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811348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6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五首第一学案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曲五首正宫醉太平 刺世 越调天净沙 秋 双调大德歌 春 教学目标 准确背诵元曲,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 初步掌握鉴赏元曲的能力,重点是把握曲 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预习自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命窘(jing)盛钱囤(dn)清廉(lin) 馄饨(tn)寒鸦(y)飞鸿(hng) 柳絮(x)衔(xin)泥 憔(qio)悴(cu)变徵(zh) 解释下列词语 命窘:命不好。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鱼雁无消息:没有音信。古人认为鱼和雁能够 传递书信,后来在诗文中就用鱼雁喻指书信。 面糊盆:比喻污浊不清的社会。 睡馄炖:睡的昏昏沉沉,比喻不

2、懂世事。 葫芦提:糊涂之意,元曲中常用这个词语。 正宫醉太平 刺世题目解说:张可久这首小令中原音韵题作“感怀”北词 纪外集题作“叹世”。它辛辣讽刺了那些不择手 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 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文章结构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点明主旨 水晶环入面盆,才沾黏便滚社会性质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具体表现主题思想本散曲通过对现实中人情淡薄,清浊 不分,颠倒黑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愤世嫉俗的感情。 探究点谈谈这首元曲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答(1)通俗的语言。此曲未用一典,全用口语、 俗语作比喻,“水晶杯”“面糊盆”“盛钱囤”“睡馄饨” 等,通俗上口,充

3、满尖锐泼辣的意味,正好切 合嬉笑怒骂的讽刺。(2)和谐的音律。此曲在音律上平仄相间,朗 朗上口。(3)尖锐泼辣的语言。本首词开篇尖锐的直奔 主旨,而后连用多个比喻,以当时元代社会口 语、俗语着笔,语言着实泼辣。整支曲子语言 尖辣,语调冷峻,音节铿锵,表意酣畅淋漓。探究点谈谈这首元曲讽刺了世人在金钱面前暴露出的哪些丑态 ?答:张可久叹世,是感叹世人在钱的面前所暴露的种种 丑态。不重人情而以钱为亲,已令人慨叹;且又以文章 为名而汲汲金钱,那就完全沦为钱的奴仆而丧失读书人“ 无恒产而有恒心”的本色了。更有甚者,不仅自己贪钱敛 财,反而嘲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廉者,这就更使清廉者 寒心了!作者揭露这种黑白

4、颠倒的世情丑态,不愿随波 逐流,却又无力回天,只能借助酒葫芦佯装糊涂,这样 似乎还能求得所谓的安稳。越调天净沙 秋题目解说:天净沙,是越调的常用曲。形式短小,近 于六言绝句,适于即景抒情。元曲的小令 是独立的曲子,但也有不少作者用若干支 曲子歌咏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构成组诗,白 朴的这首曲子,就是他歌咏春夏秋冬四景 的组诗中的第三篇。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1,一点飞鸿影下。 如何理解?秋雁从天空飞过,影子揣投在了地上。2,青山绿水与白草红叶黄花 有什么区别? “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 “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3,描写怎样的秋景?活跃,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 乐观向上的力

5、量。课堂小结主旨思想本散曲经过名词意象的组合,勾画出了一 幅苍凉而有意蕴的秋景图。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探究点“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的眼中,秋总是灰色消沉 的。白朴的越调天净沙 秋在写秋上有什么特点? 写秋景,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 的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压 抑。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词时,颇费心神 。如用一点飞鸿影下作为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 树寒鸦”的结语,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 气息。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

6、 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 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 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 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 多彩多姿。探究点“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在构图上 有什么特点?试分析。 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 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 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使这种萧瑟的气氛 活跃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 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 画面变得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 种鲜活的气息。探究点试结合作品分析越调天净沙 秋“同曲异景,虚实对

7、 照”的艺术特色? 在这支秋景曲中,作者描绘了两幅图画,色彩明暗对比 鲜明,虚实对照,情从景出。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绘的。作者撷取了六种自然景物 :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轻、老 、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六个意象并置 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令人感 到浓浓的秋意,照应了题目“秋”。“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 是傍晚时分,更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无奈惆怅之感。孤零零的小村庄,树木枯老,乌鸦出 没,一点生气都没有,又缭绕着飘渺迷蒙的“轻烟”,这 样的画面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凄凉、扑朔迷离的情思 。在这里,作者正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

8、暗 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双调大德歌 春大德歌,“双调”的一个曲牌。有人认 为,这个曲牌是关汉卿自创的,留下来的 只有关汉卿的十首大德歌,大约是在 大德年间写的。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此曲表现的是少妇思念 丈夫的情感。双调大德歌春是用春日即将回归大地的景象表 达游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文章结构探究点试分析双调大德歌 春的行文思路?(这首元 曲是如何写“思”的?试分析。) 答: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 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 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 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 精神,准确把握

9、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 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 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 训练案 一、填空 1、元曲是继诗,词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是 配乐歌唱的诗,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小令 又称叶儿,散套又称套曲。 3、元曲的体制最主要的有宫调和曲牌。训练案 二、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馄饨(dn) 憔悴(cu) 醉醺醺(xn)纵横捭阖(bi) B.衔泥(xin)咆哮(po) 密匝匝(z)飞扬跋扈(h) C.寒蛩(qing)紫蟹(xi) 急攘攘(rng)未雨绸缪(mu ) D.鞋履(l)命窘(jing) 水粼粼(ln)风驰电掣(ch)训练案三、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 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纪君祥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C.杂剧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 净、丑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于“旦”中 。 D.散曲包括小令和杂剧(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由宫调、 曲子和题目组成。如越调天净沙 秋思,“越调”为 调名,“天净沙”为曲牌,“秋思”则是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