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85432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编写素材Word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0-1岁是语言发展的预备期,其特点为发声练习。从一岁开始能够说出第一批能够被理解的词,他涉及按系统的语言规则能接受和表达的语言能力。婴儿在与母亲的相互影响下,语言交往能力有序的发展。两个月前,以哭声交流的形式,一个月内,新生儿的哭声未分化,一个月后出现分化哭声,此时母子间皮肤相互接触,讲话的声音是早期最好的相互影响方式,孩子对于熟悉的声音能够表现平静微笑,在进食时能够与喂食与短暂的目光接触。3-4个月在听到声音时,能够发出 a e o 等元音,能够欢笑和舞动和双臂希望交流。5-6个月牙牙学语,mama、baba 等发音游戏或唠叨的重复一连串同样的声音,从中获得快感,调整发

2、音的协调。7个月能够听懂自己的名字了。8-9个月牙牙学语达到高峰,模仿成人发音同时出现被动式的语言,即手势语。孩子的言语发育是在环境中学的并受到强化的过程,言语前的不清晰发音为言语做好了准备。1-1.5岁说出有意义的单字句,并表达自己的愿望,比如:抱抱,表示要抱;滴滴车,表示要看汽车。1.5岁 2岁由单字句到双字句,开始知道物各有名。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此时的词汇量达到一千字左右,句子结构由简单句想复杂句发展。句子表达时间要长,表达内容更丰富,能表达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以及人物间的关系,此阶段的孩子喜欢听成人讲故事并且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喜欢与成人交谈。根据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如遇以

3、下情况提示言语发育有异常:3个月,与母亲无眼神接触,无应答微笑。6个月,不转向声源,咿呀发声减少,发音与发声不连续或过高,哭闹时听见母亲的声音不能安静下来。12个月,对熟人的声音或者对自己的名字无反应,不学样发音,不叫 babamama,仍无咿呀声。18个月,不能指出身体部位或家常用品,听不懂简单的指令或吩咐,不会说爸爸妈妈以外的另一个字。24个月不会电报语或说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字句,很少用口与而较多的用手势表达,有50%以上的言语听不懂。3岁时,所讲的大部分话别人听不懂。如言语发育有异常情况,父母应该提高警惕,与医师一起寻找病因并及时干预。宝宝作为一个社会人,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4、及理解能力,从而促进他主动与成人、同龄人交往,提高宝宝的沟通能力。婴幼儿审美心理(审美心理结构)的发展衡量儿童(或个体)审美心理发展有两个标志:审美态度的发展、审美趣味的发展和变化。 一、综合描述 1、婴幼儿早期(03 岁) 初生婴儿还没有审美心理结构,但具备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的生物学潜质,在一般的社会审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下,凡属正常儿童都有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心理潜能。 当代发展心理学对婴儿认知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婴儿的视知觉和听知觉,音乐表达欲望和形象表达欲望在2岁以内的儿童身上都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加德纳认为:2 岁以内的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

5、,只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但这却是审美偏爱和审美感知敏感性的基础。 2岁以内的儿童还没有审美态度。 我国学者张奇的研究发现,3周岁前后的儿童表现为能初步识别优美的物体,如光滑且有花纹的卵石和贝壳,漂亮的童装和红色的皮鞋,并且有了较强的优美感的体验。这就是优美感的审美态度的萌芽。这时,儿童虽然还不知道优美的含义,但他却能接纳有优美感形态特征的物体。 穆格还指出,34岁的儿童在边唱边做合乎歌曲内容的表情及简单动作方面有所发展。三岁左右是审美心理的发生期,其标志是:有了接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表现出对优美物体的偏爱,产生了最初的美感体验。 总之,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

6、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2、幼儿期(37 岁) 审美态度的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一般都能接受优美形态的艺术品,如有色彩的动物图画、优美的音乐和歌曲、欢快的舞蹈和令人愉快的儿歌等。幼儿中、晚期时,大部分儿童都能区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大部分女童认为,穿上漂亮的服装、涂上口红和胭脂的女人是美的、漂亮的。这时的儿童(除个别好动儿童以外)绝大部分都愿意参加学唱歌、说歌谣、跳舞、绘画、看木偶戏、看动画片、参加文艺晚会及模仿电影、电视剧和喜剧小品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感受愉悦和快乐。 幼儿中、晚期能够

