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8586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江苏省姜堰市大冯中学 沈洪进内容摘要:“一句话十样说” ,这里有个怎样说的艺术问题。 “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 ” (注释)阅读教学中的设疑,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设疑,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为学生喜闻乐答。原则上要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把握时间,诱发引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异。关键词:提问内容问题支撑点提问方法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提问”包含两个方内涵:“

2、问什么”和“怎样提” ,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内涵,对于提高我们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提问内容首先,要知道如何从材料中挖掘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研读材料的自身素质是挖掘高质量问题的前提。问题从材料中来,问题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在于对材料钻研力度的深不深,追求高质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材料时做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细读课文的习惯,强调“细” ,准确把握住课文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正确地领悟到课文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二是要有类读课文的耐心,注重挖掘与已学课文的联系,同一种写作特点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篇课文,如抒情散文小石潭记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先写水声“如鸣佩环”,水色“水

3、尤清冽”侧面烘托石潭,再正面描写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突出石潭的“石” ;耐心回顾以前学过的类似写法,如七年级上册春 ,写“春花图” ,其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烘托花儿的繁茂、鲜艳和香甜;社戏 “归航”片段中,老渔夫的喝彩侧面表现孩子们划船本领高,也有力地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类读课文要舍得花工夫,收到的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之效;三是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把课文读懂、吃透。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有可能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其次,要挖掘材料中问题的支撑点。那么,如何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呢?一

4、般而言,抓住“五点十处”就可以了。 “五点”: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其中,思维点多出现于议论性文章,主要有: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因果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等。“十处”:变化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其中“规律处”要联系已学过的知识点来理解,将提问后理解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词语方面如“限制性词语” 、 “强调性词语” 、 “修饰性词语” ;句子方面像使用比喻、拟人等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品味语言时,把握以上规律性的技巧是一种解题思路。第三、课堂提问的分类。一节课,知能训练的量比较大且轻重不一,由此将提问分为六类:回

5、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和运用性提问。1.回忆性提问,常见提问内容有:作者,朝代,选自何处,修辞,文体知识,重点词义,实词,虚词等,其特点是答案具体。如:文章主人公是谁?回忆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理解性提问。通过提问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都德的最后一课 (1)文中出现了哪些重要人物?(2)情节分为两大部分,上课之前和上课之间:上课之前写了两处地点,分别是哪两处?上课之间,讲了哪些内容?请从文中找出。理解性提问好处是使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理解,易于把握整体内容。3.分析性提问。阅读理解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分析字

6、词句段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提问时力图找出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纽带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分析提问的效果才会明显。都德的最后一课:(1)上学路上,小弗朗士有那些所见所闻,由此看出,小弗朗士是怎样的小男孩?(由表入里分析) 。 (2)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地安静,分析这“最后一课”与平常有何不同之处。试从老师、学生、教室气氛、后排板凳四个方面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 (3)人物描写主要有哪四类?刻画韩麦尔先生时,作者主要抓住韩麦尔先生那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何作用?(评价分析)(4)小说中出现几次“可怜”?联系语境思考分别是什么意思?(语境义分析)4.综合性提问。综合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只有综合才能把

7、握中心,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问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1)从内容入手,主要有从解题入手,从分析背景入手,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从分析主体事件入手,从思路脉络入手等等;(2)从结构入手;(3)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入手:如从分析抒情议论入手,分析对比映衬入手,分析折射暗示等。 最后一课:小弗朗士是一个贪玩的小学生,可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你能说出有哪些变化吗?能说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5.评价性提问。评价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如肯定与否定思维,递进与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多侧面思维等,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

8、立的见解。评价性提问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结构,评价观点,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等等。6.运用性提问。这种提问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把解决此问题的知识、方法、思路用于解决彼问题,并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知识间的迁移。例:品味下列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苏教版七年级)(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 )反复手法,强调盼春的急切心情。(2) “只想着快打、快打!” (夏 )(3) “你在那里呵,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 )(4)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

