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0431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监测的概述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营 养 监 测教学内容v营养监测的概述v营养监测的工作程序v营养监测的内容v国内外营养监测系统的介绍教学要求v掌握营养监测的概述v掌握营养监测的内容v了解中国的营养监测系统vWHO、FAO、UNICEF的定义是:营养监测就是对社会人群营养进行连续的监护,以便做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定义1 1长期动态地监测人群的营养状况,收集与人群营 养状况有关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从政 策上和社会措施上改善营养状况的途径2 2搜集和分析对居民营养状况有制约作用的因素和条 件,预测居民的营养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生 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变化向人们期 望的方向发展3 3对人群营养状况进行

2、连续性描述,特别注重按社会 经济状况划分的各类亚人群,目的就是制定解决问 题的方案实记 (名词解 释题)社会人群及环境 卫生 农业 贸易 教育 社会福利 地方监视小组卫生、农业等资料报告系统 中央监视小组 (多部门)中央监视小组 (多部门)行 动 资料来源 方案制定 数据的来源 数据分析 用 途 工作调查 农业人口普查 诊所 社会经济调查 行政管理记录 营养调查监测机构 计划部门,如 国家 发展计划项目 的监测有关部门,如 食物 分配规划及卫生 服务发 展系统设计 每月至每两年 营养监测与营养调查的区别营养调查是传统鉴定营养状况的方法,用自然科学 的手段对以个人为基础的人群膳食摄入情况 及人体

3、的营养水平进行鉴定,调查对象是个人营养监测工作着眼于全局,从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调查人群的营养状况,探讨从政策上、社会措施上改善人们营养状况和条件的途径,从宏观上采取措施,以改善人群的状况营养调查营养监测目的了解居民的营养状况分析、预测、解决营养问题时间某时段个人或人群调查 (横断面调查)多时段、连续、动态观察手段人体测量、生化、临床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指标归类营养、人体测量、生化、体症 、症状等营养、经济、社会、医疗保健实记 (简答题)营养监测的特征1234调查的范 围较营养调查的广将信息进行 及时的反馈 直接研究、制定、修订和执行营养政策着眼点是一 国家或一 个地 区的全局,工作方式

4、上倾向于进行宏观分析材料的取得 提倡尽可能收集现成的资料,不强调获得直接测定的第一手数据实记 (简答题 )营养监测的目的v 了解营养问题在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v 动态的观察人群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v 发现出现营养问题的易感人群,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v 发现人群营养状况的制约因素v 通过连续监测资料的分析,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v 确定食品与营养规划的工作重点v 为国家制定或修订与营养工作有关的各项政策和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及时预报营养不 良和制定干预规划 而进行的营养监测为评价已有的营养 规划实施的效果而 进行的营养监测为制定保健和营养发展计划 而进行的营养监测实记 (多选题 、简答题

5、 )营养监测的功能制定国家及部门的规划和政策1对结构调整政策的效果进行监控5对食物短缺进行及时的预警3确定问题和宣传动员4对项目进行监控和评价2实记 (简答题 )工 作程 序 分布和利用信息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实记 (填空题、 多选题)监测点的选择营养监测系统的 基本环节监测人群的确 定实记 (填空题)监测点的要求v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v 监测工作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v 有健全的营养监测工作网络v 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质控和考核制度、资料管理制度v 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监测任务v 能分析利用当地的营养监测资料,为制定当地的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影响食物供给和消费的因素v 影响食物生产的因素v

6、政治、经济因素v 自然灾害v 土地的贫瘠、牧场造到破坏v 战争v 技术支撑有限,生产者素质低v 基础设施条件差v 饲料 短缺v 影响食物分配的因素v 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v 贫穷v 经济收入v 无闲暇时间v 运输问题v 愚昧v 宗教习惯v 人口问题v 食物的价格v 政策措施v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食物的生产和分配确定的指标考虑的问题指标的多寡 适宜可行性灵敏性特异性营养监测 指标健康指标社会经济指标食物消费和饮食行为 方面的指标v健康指标在营养调查中采用的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测定等指标 都可以作为营养监测的指标原则v 反映营养问题有针对性v 符合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的特点v 指标的选择依地区的不

7、同而不同v 是容易收集又经常能收集到的v 根据基线调查而定,增加可比性v 有可供比较的标准及参考值TextText TextTextText食物消费 五个指标年人均粮食的占有量和消费量 年人均动物性食品的 占有量和消费量 日人均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谷物食物与动物食物的供能比人均动物性 食物消费的 增长率v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和农业方面的指标是可以测量的,可作为营养 监测的重要指标v 恩格尔指数(反映经济收入与食物消费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用于食品的开支/家庭总收入100%v 收入弹性指数(反映居民改善营养的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的速度)收入弹性指数=食品购买力增长(%)/收入增长(%)v 人均收