7、接纳喜剧形态的艺术品,并有了嘲笑、理智的笑、同情的笑(反讽)和戏谑的笑(诙谐感) 。但很少表现出“轻松的笑” (幽默感) 。幼儿一般不能接纳抽象的、荒诞的、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品。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其中最愿听轻松愉快的故事。如果是敌对双方进行竞争或对抗题材的故事,他们愿意听到“好人”战胜“坏人”的结局。幼儿一般不愿意接受悲剧性结局,这表明他们还没有悲剧感。 审美趣味的发展 幼儿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对于美术作品,他们一般偏爱采用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所画的动物体裁的美术作品。他们对有色彩的图画的偏爱明显地超过无色彩的图画。幼儿主要从审美的角度选择自己的服装,而不考虑童装的面料质量和经济价值。他们明显地

8、偏爱有饰物、色彩艳丽、款式新颖的童装。女孩一般偏爱优美的舞蹈和音乐,并乐于参与演唱、舞蹈的表演活动。男孩一般更偏爱游戏、绘画、泥塑和摆积木等。 年龄较大的幼儿开始有了一般的审美标准,年龄较小的幼儿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整个幼儿期的儿童正处在审美标准和非审美标准的分化阶段。 年龄较大的幼儿表现出审美理想的萌芽,具体的表现是对漂亮童装的追求,对表演活动的追求,对舞蹈和乐器的追求等。 二、定性分析 经过对婴幼儿审美心理发展过程的综合性描述,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婴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大致轮廓。 概括地说,婴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大致要经历紧密联系的二个阶段:前审美阶段(03岁左右) 、审美心理萌发阶段(3岁左

9、右至7岁) 。 初生婴儿没有审美心理,只有审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潜质和心理潜能。 03岁幼儿的审美心理潜能有较快的发展,但必须在正常的文化环境氛围内。音乐、色彩和图形刺激有利于幼儿审美心理潜能的发挥和发展。03岁的幼儿还没有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所以,将03岁称为“前审美阶段” 。 三岁左右的幼儿很可能发生最初的审美心理活动,是审美心理发生的敏感期。其标志是对优美的事物特征发生审美感兴,产生美感体验,并有初步的审美偏爱和选择事物的审美标准。这就是幼儿最初的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 整个幼儿期,幼儿的审美能力在迅速地发展,有了初步的审美偏爱和审美评价活动,也有了模糊的审美标准,审美标准和非审美标准处

10、在分化之中。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都局限在优美的审美形态之内,幼儿还没有优美感以外的审美情感,也不能接纳优美感以外的其他审美形态。将此阶段称为审美心理萌发阶段。 幼儿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因而在散文的总体特征上,它与成人散文是一致的。同成人散文一样,幼儿散文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内容,题材广博丰富,构思立意新颖独特,结构形式形散神聚、灵活多样、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但是,幼儿散文在遵循一般散文创作规律的同时,又因读者对象的特点而具备一些自身的特征。 幼儿散文的特征可以从“幼儿散文”这个名词上来理解,即“ 幼儿化”和“散文化”。 “幼儿化”使幼儿散文区别于其它年龄段的散文,要求幼儿散文富于

11、幼儿情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用幼儿的思维去考察世界;“散文化”则使幼儿散文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幼儿文学,它既可以像诗歌那样抒情写意,而不必讲究音律节奏;又可以像童话、故事那样记人叙事,而不必拘泥于情节结构的完整。因此,幼儿散文在行文上更自由,在内容上更广泛。具体而言,幼儿散文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短小真实贴近幼儿生活 短小指篇幅简短。幼儿散文的篇幅一般三五百字,少则几十字,很少超过千字,幼儿散文不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只要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人、景、事、物来描述;也不必铺陈开去,围绕一个中心反复叙写。 真实是所有散文的灵魂。著名散文作家李广田说:“要写好,第一须先得真。 ”真实

