复习课上好复习课依据新理念 上好复习课解读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一、特点分析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

2、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1复习的内容集中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 以内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复习的线索清晰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新教材与旧教材相

3、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1复习的导向不同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免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 (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 6 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 3 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 ,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 121 页 12 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 9 页,今天看了 8 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2复习的目标不同原教材的总复习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巩固的基础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行了延伸。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 117 页第 6 题) ,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 120 页第 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

5、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117 页第 7 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 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 6 辆” 。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 6 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 页 11 题,画面上画的是 9 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如果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 9人” ,利用这个信息

6、,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2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加减法。3能准确地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二)过程与方法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态度1积极参与数

7、学活动。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三、教学理念本单元教学要充分体现新理念:(一)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二)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

8、,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结构” 。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 ;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 ;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 “领会基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第四,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

9、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这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是系统的,有条理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经验系统,也就是知识结构,它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基础。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结构,这时候的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结构。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

10、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四)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

11、展。1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明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2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人是有差异的,

12、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出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也许整理的结果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予以肯定。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种可持续发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发展,人需要不断

13、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四、教学策略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 , “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 。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 ,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 ,把复习课

14、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 “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1借助目录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 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5、(7)1120 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 以内的进位加法。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 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 15 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1自主梳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

16、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 2.15 的认识和加减法、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3.1120 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3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