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3463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家説课稿 教材分析: 家这篇课文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个单这篇课文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具有绵厚的思想内涵和比较完善的表现都具有绵厚的思想内涵和比较完善的表现形式。其中有感于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形态,进而表现出镦生命形式。其中有感于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形态,进而表现出镦生命力的尊崇和讴歌;有徜徉在废墟之中,有天下之忧,呼唤变革,力的尊崇和讴歌;有徜徉在废墟之中,有天下之忧,呼唤变革,呼唤建设的赤子之声;也有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剖白。本单元所呼唤建设的赤子之声;也有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剖白。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属于描写、抒情

2、、议论相融,而偏重于议论的散文选的课文属于描写、抒情、议论相融,而偏重于议论的散文。本文则是对于家的哲学思考,作为第一篇哲理想散文,其地位本文则是对于家的哲学思考,作为第一篇哲理想散文,其地位和意义很重大,对后面的课文有其指导意义,学好了这篇课文和意义很重大,对后面的课文有其指导意义,学好了这篇课文才能举一反三的学好下面几篇散文。才能举一反三的学好下面几篇散文。 学情分析: 初三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理解、分析能力都已经有了一定水平,初三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理解、分析能力都已经有了一定水平,通过初一、初二学段的积累,已经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通过初一、初二学段的积累,已经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

3、己独特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自己独特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师生可以建立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师生可以建立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对于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对于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家家属于哲理性散文,有一定难度,属于哲理性散文,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出作者对需要学生在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出作者对“家家”的哲理性思考。的哲理性思考。 教法和学法分析: 通过朗读法、质疑讨论法、问题导读法,让同学们通过自由朗通过朗读法、质疑讨论法、问题导读法,让同学们通过自由朗读走进文本,体

4、会作者对家的感悟;让同学们在不断的设疑解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让同学们在不断的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老师适时地参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老师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较难部分进行分析,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较难部分进行分析,师生共同解决本文难点,初步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并让学生师生共同解决本文难点,初步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并让学生谈对谈对“家家”的感悟。的感悟。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了三个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维度”的教育理念,的教育理念, “知识知识能力能力”的培的培养应当在学生把握文本的

5、养应当在学生把握文本的 “过程过程”教给学生以教给学生以“方法方法” ,借以,借以达到培养其达到培养其“情感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价值观” 。 由此,我从三个由此,我从三个“维度维度”出发确立了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础上,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师生通过问题导读的方式,讨论、分析并理解作者笔下师生通过问题导读的方式,讨论、分析并理解作者笔下“家家”的真正内涵,理解文章主旨,进而突破本文教

6、学重点。的真正内涵,理解文章主旨,进而突破本文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家、爱亲人的情感,珍惜亲情,珍惜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爱家、爱亲人的情感,珍惜亲情,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真正内涵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三个比喻句的真正内涵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并让学生谈对初步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并让学生谈对“家家”的感悟。的感悟。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1 ) )课文导入:以课文导入:以吉祥三宝吉祥三宝歌曲导入,在

7、轻松欢快的歌曲声中,歌曲导入,在轻松欢快的歌曲声中,我们再次走入周国平的我们再次走入周国平的家家 ,一起去感悟家的魅力。,一起去感悟家的魅力。(设计意图:优美欢快的音乐,尤其是这快乐和谐的(设计意图:优美欢快的音乐,尤其是这快乐和谐的“一家人一家人”演演唱,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在这种好的氛围下进入唱,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在这种好的氛围下进入新课的学习。新课的学习。 )(2)(2)知识回顾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诠释家的?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诠释家的?(设计意图:孔子说(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让

8、学生们在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的同时,又很自然的过渡到对这节课我们的教学重点上,分析着三的同时,又很自然的过渡到对这节课我们的教学重点上,分析着三个比喻句的内涵和联系。个比喻句的内涵和联系。 )(3 3)配乐朗读引言并思考。)配乐朗读引言并思考。1 1、文章的引子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文章的引子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纵观全篇,是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的标题(设计意图:纵观全篇,是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的标题均以判断句表述,直接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思考。三个小节从标题均以判断句表述,直接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思考。三个小节从标题上看是三个层次。这三

9、个层次的顺序是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提,上看是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顺序是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提,则是建立在课文开篇则是建立在课文开篇“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它确实是的” ,这是作者有关家的思考的前提,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只有把这个这是作者有关家的思考的前提,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解决由它引出的那三个比喻句的问题。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解决由它引出的那三个比喻句的问题。 )(4 4)讨论分析文章第一部分)讨论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 1、文章第一部分、文章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这个比喻的具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这个