12、的核心内容是真情。幼儿散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成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情思,而诉诸文字感染读者。因此,生活中的人、景、物首先要打动作者自己,如冰心的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院下看见的一件事 ,是因为射杀生灵的悲剧感染了作者,她才写出这样打动小读者的作品;郭风的牵牛花 ,是因为牵牛花的可爱感染了作者,他写出的作品方能感染幼儿。只有从自己切身感受出发写成的散文,方能不落俗套,富于个性。 幼儿散文的真实还包括内容的真实。宇宙洪荒、草木虫鱼都可以作为幼儿散文表现的内容,但童话出现的一些变形、怪诞的形象则不宜出现在幼儿散文中,因为幼儿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幼儿的美感,熟悉语言文字的优美表达

13、,而不是张扬幼儿的幻想精神。幼儿散文应尽量从幼儿身边可感知能理解的事物出发,以适当的方式表现。 二、具体形象,易于幼儿接受 幼儿散文中的形象都活灵活现,逼真、具体。同时,作品中的形象,都幼儿化了,渗透着孩子的情感与想象,孩子们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进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获得美的享受。如鲁兵的春娃: 春天是个娃娃,喜欢图画,又喜欢音乐。 他走过树林,给树林涂上嫩绿色;走过小溪,教会小溪唱歌。 今天,春娃来了,看见我们,高兴极了。他说:“你们都长高了。 ” 我们问:“是吗?” 他说:“真的,你们比去年高得多了! 明年我来的时候你们一定长得更高了。哎呀,十年以后,你们都是小伙子、大姑娘了。可是我,

14、还是个娃娃。 ” 季节的概念,对幼儿来说不易理解,作者将春天比喻成一个天真活泼的娃娃,写出了春天的特征,易于被幼儿接受。 幼儿散文中包含着各种知识,但幼儿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生动的形象,而幼儿散文并无分门别类介绍知识的任务,因此,在幼儿散文中,知识性和形象性总是自然交融的。如上文所举的春娃 ,作者只是在塑造“春娃”这个活泼有趣的艺术形象时描绘出了春天的一些季节特征。文中的故事性叙述,一般不讲究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只取所需的生活片断、事情片断加以描写,跳跃性较大,行文比较自由。在一些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中,往往适当穿插一些神话传说、风物风俗、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等,以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与可

15、读性。 三、意境优美,富于幼儿情趣 幼儿散文是介于幼儿故事和幼儿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它除了注重故事性外,还要像幼儿诗歌那样构造意境。所谓“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在的思想感情;所谓“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外在事物。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物我结合的艺术描写,把幼儿引导到一个想象空间的优美境界,如吴珹的晚霞: 阿姨说:太阳是世界上万物的母亲。 她为了看望自己的儿女,从东海里出来,走了整整一天,现在,又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看!她正在举起红头巾,向儿女们告别。 这红头巾,映红了山,映红了水,也映红了村边的树林。 小鸟在树林里唧唧喳喳地唱着:“太阳妈妈,再见! 太阳妈妈,晚安!” 那路边的向日葵,

16、依依不舍地望着那晚风中飘动的红头巾,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作者把晚霞比喻成太阳的红头巾,这一比喻新奇独特,足以引起幼儿的注意,而后又极富美感地描述了晚霞笼罩下的大地景色,生动而优美,犹如一幅淡墨水彩画。幼儿在“听赏”作品时,眼前也会映现出这幅美丽的晚霞图。 幼儿散文具有诗的特质,所不同的是幼儿散文的诗意美总是揉合着浓郁的幼儿情趣。幼儿情趣强化了幼儿散文的诗意美,可以说,幼儿情趣是幼儿散文的基本要素。富于幼儿情趣,即要求作家用幼儿的眼光来打量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世界。如郑青山的苞米娃娃的大胡子: 苞米娃娃,还没有一岁呢,为啥就长出了大胡子?你想装老爷爷吗? 不像不像,你还没有我大呢。 明天我拿爷爷的剃头刀,一根一根都给你刮去。 全文不足百字,却洋溢着幼儿情趣。 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时,极具诗意美。郭风的散文诗也善于把孩子的天真化作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二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如他的蝴蝶豌豆花:一只蝴蝶从竹篱外飞进来,豌豆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