9、拗过去,拗过去。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以上四句都采用反复修辞手法,效果均起强调作用。二、提问方法“一句话十样说” ,这里有个怎样说的艺术问题。 “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 ” (注释)阅读教学中的设疑,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设疑,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为学生喜闻乐答。原则上要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把握时间,诱发引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异。首先,从提问内容角度看,要做到四问四忌: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重点出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难点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散乱无序。巩固性知识提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其次,从提问对象角度看,做到四问

10、四忌:高深或灵活性较大的题目问优生,他生复述,忌“枪枪卡壳” 。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 。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同学,忌“以情绪定人” 。提出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忌“仓促上阵” 。第三,提问技巧丰富多样,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 (注释)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这里列举几种提问技巧:1.重问与轻问。提问有难易、轻重之别, 学记说“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这说明重问与轻问的重要性。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集中火力

11、,连环问、套问、反复问,以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轻问是对教学中一些非关键的问题,教师对其稍作发问,不必细究。2.正问与反问。正问与反问可以促进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顺向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强化行为动机,深化主题,打动学生的心灵。3.直问与曲问(注释) 。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有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一上课便开门见山地问“孔乙己是谁的名字?大家试说说?”大多数学生被老师的这种曲问有些回不过神:“什么?孔乙己就是孔乙己的名字呗!”一下子便陷入了沉思接着一些同学

12、似乎清醒过来说:“孔乙己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的绰号。 ”就在这时老师满意地点头说:“是啊!可见孔乙己是命运。”这里,曲问为老师讲授课文,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曲问就是拐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4.追问与联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迫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常常表现为一张一弛,使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5.设疑与悬念问。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悬念造成疑惑,创设愤悱情境,激励解决,教师

1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可最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情愤愤,心悱悱”的状态,从而激起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他们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再适时给予解惑,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能提高教学效果。第四,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问题形式:连环式,比较式,扩展式,适合对优良学生提问;而选择式,填空式,求异式,则适合对后进学生进行提问。“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这是学记中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努力的方向,我想,教师对于课堂提问也应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参考文献中学语文

14、教学参考1997 年第 7 期第 18页普教研究1996 年第 5 期第 39 页台北市國民小學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資源檔目錄(教學行為:B4)江苏省姜堰市大冯中学 沈洪进内容摘要:“一句话十样说” ,这里有个怎样说的艺术问题。 “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 ” (注释)阅读教学中的设疑,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设疑,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为学生喜闻乐答。原则上要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把握时间,诱发引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异。关键词:提问内容问题支撑点提问方法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

15、的基本控制手段”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提问”包含两个方内涵:“问什么”和“怎样提” ,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内涵,对于提高我们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提问内容首先,要知道如何从材料中挖掘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研读材料的自身素质是挖掘高质量问题的前提。问题从材料中来,问题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在于对材料钻研力度的深不深,追求高质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材料时做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细读课文的习惯,强调“细” ,准确把握住课文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正确地领悟到课文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二是要有类读课文的耐心,注重挖掘与已学课文的联系,同一种写作特点我们以前学过哪几

16、篇课文,如抒情散文小石潭记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先写水声“如鸣佩环”,水色“水尤清冽”侧面烘托石潭,再正面描写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突出石潭的“石” ;耐心回顾以前学过的类似写法,如七年级上册春 ,写“春花图” ,其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烘托花儿的繁茂、鲜艳和香甜;社戏 “归航”片段中,老渔夫的喝彩侧面表现孩子们划船本领高,也有力地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类读课文要舍得花工夫,收到的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之效;三是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把课文读懂、吃透。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有可能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其次,要挖掘材料中问题的支撑点。那么,如何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呢?一般而言,抓住“五点十处”就可以了。 “五点”: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其中,思维点多出现于议论性文章,主要有: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因果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等。“十处”:变化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