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88404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城市(规划)问题研究n问题研究的三个层面n问题本身 (难点:判断的准确性)n涉及文化、政治、社会、技术等因素n抉择的方法 (难点:研究的合理性) n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n决策的标准与方式 (难点:行动的有效性) n涉及经济、土地、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 n问题研究的三个内容n类型与特征n背景与原因n观念层面n制度层面n技术层面n原则与对策n原则n对策城市规划问题研究n城市规划问题的类型与特征n一、 失衡现象:城市土地利用问题n二、失序现象:城市结构与功能问题n三、失控现象:城市历史保护问题n四、失色现象:城市形象问题n五、失效现象:城市规划行为问题n第三节 城市规划问题产生的背景

2、与原因n一、观念层面 n1、 城市规划政策指导水平低n2、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存在局限性 n3、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观念不强n4、 城市设计缺乏本土化特征n5、 城市规划决策认识混乱 n二、制度层面 n1、 土地制度管理不完善n2、 用地政策引导偏差n3、 拆迁保护措施不利n4、 功能性质定位不合理n5、 制度调控与决策实施机制不健全 n三、技术层面n1、 用地规模设计不合理n2、 片面强调空间规划n3、 旧城改造技术落后n4、 城市设计缺乏特色n5、 规划操作方法存在谬误第四节 城市规划问题解决的原则与对策n一、 原则n1、适度规划发展原则n1) 建立“资源意识”n2) 建立“环境适度规模”观念

3、n3) 建立“发展与控制”的概念n2、系统功能整合原则n1) 建立“整合要素结构”的概念n2) 建立“公平性”概念n3) 建立从“功能规划”到“效能规划”的概念n4) 建立“合理的有序性”的概念n5) 建立“连续性研究”的概念n3、共生融合原则n1) 建立“保护和延续”的概念n2)建立“循序渐进”的概念n4、特色差异原则n1) 建立“城市特殊性质”的概念n5、人地关系协调原则n二、对策n1、 提倡边缘区混合型土地规划n2、 加强功能区的合理定位与组织完善n3、 综合保护与更新开发n4、 致力于文化特色的形象识别n5、 提高规划研究水平与整体创新机制n1) 建立“科学性”的概念n2) 建立“弹性

4、”的概念n3)建立“系统性”的概念n4)建立“实效性”的概念 n5)建立“公平性”的概念n6)建立“公众参与”的概念n7)建立“滚动式规划” 的概念n n三、城市规划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规划理论的分类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 The Image of the City)n凯文林奇的 “城市形态”研究(Good City Form)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城市认知与价值标准的建构n理论研究的方式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规划理论的分类n规划理论:规划学科自身及城市的社会性研究城市规划过程的理论城市规划自身的理论n城市理论:城市的物质性与社会性研究n专项规划理论: 城市物质

5、性研究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规划理论的分类n城市规划过程的理论n城市规划自身的理论n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n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n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n城市空间组织理论n 区位理论n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n 行为空间理论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规划理论的分类n城市空间组织理论n 城市规划的行为最基本的理论基础n 城市空间组织的目的在于为城市生活提供合适的场所n 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结构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n区位理论n 区位理论是城市规划进行土地使用配置的理论基础n 区位加上连接各类活动的交通路线和设施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n 目的是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最佳区位n城市土地使

6、用布局结构理论n 城市内部各类土地使用之间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模式n行为空间理论n 行为空间理论主要是60年代以后通过对空间中所发生的行为的分析来认识城市的空间,改变了城市规 划中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及思维方式的途径。n 从城市中人的活动和活动的需要出发,探讨城市空间的形成和组织,深化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空间进行处 置的基本含义的认识。 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意象(行为)空间 n 意象是直接感受和以往经验的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动。人并不是直接对物质环 境作出反应,而是根据他对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意象而采取行动的。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作为社会现象的描述与解释方式n20世纪初期:各种

7、推理和逻辑演绎,“社会事实”(涂尔干),“概化”( generalization)。n60年代:宏观理论(帕森斯)受到质疑欧洲:沿袭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年鉴学派的传统美国: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进入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数理逻辑宏观与微观理论宏观层面:结构功能主义, 即“社会系统理论” (孔德、斯宾塞)微观层面: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 )n80年代中期:定性研究方法的上升是各种理念冲突的结果 n恰当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是什么?n各种具体的方法如何操作? 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作为社会现象的描述与解释方式n实用主义n实证主义n定性研究n定量研究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The Im

