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8037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论文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论文优秀论文 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 生语文素养生语文素养【关键词】加强积累 提高素养语文教师可能都遇到这种情况:当你提出某个问题时,学生信心百倍,乐滋滋地举手要回答,可当你真的请他回答时,他却支支吾吾,难以表达。于是你替他换成某个准确的词,他高兴得连连点头。学生写作文时大多遇到过心中有话,笔下却无法“生花” ,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只是一件事的梗概“文章有骨头无肉” 。这些都出自同一原因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因为语言积累的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俗话说,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 。在教学实

2、践中我们发现,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 ,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便成了“空中楼阁” ,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不外乎存在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教师教学上的误区。教师上课时,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详尽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以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二是学生阅读时的误区。有一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有些同学可能看过许多课外书,可积累的语言依旧很少,那是因为他们看书时只注重故事的情节,缺少对表达形式的品味。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积

3、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那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训练科目,还有像秋天的雨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精美散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诗篇,这些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强后盾。我于 XX 年下学期开始接三(3)班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尤其对学生的课外积累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一、重视课文和示范引导,教给积累方法。1、进行积累,理解先行。我们的课本都是通过专家的仔细筛选,大都是精典之作。尤其是新教材,有许多如乡下人家 、搭石等精美的作品,要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悟到语言

4、的魅力,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有换词法、想象法、感情朗读法等等。例: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 “1860 年 10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我出示这段话后,把加点的词去掉让学生读,然后添上这些词再读,分析,品味这些用词的准确,作者为什么用“闯”这一词,这一“闯”字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朗读感悟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日益增长。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提高。2、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摘记。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学期发给学生一本课内摘抄本,一课一面,分成好词与佳句两部分,要求他们认真摘抄每课的好词佳句。每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颇丰。背诵。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也曾说过,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 ,教材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精典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背一背。在起初的教学生涯,我总觉得应该给学生多讲解、多理解,总觉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微弱。后来尝试让学生多读一点儿,多背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记得教

6、学学弈一课时,我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最后背诵出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能知道课文的意思,要知道,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读、诵两个字,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后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揠苗助长 ,如“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这样难懂的长句,学生一会儿就读懂了。3、迁移积累,活动与实践是载体。说中运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口语交际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课堂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课本剧” , “小导游” ,“介绍课本人物” , “课堂小辩论”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中运用。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他们所积累

7、的语言。成语、谚语、歇后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注重引导学生修改用词不准确,或语句生硬的地方,经常问一问学生,这里可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还可以用些什么词?对作文中出现的生动语句,教师要添上醒目的波浪线,批注上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并在班上大声诵读。【关键词】加强积累 提高素养语文教师可能都遇到这种情况:当你提出某个问题时,学生信心百倍,乐滋滋地举手要回答,可当你真的请他回答时,他却支支吾吾,难以表达。于是你替他换成某个准确的词,他高兴得连连点头。学生写作文时大多遇到过心中有话,笔下却无法“生花” ,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只是一件事的梗概“文章有骨头无肉” 。这些都出自同一原因

8、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因为语言积累的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俗话说,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 ,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便成了“空中楼阁” ,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不外乎存在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教师教学上的误区。教师上课时,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详尽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以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二是学生阅读时的误区。有一

9、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有些同学可能看过许多课外书,可积累的语言依旧很少,那是因为他们看书时只注重故事的情节,缺少对表达形式的品味。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那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训练科目,还有像秋天的雨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精美散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诗篇,这些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强后盾。我于 XX 年下学期开始接三(3)班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尤其对学生的课外积累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一、重视课文和

10、示范引导,教给积累方法。1、进行积累,理解先行。我们的课本都是通过专家的仔细筛选,大都是精典之作。尤其是新教材,有许多如乡下人家 、搭石等精美的作品,要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有换词法、想象法、感情朗读法等等。例: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 “1860 年 10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我出示这段话后,把加点的词去掉让学生读,然后添上这些词再读,分析,品味这些用词的准确,作者为什么用“

11、闯”这一词,这一“闯”字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朗读感悟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日益增长。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提高。2、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摘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学期发给学生一本课内摘抄本,一课一面,分成好词与佳句两部分,要求他们认真摘抄每课的好词佳句。每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颇丰。背诵。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也曾说过,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 ,教材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精典的课文,都可以让

12、学生背一背。在起初的教学生涯,我总觉得应该给学生多讲解、多理解,总觉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微弱。后来尝试让学生多读一点儿,多背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记得教学学弈一课时,我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最后背诵出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能知道课文的意思,要知道,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读、诵两个字,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后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揠苗助长 ,如“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这样难懂的长句,学生一会儿就读懂了。3、迁移积累,活动与实践是载体。说中运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口语交际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课堂上经

13、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课本剧” , “小导游” ,“介绍课本人物” , “课堂小辩论”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中运用。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他们所积累的语言。成语、谚语、歇后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注重引导学生修改用词不准确,或语句生硬的地方,经常问一问学生,这里可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还可以用些什么词?对作文中出现的生动语句,教师要添上醒目的波浪线,批注上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并在班上大声诵读。【关键词】加强积累 提高素养语文教师可能都遇到这种情况:当你提出某个问题时,学生信心百倍,乐滋滋地举手要回答,可当你真的请他回答时,他却支支吾吾,难

14、以表达。于是你替他换成某个准确的词,他高兴得连连点头。学生写作文时大多遇到过心中有话,笔下却无法“生花” ,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只是一件事的梗概“文章有骨头无肉” 。这些都出自同一原因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因为语言积累的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俗话说,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 ,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便成了“空中楼阁” ,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空话。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不外乎存在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教师教学上的误区。教

15、师上课时,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详尽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以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二是学生阅读时的误区。有一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有些同学可能看过许多课外书,可积累的语言依旧很少,那是因为他们看书时只注重故事的情节,缺少对表达形式的品味。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那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训练科目,还有像秋天的雨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精美散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诗

16、篇,这些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强后盾。我于 XX 年下学期开始接三(3)班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尤其对学生的课外积累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一、重视课文和示范引导,教给积累方法。1、进行积累,理解先行。我们的课本都是通过专家的仔细筛选,大都是精典之作。尤其是新教材,有许多如乡下人家 、搭石等精美的作品,要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有换词法、想象法、感情朗读法等等。例: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 “1860 年 10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我出示这段话后,把加点的词去掉让学生读,然后添上这些词再读,分析,品味这些用词的准确,作者为什么用“闯”这一词,这一“闯”字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朗读感悟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