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67700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5 5 课课 灰雀灰雀导学案教学案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5 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5、 灰雀一、教学目标(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本课的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预习学案(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

2、及人物心理历程。(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 (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三、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 2 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2、生汇

3、报学习情况A 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B 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 灰雀失踪后,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 (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

4、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课文 3-10 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2、课件出示:3、5、7、9 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

5、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 4、6、8、10 自然段)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探究第 6 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课件出示句子: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

6、说。问:这 2 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四、 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 11-13自然段)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

7、男孩是诚实的?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 2 个问题。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8、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四、课堂检测(1)灰雀在枝头( )唱歌, ( )惹人喜爱。(2)老奶奶( )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呀!”(3)童第周( )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 ( )成功了。五、课后作业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六、板书设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5 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5、 灰雀一、教学目标(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本课的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

9、预习学案(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 (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课

10、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三、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 2 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2、生汇报学习情况A 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B 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 灰雀失踪后,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 (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四、学习

11、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课文 3-10 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2、课件出示:3、5、7、9 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12、?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 4、6、8、10 自然段)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探究第 6 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

13、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课件出示句子: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问:这 2 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

14、 3-10 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四、 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 11-13自然段)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 2 个问题。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15、?(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四、课堂检测(1)灰雀在枝头( )唱歌, ( )惹人喜爱。(2)老奶奶( )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呀!”(3)童第周( )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 ( )成功了。五、课后作业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六、板书设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5 课灰雀导学案教学案5、 灰雀一、教学目标(1)会认 5 个生字,

16、会写本课的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预习学案(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 (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三、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 2 个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