8、age of the Cityn凯文林奇与芝加哥学派n芝加哥学派:开创了城市社会研究之先河n深刻影响: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n研究特色:注重联系社会实际的传统思想及研究精神n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研究n关注空间与行为的关联“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n关注城市的最佳规模、关注社会分异造成的影响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The Image of the Cityn研究方式n列举美国的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n通过研究城市市民的城市意象,分析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建构对城市空间整体的认知n意象五要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地标n要素相互交织、

9、重叠,它们就提供了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地图,或称心理地图n行为者就是根据这样的认知地图而对城市空间进行定位,并依此而采取行动n三个城市的认知意象要素被各自分为两个等级,应当是认知的复杂性使然,但未被解释原因n基于辩向与定位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忽视对非物质性意象内容的研究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The Image of the Cityn研究意义n改变了城市规划领域内对城市空间分析的传统框架n空间被高度抽象得无特征n忽视环境质量方面的关注n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被隐藏n提出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具有重大贡献的理论n作为通过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n城市尺度处理视觉形态的方法n城市设计中

10、的一些首要原则n涉及城市尺度的环境规模、时间和复杂性时,具有特殊重要性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The Image of the Cityn意象的要素n个性(identity)一个能够起作用的意象首先要求有一个客体的可识别性(identification),这就意味着它可 以与其它东西相区别。而同一性并不是要求与其它东西相等,而是在个性和特性上相符合n结构(structure)意象必须包括客体与观察者之间和其它客体之间具有空间或模式关系n意义(meaning)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Th

11、e Image of the Cityn理论基点n城市是由个人和人群有目的行为而导致的结果,且这种结果是可被认知的n人们有目的行为,是伴随着人们的想象和感受的n空间作为一种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场所,以人的认知为前提而发生作用n理论目标n关注城市形态的质量n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适应性n具有普遍的价值标准,能够提出可能的新形态,足以适用于快速和局部的决策行为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The Image of the Cityn作为“中间层次”的理论n介于理论与应用之间n介于宏观与微观理论之间n介于理性的普遍性与强调特性的历史观之间n个案式与通则式解释n总体而非个体?n归纳式与

12、演绎式推理n一般到个别还是个别到一般?n定性与定量研究n定性抑或定量?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 “城市形态”研究Good City Formn研究命题的范畴n城市历史研究:“城市是什么?”(“城市是如何形成的?”)n城市理论研究:“城市应该是什么?”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英国“城市设计小组”确定的“好的城市设计”的概念n美国旧金山城市设计方案(1970)确定的 “基本概念” n美国城市系统研究和工程公司(USRE) (1977)提出评价城市设计的标准n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提出了5项“执行尺度”(performance dimension) (1981)作为评价标准n美国的

13、哈米德.席瓦尼(Hamid Shirvani)认为上述3种美国城市设计专业中 有代表性的标准相互联系, 总结建立一套“新”的综合标准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凯文林奇的 “城市形态”研究Good City Formn基于价值标准的研究n历史延续n稳定平衡n运行效率n有效管理n环境适合人的需求n公众参与n研究目标n价值标准是否真正能与人类目的与城市形态相适应n研究方法n将目标加以集中化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英国“城市设计小组”确定的“好的城市设计”的概念:n创造“场所”(place);n多样性(pariety),包括多样的形式(form)与类型(type);n连贯性(contextu

14、al);n渐进性(incremental);n人的尺度(human scale);n通达性(accessibility);n易识别性(legibility);n适应性(adaptability)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美国旧金山城市设计方案(1970)确定的 “基本概念” :n舒适(amenity/comfort);n视觉趣味(visual interest);n活动(activity);n清晰和便利(clarity and convenience);n特色(character distinctiveness);n空间的确定性(definition of space);n视景原

15、则(principle of views);n多样性/对比(variety/contrast);n协调(harmony);n尺度与格局(scale and pattern)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美国城市系统研究和工程公司(USRE) (1977)提出评价城市设计的标准 :n与环境相适应(fit with setting);n可识别性的表达(expression of identity);出路与方位(access and orientation);n行为支持(activity support);n视景(views);n自然要素(natural elements);n视觉舒适(v

16、isual comfort);n维护和管理(maintenance and care)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提出了5项“执行尺度”(performance dimension) ( 1981)作为评价标准:n活力(vitality);n感觉(sense);n适合(fit);n易接近性(access);n控制(control)城市认知的理论基础n城市形态的价值标准n美国的哈米德.席瓦尼(Hamid Shirvani)认为上述3种美国城市设计专业中有代表 性的标准相互联系, 总结建立一套“新”的综合标准:n易接近性( access );n和谐一致(harmony );n视景(principle of views);n可识别性( identity);n感觉(sense );n适于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