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2521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学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本章的要点一、态度与品德的性质:1、态度的性质: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构成2、品德的性质:品德的定义品德的构成态度应用:检查自己学习习生活属灵上课迟到卫生不干净祷告生活不稳定小动作不管理好时间害怕得罪人胆怯睡觉、逃课衣着、抱怨传福音不专心不负责任滥用神权闲时间 太长浪费很多服侍没方向无法集中精力太久坏习惯不渴慕神的话语坐姿、不看书不礼貌没负担挑课、聊天懒散善用神话攻击人敷衍了事不积极随意解经和老师对立的贪玩没动力二、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及改变的几种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克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2、认识失调论

2、:3、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社会学习理论简介: 2、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两类学习:观察学习亲历学习 3、观察学习的效应: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 果强化与惩罚个人的信念本章目标 学完本章后,应该能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态度的性质,指明其与认知学习和 动作技能学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举例说明态度与品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用实例说明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品 德培养的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在 品德教育中的运用。前面我们讨论了_和_的学习。 本章将要讨论_的学习。 根据统计,我国教育学将情感领域的学习

3、 称为_,而加涅则称为_。 本章先从心理学角度来阐明_与_的性质 及其关系,然后介绍几种有关品德发展与品 德学习的理论及其教育含义,最后根据班杜 拉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说明态度和品德学习的 过程和条件。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一、态度的性质: (一)态度的定义: 什么是态度呢?态度往往表现为趋向于回避、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 等。 但是态度往往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而是在特殊情况下以特 定方式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态度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表现在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 行为;相反,态度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个人一定类型的行为。态度是学习的结果。(二)态度的构成: 一般来说态度包括以下的三个成分:1、认知成分2、情

4、感成分3、行为倾向成分态度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各成分之间关系的影响。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态度可以分别考察态度的三个成分也可 以同时考察这三个成分。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两个成分,这一点 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二、品德的性质: (一)品德的定义: 什么是品德呢?品德又称德性,即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与道德有关的概 念。品德是社会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 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 得的,这一过程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社会定 向过程。品德是性格的一方面,是性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 心。(二)品德的构成: 个人的品

5、德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体现在当个体的行 为可能影响他人的利益时个体所作的行为选择中。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找出一处经文来阐述以上四点: 并加以解释经文 : 得1:14-19道德认识:【得1:14】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 不得拿俄米。道德情感:【得1:14】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 不得拿俄米。道德意志:【得1:16-18】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 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 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

6、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 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 她了。道德行为:【得1:19】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 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态度与品德中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 , 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性质的,有 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 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仍有区别。1、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涉及的范畴有别 找一到两节关于品德的经文。5分钟时间。 箴23:21因为好酒贪食的,必至贫穷,好睡觉的,必穿破烂衣服。 箴12:24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

7、的人必服苦。 箴12:27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6:12/19 30:11/14 赛1:4 23 民12:3 出32:32 罗12:9/14 多2:C 第二节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及改变的几种理论品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一、道德反正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有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请找出经文来反应不同阶段的例 证经文自我中心阶段:扫罗 撒上18:6-16权威阶段:约书亚 书1:16-18 两个半支派绝对的服从可逆性阶段:十个探子 民13:31-

8、33公正阶段: 尼希米 尼5:14-19(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 三种水平发发展阶阶段心里特征一前习俗道德 (9岁以下)1避罚服从取向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 权威,旨在逃避惩罚。2相对功力取向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 断行为的好坏。二习俗道德期 (1020岁)3寻求认可取向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 就认为是对的。4遵守法规取向遵守社会法规,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 是不能改变的。三后习俗道德期 (20岁以上)5社会法制取向了解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 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 范是可以改变的。6普遍伦理取向道德判断以

