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06041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_第一节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冯树涛(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条带状团块状成都兰州重庆城市形态:组团状城市外部形态 主要是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形态类型 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影响因素平原地区地形有河流、 河谷或铁 路地区水系、 地形、 交通线河流交汇处、 丘陵山区水系、 地形二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利 用 类 型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集聚效应 商业区是如何集聚形成的? 什么是功能区? 各个功能区有明显的界线吗 ?1、四个功能区的名称分别叫什么?2、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住宅区:一般占 40%-60%,

2、 地价较低, 污染较小, 是城市最 广泛的一 种土地利 用类型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哪些不同? 从所处位置、面积、配套设施、周边环境分析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比较房屋 面积质量设施环境分布 位置中高级 住宅区低级住 宅区大小好差全差好差城市 外缘内城和 工业区 附近浅水湾浅水湾海景哈尔滨最大的棚户区商业区:人们进行商业 活动的场所, 占地较小,呈点 状或带状分布, 位于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 ,或街角路口.世贸中心开建于1966年,完工于1973年, 总高417米。包括7栋建筑,主要是两 栋110层的建筑组成。曼哈顿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 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纽约

3、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 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 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 哈顿岛,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 。曼哈顿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曼哈顿岛上的老城 (Downtown)、中城(Midtown),著名的街 区是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曼哈顿区云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 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摩天大楼 耸立,因此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特征特征: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具有最高的易达性和拥挤程度;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不仅是商业中心

4、,还是服务中心。工业区特点:靠近河流、铁路 、公路等交通比 较便利的地带集聚性强空间分布: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 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 杂,还会形成其他功能区,例如行政区 、文化区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占地 面积很小,或者布局分散,形成不了相 应的功能区。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 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1、同心圆模式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扇形模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在多核心模式中,出现新核心的 原因是什么? 4、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什么?主导

5、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 低 1、通达度2、距市中心的远近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区位通达度租金市中心最高最高从中心延伸出 来的主要公路 的交汇点较高较高远离公路地区 较低较低abbbbc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没有高 楼大厦,为什么?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 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 周围建筑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古老 建筑的风格。保护历史遗留痕迹社会因素收入种族知名度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作为政府行为的政策和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分区 的形成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它从 整体上影响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影响城市内 部空间结构 的因

6、素经济(主导)地租高低历史社会收入种族知名度 政策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发展中后期城市地域范 围 各功能用地 的关系 工业发展方 向狭小扩大混杂布置,无明 显功能分区分异明显在市中心形成工 业的自然团聚纷纷外迁方案一: 1、居住密度较大,居住 环境不易改善,条件 差。 2、职工上下班时交通拥 挤。方案二: 1、分散了居住用地,降 低居住密度,居住条 件好。 2、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 通压力。修改意见:外围的居住用地可 以在与工业区之间建立 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 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 环境污染问题共同缺点:我国北方冬季盛行 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 风,工业产生的污染物 会影响居住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