8、入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相对的表明富裕与贫困的程度)人均收入=家庭实际收入/家庭人口数人均收入增长率(%)=(当年人均收入-上年人均收入)/上年人均收入100v 食品深加工比值食品深加工比值=人均食品工业净产值/人均农牧业食品原料产值v 食品深加工增长率食品深加工增长率=(当年食品深加工比值-上年食品深加工比值)/上年食品深加工比值100v 食品深加工增长率与平均收入增长率比值(反映食品深加工的发展速度是否合理)食品深加工增长率与平均收入增长率比值=年度(或一定时间)深加工增长率/年度(或一定时间)人均收入增长率v 人均动物性食品增长率(可以反映动物蛋白质的增长速度,从而反映居民膳食的质和量在不同

9、时期的变化)营养监测数据的收集v 要求资料完整,不要有遗漏v 保证监测资料的质量和资料的可比性v 各监测点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资料的填写、收集、复核、录入、汇总和整理营养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利用v分析v 选择合理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v利用v 通过学术会议、新闻发布会、简报、杂志、报纸、电视等形式将监测结果公布,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营 养 监 测 的 内 容用于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及政策的 营养监测内容v卫生政策指标v与营养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v卫生保健指标v营养健康状况指标用于评价营养改善计划的营 养监测内容v 营养改善计划包括公共卫生措施、卫生预防措施及营养补充、营养康复、营养教

10、育、食品强化等营养干预项目为预警和实施干预计划而进行的 营养监测内容v 在各种营养状况指标中,身高比体重可能是反映近期的短期的食物短缺最有用的指标v 年龄比身高、年龄比体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以往的长期的食物短缺v 监测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和体征针对与膳食有关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而 进行的营养监测内容v 周期性健康检查发现健康危险因素v 亚健康者和患者健康危险因素综合评价v 拟订健康维护计划进行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指导对亚健康者或患者进行健康促进诊疗管理国内外营养监测系统 的介绍国外的营养监测v美国v 美国的营养监测系统在1977年建立,现称为全国营养监测与相关研究项目(NNMRRP)v包

11、括五个方面的内容v 营养及其相关的健康检查v 食物和营养消费情况v 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v 事物成分和营养数据库以及影响食物供应的因素v营养及相关健康检查v 提供美国人群营养状况、膳食摄入量和健康方面的信息v 检查包括身高、血压、口腔、生化和血液检查等v 主要用于研究膳食摄入、营养状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v食物和营养消费情况v 包括对个体食物、饮料和营养补充剂摄入量的估计还包括非必需营养素如膳食纤维的摄入情况v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评价v 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调查,如婴儿喂养方式、减肥方法、实现全国健康目标的进展情况以及医务人员对胆固醇的了解等定期进行v食物成分和营养数据库v 1982年,美国农业部为了得

12、到有代表性的美国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建立了美国营养素数据库(NNDB),并定期更新政府采取的营养改善措施v 营养教育项目,如美国膳食指南v 公共健康项目,如全国胆固醇教育项目、全国高血压教育项目v 联邦资助的食品服务与援助项目,如全国学校午餐计划项目,妇女和婴幼儿辅助食品项目v 食品生产与市场方面的项目v 食品安全规划我国的营养监测v背景v 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从1988年开始至今经历了试点、建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每次的监测结果都已通过新闻发布会和“用户会”的方式及时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v 通过十余年的监测工作所得到的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数据通过卫生部报告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

13、。该结果还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数据,正式发表在每年一期的“世界儿童状况”(1994-2002)及相关文件中。v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也把我们的监测数据作为评价九十年代我国儿童发展纲要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的代表数据,发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十年代儿童发展状况-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后续行动“国家报告中。由该系统监测所得到的食物消费数据已做为农业部主持制定的“2001-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关于我国居民营养结构的基础数据(该文件已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相关的食物消费数据还提供给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西部地区退

14、耕还林食物强化”工作的依据。总之,该监测系统得到的数据已经作为“国家数据”存入相关数据库,研究结果已经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儿童发展计划及制定营养政策和食物发展纲要的重要依据。v 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通过十余年的连续监测工作,系统也得到不断发展与善,从抽样方法到调查内容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在分析方法和监测对象上更是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分析研究作为重点,始终把握为提高全民族健康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目标。我们衷心希望这个监测系统能得到更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提高全民族健康服务。1988-1995年 试点阶段v 为了就食物保障

15、及其对健康与营养的影响问题定期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在联合国行政协调委员会/营养分委员会(ACC/SCN)的食物与营养监测合作规划(Interagency Food and Nutrition Surveillance Program, IFNS)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于1988-1992年开始“建立中国食物营养监测体系”的试点工作。v 试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v 19881989年,干部培训、历史资料分析、信息使用者调查、制定计划,于1989年正式确定了营养监测方案v 19901992年,数据收集、分析、报告。1990年开始在六省一市(北京、河北、黑龙江、宁夏、浙江、广东及四川)进行试点,数据分析于1992年完成 1996-2000年监测系统建立阶段 v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联合项目组认真总结了前两次的试点经验,认为前两次的试点工作对于全面了解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客观要求,对原样本的大小和可操作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原国家统计局的住户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这样住户相对比较分散,增加了儿童体格测量等调查的工作难度,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又由于客观上六岁以下儿童数量不足,使得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受到限制。 v 为此,我们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