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8331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板(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xxxxxxxxx学院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思想政治教研室201x201x年年.xx.xx月月n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 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社会学 里,“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指 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即与宇宙、万物相对 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如宗教、道德、法律 、制度、政治、经济以及狭义社会等。狭义社 会是关于复合的人聚集状态的概念,像家庭、 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等就是狭义社 会的例子。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但它是可以分层次的,具体 而言,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

2、“社会”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泛 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相 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在“大社会”这一意义上说 的。如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 社会等。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 化结构、社会结构等多个子系统。我们通常所 说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体”就是指 大社会。第二,“社会”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概念,指与经济、 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保障、社 会流动、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环境、社会管理、 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等均是从中观层次上即“中社会”这 一角度说的。我们讲社会建设,就是从这一层面讲的。 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3、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 一体”时,这里的社会就是“中社会”。第三,“社会”作为一个微观层次的小概念,对应于社 会学中的狭义社会,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主要 指某一区域的社会,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街 道、学校、家庭,我们视之为“小社会”。我们讲社会建设,也包括这一层面的内容。n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和谐”一词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 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 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和谐”,属于哲学和美学概念,一般意义的和 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多 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

4、象的协调、适中 、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 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合乎 逻辑或规律。这是和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第二,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 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 存在的前提;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既统一又斗争, 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这 是讲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第三,和谐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强 调和谐的价值。本章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5、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 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知道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教学目的与要求n本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我国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懂得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

6、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和国家的长治 久安; 、明确从“六个必须”的基本方针和“九条目标与任务”及“ 五大举措”着手,才能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从 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尽心出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重大 意义、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文化自古“贵和”。中国和西方的古代 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

7、想国”的构想。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 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 有益思想,提出了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新命题。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 儒家: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 方案;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的社会理想;礼记 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 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墨家:兼爱、非攻、爱无差2、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全世界和谐

8、 1803,主张用“和谐制度”所代替资本主 义制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1824年在美国印 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 ,即“新和 谐”;德国空想社会主义魏特林1842和谐与 自由的保证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 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 全体和谐”3、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 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通过人 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 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 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 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 矛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 共产党

9、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 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 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 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级之间 、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 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 ,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 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4、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提出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强凋,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

10、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指出,使社会更 加和谐;要充分凋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 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l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 境压力加大; l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 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 题比较突出; l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l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 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 应; l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l 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

11、和问题 n第一,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 活比较困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城乡差别时间时间城镇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农农村 家庭人均纯纯收入相对对差距(倍)1978年2.361985年1.721990年2.021998年2.512002年3.102003年 3.702004年 2005年4.003.222006来自权威的分析n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对中国 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 :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 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 入的4.6%。n白津夫教授: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 是

12、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 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 从基尼系数看 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 0.20.3比较平均; 0.30.4相对合理; 0.40.5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 n在行业分配方面,全国机关人均年工资约1.6万元 ;事业单位约1.5万元;企业约1.4万1.5万元; 大行业约6万元以上。(大行业主要是电力、烟草 、银行、电信和移动等全国性的垄断部门。)n在财富分布方面,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10 )占有全部城市财富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 居民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1.4。资料来源:http:/n第二,就业压力巨大。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有增长无充分就业”的经济年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19978.8%1.1%19987.8%0.5%19997.1%0.89%20008.0%0.79%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 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 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 的冲突。 劳动关系 失衡导致 的强资本 弱劳工格 局,以及 由此而带 来的劳资 之间的利 益冲突。 打回老家去n第三,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不和谐 (1)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 发展不和谐n(2)经济增长 与就业增长不协 调 (3)经济发展与 人的发展不和

14、谐n第四,人与自然没有实现和谐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环 境恶化、人口数量失控、环境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可持 续发展压力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 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n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 破坏严重n第五其它不和谐现象:2004年5月,湖南省嘉禾县为启动当地 一商业用地项目,喊出了“谁影响嘉禾发展 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谁不顾嘉禾 的面子,谁就被摘帽子;谁工作通不开面 子,谁就要换位子”等口号,创造性地推出 了“四包两停”株连九族的政策,甚至出动 法院200多人执行“武装拆迁”。先后有 160 多名公职人员受到牵连,多人被调离原工 作岗位, 使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 害。

15、启示:加强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管理工作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各地 区、各部门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坚 决查处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违法违规损 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 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 增长。人民日报2004/7社论() 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嘉禾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 ()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的认识?l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一个

16、重要目标;l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任务;l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指导思想、目标 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 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 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n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全 面和谐,这里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达 到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既要达到宏观上社 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之间的 和谐,又要达到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各子 系统内部的和谐,还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