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7583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 作文作文 10001000 字字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 字宁化六中高三(5)班李艳芳数万只鸥鸟聚在一起飞行,而步调一致,那是因为每只鸥鸟会观察身边的七只鸥鸟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引述材料,得出观点)你看,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性格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看似超然,特立独行;实是卖萌,哗众取宠而已。如若任其发展,这对他们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很坏的。所以,我认

2、为,我们要以他人为镜,知自己之得失。 (联系现实,明确观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首先是要找到那些“明净”的镜子。 (分论点一,从“起点”设)可曾记得“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孔子?他曾向郯子(tn)了解古代官职、向苌弘请教古代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老聃(dn)请教礼仪,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但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概述事例)正因为孔子以郯子等人为镜,扬其长,避其短,终成一代圣人,万世师表。 (论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次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分论点二,从“过程”设)可曾记得“书画之事不要满足一时成就”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可谓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3、但齐白石没有停止艺术追求的脚步,而是不断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他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曾求教于青藤(徐渭) 、原济(石涛) 、雪个(朱耷)多位大师门下。 (概述事例)正因为齐白石没有沉醉于世人的赞誉,却有“我欲九泉为走狗” 的虚心求教精神,才使这个“百变老人”脱却一身匠气,抵达造化之美的殿堂。 (论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并不意味着只有伟人才可以成为“镜子” ,其实平凡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只要你善于发现。 (分论点三,从“结果”设)可曾记得,梅兰芳虚心向听众求教,连妆都未卸的情景吗?可曾记得赵慕鹤?可曾记得,丰克?他们从平凡人身上学到自已缺少的东西,来尽力完善自我。 (概述事例)他们是

4、我们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并以人为镜,扬长避短的典范。 (论钩)如果现实生活中那些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性格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能以人为镜,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或许就会给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良好的影响。如果我们不以人为镜,怎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可总有些人不以他人为镜,最后落得个遗臭万年。 (勾连第二段,引出反面事例)当今社会就有这样一类人,如高官文强、刘志军、等。他们为官一任,造祸一方,最后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概述事例)假如他们能以他人为镜,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官为民想,政为民执,廉洁奉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论钩)社会发展了,世事也更加错综复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

5、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也许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迷失了本心;也许在无意间我们就可能选错了路。因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以他人为镜,知自己之得失,万不可误入歧途,重蹈他人覆辙。 (联系自身实际)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就可以像鸥鸟一样振翅高飞,长途跋涉,永不掉队。 (得出结论)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 字宁化六中高三(5)班李艳芳数万只鸥鸟聚在一起飞行,而步调一致,那是因为每只鸥鸟会观察身边的七只鸥鸟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引述材料,得出观点)你看,现实生活

6、中就有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性格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看似超然,特立独行;实是卖萌,哗众取宠而已。如若任其发展,这对他们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很坏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以他人为镜,知自己之得失。 (联系现实,明确观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首先是要找到那些“明净”的镜子。 (分论点一,从“起点”设)可曾记得“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孔子?他曾向郯子(tn)了解古代官职、向苌弘请教古代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老聃(dn)请教礼仪,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但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概述事例)正因为孔子以郯子等人为镜,扬其长,避其短,终成一代圣人,

7、万世师表。 (论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次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分论点二,从“过程”设)可曾记得“书画之事不要满足一时成就”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可谓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但齐白石没有停止艺术追求的脚步,而是不断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他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曾求教于青藤(徐渭) 、原济(石涛) 、雪个(朱耷)多位大师门下。 (概述事例)正因为齐白石没有沉醉于世人的赞誉,却有“我欲九泉为走狗” 的虚心求教精神,才使这个“百变老人”脱却一身匠气,抵达造化之美的殿堂。 (论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并不意味着只有伟人才可以成为“镜子” ,其实平凡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只要你善于发现。 (分

8、论点三,从“结果”设)可曾记得,梅兰芳虚心向听众求教,连妆都未卸的情景吗?可曾记得赵慕鹤?可曾记得,丰克?他们从平凡人身上学到自已缺少的东西,来尽力完善自我。 (概述事例)他们是我们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并以人为镜,扬长避短的典范。 (论钩)如果现实生活中那些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性格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能以人为镜,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或许就会给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良好的影响。如果我们不以人为镜,怎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可总有些人不以他人为镜,最后落得个遗臭万年。 (勾连第二段,引出反面事例)当今社会就有这样一类人,如高官文强、刘志军、等。他们为官一任,造祸一方,最后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9、 (概述事例)假如他们能以他人为镜,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官为民想,政为民执,廉洁奉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论钩)社会发展了,世事也更加错综复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也许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迷失了本心;也许在无意间我们就可能选错了路。因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以他人为镜,知自己之得失,万不可误入歧途,重蹈他人覆辙。 (联系自身实际)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就可以像鸥鸟一样振翅高飞,长途跋涉,永不掉队。 (得出结论)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高三考前模拟作文1000 字宁化六中高三(5)班李艳芳数万只鸥鸟聚在一起飞行,而步调一致,那是因为每只鸥鸟会观察身边的七只鸥鸟

10、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引述材料,得出观点)你看,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性格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看似超然,特立独行;实是卖萌,哗众取宠而已。如若任其发展,这对他们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很坏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以他人为镜,知自己之得失。 (联系现实,明确观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首先是要找到那些“明净”的镜子。 (分论点一,从“起点”设)可曾记得“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孔子?他曾向郯子(tn)了解古代官职、向苌弘请教古代乐理、向师襄学习

11、弹琴、向老聃(dn)请教礼仪,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但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概述事例)正因为孔子以郯子等人为镜,扬其长,避其短,终成一代圣人,万世师表。 (论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次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分论点二,从“过程”设)可曾记得“书画之事不要满足一时成就”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可谓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但齐白石没有停止艺术追求的脚步,而是不断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他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曾求教于青藤(徐渭) 、原济(石涛) 、雪个(朱耷)多位大师门下。 (概述事例)正因为齐白石没有沉醉于世人的赞誉,却有“我欲九泉为走狗” 的虚心求教精神,才使这个

12、“百变老人”脱却一身匠气,抵达造化之美的殿堂。 (论钩)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并不意味着只有伟人才可以成为“镜子” ,其实平凡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只要你善于发现。 (分论点三,从“结果”设)可曾记得,梅兰芳虚心向听众求教,连妆都未卸的情景吗?可曾记得赵慕鹤?可曾记得,丰克?他们从平凡人身上学到自已缺少的东西,来尽力完善自我。 (概述事例)他们是我们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并以人为镜,扬长避短的典范。 (论钩)如果现实生活中那些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性格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能以人为镜,择善而从,不善而改,或许就会给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良好的影响。如果我们不以人为镜,怎能发现自己

13、的不足?可总有些人不以他人为镜,最后落得个遗臭万年。 (勾连第二段,引出反面事例)当今社会就有这样一类人,如高官文强、刘志军、等。他们为官一任,造祸一方,最后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概述事例)假如他们能以他人为镜,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官为民想,政为民执,廉洁奉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论钩)社会发展了,世事也更加错综复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也许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迷失了本心;也许在无意间我们就可能选错了路。因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以他人为镜,知自己之得失,万不可误入歧途,重蹈他人覆辙。 (联系自身实际)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就可以像鸥鸟一样振翅高飞,长途跋涉,永不掉队。 (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