9、一个人的理论观念为基础。 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 一致性与普遍性。(三)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 吉利根及其合作者1982经过一系列研究:1、在道德判断和推理中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典型的道德取向,女性是典型的关怀取向,男性是典型的公正取向;2、男性更重视诸如公平和尊重其他人权利这样的抽象、理性的道德原则,而女性看待道德时,倾向于更加关注人 类的幸福;3、女性关怀道德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一般要经过自我生存定向、善良、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四)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经过研究,艾森伯格总结出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五个阶段: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2、需要取向的推理。3、赞许和

10、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4、移情推理。5、深度内化推理。我们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策略。在这五重推理中请找出经文 来进行阐述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扫罗对大卫的态度变化2、需要取向的推理。约瑟分享异梦哥哥排斥,使他有简单的关注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4、移情推理。大卫犯奸淫,拿单指责大卫 是大卫意识到自己的过犯5、深度内化推理。保罗为主摆上,看万事为粪土,得着耶稣为至宝二、认知失调论: 在下面做了个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要了解:1、说出自己的态度相反的话。2、说出自己的态度相反的话获得1美元或20美元的不同奖励。

11、实验的结果相当有趣。因此,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三、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利用道德讨论的一些重要条件是:1、对下一个更高阶段的道理进行推理;2、对儿童现有道德结构中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展开讨论,使他们不满于现有的水平;3、在上述互换意见和对话的气氛中,以开明的方式比较相互矛盾的道德观念。赋值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 (1)自由的选择; (2)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 (3)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之后选择 2、赞赏 (1)喜爱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 (2)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3、行动 (1)按这一选择行事 (2)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据此一些研究者主张

12、综合利用实践和言教,认为这对培养 人的品德是极为重要的。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 主题与其行为之间的相互决定意味着三方面:1、个体的期待、信念、目标、意向、情绪等2、行为的内部反馈和外部结果反过来3、三方互动决定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理解方式因此班杜拉的三方互动决定论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他强 调人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如符号化能力、遇见能力、替 代学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等。二、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两类学习: (一)观察学习: 四个子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生成过程4、动机过程以上的四个学习子过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观察学习中出现的四个子过程 ,

13、你能否从圣经中找出例证来证明 这四个子过程?1、注意过程撒上17:4-7 大卫对歌利亚的观察2、保持过程撒上17:4-7 两军之间对立3、生成过程撒上17:48-52 大卫击败歌利亚4、动机过程撒上17:46 使普天下知道以色列有神(二)亲历学习:班杜拉将通过反应结果获得学习称为亲历学习。反应结果对反应主体具有信息价值。反应结果对反应主体还具有动机的功能。亲历学习无论对品德还是态度学习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三、观察学习的效应: 班杜拉分析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1、习得效应2、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3、反应促进效应4、刺激指向效应5、情绪唤醒功能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

14、论,可以讲态度或品德学习的条 件概括如下: (一)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 (二)强化与惩罚 1、直接强化 2、替代强化 3、自我强化(三)个人的信念 1、亲身经历 2、替代经验 3、社会评价 4、逻辑推理人信念的四个来源是?并这四 个来源从圣经支持的经文是?1、亲身经历王下21:1-9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2、替代经验王下21:3 效法以色列王亚哈所行的 3、社会评价王下21:10-15 耶和华借祂仆人众先知所说 4、逻辑推理王下21:9 所灭的列国本章概要 1、品德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2、由于态度和品德的心理成分复杂研究少得多3、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表明儿童判断能力有四个阶段4、科尔伯格改

15、进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判断能力发展经历三级水平和六个阶段 5、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教育含义是,道德认知发展要遵循从他律到自律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所以认知失调是改变人的态度的先决条件 7、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的核心思想是相互作用论8、班杜拉区分了决定态度和品德的两类学习,既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 9、根据社会认知论,榜样选择与示范-不良品德的三个重要条 件回顾大纲一、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1、态度的性质: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构成2、品德的性质:品德的定义品德的构成二、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及改变的几种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克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2、认识失调论:3、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社会学习理论简介:2、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两类学习:观察学习亲历学习3、观察学习的效应: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强化与惩罚个人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