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629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 编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 象一、劳动的含义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劳动关系 产生于劳动过程,因而认识劳动法,就必须先了 解什么是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除了有其一般含义外,还有 其特定的内涵。 “劳动法上的劳动为基于契约上 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在 我国内地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专指职工为谋生而 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 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二、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概念 一般是从广义上理解和使用的,它包括一个国家 的劳动法典(狭义劳动法)和与劳动法

2、典实施相配套 的一系列劳动法规和规章。 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是以劳动关系为中心调整对象,同时也 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一)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社 会关系 1劳动关系的含义。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 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劳动 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过 程中与其他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或单位相互之 间产生的关系;另一类是劳动者在实现集体劳动 过程中与所在单位行政或业主之间发生的关系.这 两类社会劳动关系并不全由劳动法调整.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 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

3、系(狭义的劳动关系)。2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 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 (2)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 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劳动过程是人与物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作用的过程。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 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 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3劳动关系的种类。(1)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标准进行分类。在我国可以 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 、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 。 (2)以劳动关系确立方式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3)以劳

4、动关系所在产业为标准进行分类。如划分为 工业劳动关系、商业劳动关系、农业劳动关系、服 务业劳动关系等。 (4)以劳动关系的特征为标准进行的分类。标准劳动 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4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1)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个体经济组织中形成的劳 动关系是劳动法规范调整的主要对象。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 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归劳动法调整。这一 部分劳动关系具体包括: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用工勤人员 之间的劳动关系;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职工之间形成的 劳动关系;其他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 织、社会团体建立的劳动关

5、系。(3)未纳入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中的非合同劳动关 系(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下的劳动关系),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以及现役军人、家庭保姆、 自然人用工等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5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1)劳动关系的运行更加市场化。(2)劳动关系的范围逐步趋于国际化。(3)劳动关系的主体呈现单极化。(4)劳动关系的冲突表现社会化。(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也是劳动法的 调整对象1劳动力管理方面的关系:主要指劳动行政部门、 其他业务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因职工的招收 、录用、调配、培训等方面发生的关系。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如

6、职业介绍机构、 职业培训机构为劳动力的配置与流动提供服务过 程中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3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国家社会保险机构与用人 单位及职工劳动者之间因执行社会保险制度而发 生的关系。 4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工会代表职工整体利益在 开展各种活动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5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行政部 门、卫生部门等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监督、检查劳 动法律、法规的执行而产生的关系。 6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争议仲裁机 构、人民法院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由于调处和 审理劳动争议而产生的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理论基础一、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是影响劳动法的一种重

7、要力量 二、保护劳动者,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劳动立法的目的劳动法通过作用于劳动者而对整个生产力系统 发生作用。劳动法对生产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 表现在: (1)劳动法保障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使劳动力在社会 范围的配置趋向高效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 水平。 (2)劳动法保护劳动力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劳动 力资源开发,从而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提供 劳动力资源条件。(3)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劳动者在生 产力系统中的能动作用。 (4)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要求不 断改善劳动条件,从而使劳动者在生产力系 统的运行中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5)

8、劳动法要求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巩固劳动 纪律,从而为提高生产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创 造组织条件。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劳动法的地位得到进 一步的加强第三节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一、劳动法的地位 劳动法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依据主要有: 1.劳动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 2.劳动法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 3.劳动法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体系。 4.司法实践中劳动法早已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法 律部门。 5.我国劳动法有自己的发展历史。二、劳动法的作用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1.通过规范劳动力市场,确立

9、劳动合同制度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2.通过实行职业技能开发制度和职业资格证 书制度,确保和不断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 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3.通过实行按劳分配和其他激励制度,充分调 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4.通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并要求用人单位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5.通过要求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巩固劳动纪律 。(三)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 障体系 1确认劳动者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明 确劳动关系供求双方及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 地位。 2规定劳动合同制度。 3实行各种劳动标准制度。 4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 5实行集体协商、调解、仲裁等制度。

10、 (四)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 会安定团结 劳动法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规范劳动行为,使主 体双方在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沿着法律 设定的轨道进行合作与联系,从而形成稳定 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此外,劳动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还在于:公民 的劳动权利是获得生存权的必要条件。我国 劳动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权保障制 度化、法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 立法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它必须是执法的基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 规范的最高效力,对违背基本原则的行为,劳 动

11、法不仅不予确认和保护,而且要追究违法行 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它必须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首先是宪法;其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我国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对劳 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最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还应以对劳动者倾 斜保护理论为依据。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在我国劳动法 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法规明 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在各个 劳动环节中的具体权利。另一方面,劳动 法具体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劳动义 务。(二

12、)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与公 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基本 要求是:第一,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 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 会劳动。第二,用人单位应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 动的数量和质量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第三,劳动者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和种族 ,等量劳动(包括数量、质量与贡献)应当取得 等量报酬。在我国分配制度中,要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 则,应当注意做到: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 罚劣;要体现多劳多得、鼓励多作贡献; 要体现效益分配优先兼顾公平;要体现脑力 劳动与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的 差别。公平救助原则的实现受制于按劳分配原

13、 则的贯彻,只有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 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出更多、 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使公平救助原则得 到充分的体现。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 合的原则 劳动法在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的同时, 还必须注重对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的原则 在实行劳动行为自主的同时,必须同时看到 ,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职责上的从属 关系和劳动力人身性质的特点。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观点 1.将宪法中有关劳动方面的某些条文直接 移植为劳动法的各项基本原则。这是人 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一种意见。 2.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概括。 3.将劳

14、动法原则划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加 以表述。第五节劳动法渊源及其体系架 构一、劳动法的渊源 1. 宪法。 2. 法律。 3行政法规。 4部委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6国际劳工公约。 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二、劳动法的体系 1促进就业制度。 2劳动合同制度。 3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 4劳动标准制度。 5职业技能开发制度。 6社会保险制度。 7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8劳动监察制度。 9法律责任。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劳动力的所有者l 劳动关系 劳动法劳动力的使用者 虽然存在局部的、小范围的劳动关 系,但这些

15、劳动关系要么被完全的 财产法所调整,要么被完全的身份 法所调整,由于劳动力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法律人格,因此,这些调整 劳动关系的法只能属于奴隶社会性 质或封建性质的法。一、中世纪以前人身 所有奴隶主汉穆拉比法典奴隶封建主人身 所有奴隶主农民奴隶人身 依附二、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为了满足新兴的资本的需要,国家开 始颁布一系列强迫失地农民在城镇工作 。这些法律法规是从资本本位出发的, 维护的是新兴资本家的利益。其特征是 残酷、血腥。劳动法学将这一段时期概述为“劳工 法规”时期,其立法,称为“劳工法规”。 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公法劳工法规: 强制建立劳动关系“乞食证” 强化剥削规定工时下限

16、工资上限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的势力大大增强,资产 阶级国家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要 求为自由经济进行松绑;工人阶级 的力量开始加强,开始出现自发的 斗争形式;18世纪启蒙运动和法国 革命都为劳动法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 自由放任l看不见的手l l 自由贸易l 夜警国家看不见的手封建主人身 所有契约 关系奴隶主农民雇主雇工奴隶人身 依附(劳动合同:合同制度)私法如何理解拿 破仑?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l劳动力租赁l房屋租赁:房东所有权房客使用权租赁:契约自由封建主人身 所有契约 关系奴隶主农民雇主雇工奴隶人身 依附私法封建主 人身 所有契约 关系奴隶主农民雇主雇工奴隶人身 依附劳工法规:规定工时下限 工资上限强化剥削1802年,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