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59110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

2、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李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展示课件二:课文选自于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 ,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抽学生读,要求字

3、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3、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2、析情节:请同学们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展示课件七:失马得马折髀相保。3、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 ,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展示课件八)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5、(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讨论总结: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由此引申出成语 “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 (展示课件九)、质疑或激疑:(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

6、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1、集体诵

7、读。2、积累成语。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十,读记成语。七、扩展阅读1、展示课件十一:让学生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及寓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2、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

8、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李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展示课件二:课文选自于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

9、烈 ,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3、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

10、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2、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展示课件七:失马得马折髀相保。3、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 ,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

11、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展示课件八)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讨论总结: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

12、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由此引申出成语 “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 (展示课件九)、质疑或激疑:(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

13、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1、集体诵读。2、积累成语。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十,读记成语。七、扩展阅读1、展示课件十一:让学生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及寓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2、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

14、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

15、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李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展示课件二:课文选自于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 ,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3、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

16、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2、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展示课件七:失马得马折髀相保。3、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 ,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