10、比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体含义是什么?(设计意图:要学生直接回答比喻句的深刻内涵有些生硬也有一定(设计意图:要学生直接回答比喻句的深刻内涵有些生硬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先让学生谈谈家和船之间的联系:由渔民们以船为家在难度,所以先让学生谈谈家和船之间的联系:由渔民们以船为家在水上漂泊想到在人生长河里,家是承载水上漂泊想到在人生长河里,家是承载“我们我们”渡河的小船。然后渡河的小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确实是这样,家是生活的船,有亲有爱有温暖。师生共同归纳确实是这样,家是生活的船,有亲有爱有温暖。 )2 2、表达方式看,这部分有何特色呢?表达方式看,这部分有何特色呢? (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学生朗读精彩语句

11、)(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精彩的语句来朗读,重(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认为精彩的语句来朗读,重视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共同分析出在此节,作者关于视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共同分析出在此节,作者关于“家是一只船家是一只船”的结论绝非生硬的提出的,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的结论绝非生硬的提出的,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感觉基础上的。作者是先叙后议再抒情,引领着我们一步步从感觉到感觉基础上的。作者是先叙后议再抒情,引领着我们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的。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5 5)教师问题导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在家呆久了,我

12、们会感到家的)教师问题导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在家呆久了,我们会感到家的幸福会变得平淡乏味,会产生离开它的冲动,于是我们背起行囊,离幸福会变得平淡乏味,会产生离开它的冲动,于是我们背起行囊,离家远航。到那时,离家在外漂泊的我们对家又会有怎样的感情?)家远航。到那时,离家在外漂泊的我们对家又会有怎样的感情?)1 1、你有没有离家在外的经历,那时的你对家有怎样的感情?你是你有没有离家在外的经历,那时的你对家有怎样的感情?你是否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否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设计意图:情感上的熏陶同样很重要,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自己(设计意图:情感上的熏陶同样很重要,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自己对家的感情,这个问题的

13、设计面向全体同学,既可以调动起所有同对家的感情,这个问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同学,既可以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很自然地靠近文本,靠近作者,与他产生情感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很自然地靠近文本,靠近作者,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们体会到家的美好并热爱它。上的共鸣,让学生们体会到家的美好并热爱它。 ) 2 2、那么我们再来看文章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将家与港湾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再来看文章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将家与港湾联系起来的?这个比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的?这个比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设计意图:同第一部分的第一题是一样的,此段说明家是我们休(设计意图:同第一部分的第一题是一样的,此段说明家是我们休息、放松

14、的乐园、充电加水的港湾。对于航行在人生的河道上的船息、放松的乐园、充电加水的港湾。对于航行在人生的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缺少的。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而言,港湾是不可缺少的。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的港湾。 )3 3、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和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又有怎样的不同?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和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又有怎样的不同? (老师范读课文中(老师范读课文中“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如果没有一片港湾人间乐曲。学生齐人间乐曲。学生齐读读“傍晚傍晚回家的人们。回家的人们。 ” )(设计意图: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朗读,也(设计意图: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

15、中,通过老师的朗读,也可与学生交流谈老师的感悟,最后解决问题: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可与学生交流谈老师的感悟,最后解决问题: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作者援引尼采的话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从议论回到眼前点时,作者援引尼采的话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从议论回到眼前的生活场景描绘,处境生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的生活场景描绘,处境生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6 6)共同赏析最后一部分(倦鸟思巢,落叶归根,身在异乡的游子,)共同赏析最后一部分(倦鸟思巢,落叶归根,身在异乡的游子,无论我们漂泊多远,家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归无论我们漂泊多远,家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们永

16、远的归宿,永远的岸。宿,永远的岸。 )1 1、为什么说家是我们永远的岸?、为什么说家是我们永远的岸?“岸岸”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 2、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又是什么?、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又是什么?(设计意图:继续延承前两个部分所提的问题,学生继续讨论质疑,(设计意图:继续延承前两个部分所提的问题,学生继续讨论质疑,最后师生才能共同归纳出:作者在前两节思考的基础上,用最后师生才能共同归纳出:作者在前两节思考的基础上,用“永远永远”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列举事例家是永远的岸。列举事例来解释,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来解释,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同样运用了记叙、议论兼抒情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