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343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知识讲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晶体的常识晶体的常识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晶体的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为例描述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梳理】 要点一、晶体与非晶体【高清课堂:高清课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晶体:质点(分子、离子、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成的、具有整齐外型、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

2、 质。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非晶体:非晶态物质内部结构没有周期性特点,而是杂乱无章地排列,如:玻璃、松香、明胶等。非 晶体不具有晶体物质的共性,某些非晶态物质具有优良的性质 要点诠释:要点诠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周期性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 特征。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 只不过晶粒太小了。 晶体的熔点较固定,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 X 射线衍射实验,X 射线透过晶

3、体时发生衍射现象。 特别注意:一种物质是否晶体,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非由外观判断。2、分类: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 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说明: 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要注意, “自发” 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若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 不能下泻; 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生长速率适当;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4、晶体形

4、成的途径: 熔融态物质凝固,例: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 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25、晶体的特性: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有固定的熔沸点; 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说明:因研究角度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为各向异性。例如:蓝晶石(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是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 1/104。 自发的形成多面体外形; 有特定的对称性; 使 X 射线产生衍射。要点二、晶胞【高清课堂:高清课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晶胞】 1、定义:晶体中重复出现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晶体可看

5、作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所谓“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所谓 “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说明:划分晶胞要遵循 2 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反应晶体内部结构的对称性,二是尽可能小。2、三种典型的立方晶体结构:说明:晶胞的顶角原子是 8 个晶胞共用的,晶胞棱上的原子是 4 个晶胞共用的,晶胞面上的原子是 2 个 晶胞共用的。3、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 位于晶胞顶点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 1/8; 位于晶胞棱边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 1/4; 位于晶胞面心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 1/2; 位于晶胞中心的微粒,实际提供给晶胞的只有 1。要点三、晶

6、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 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多个原子,这些原子并不是只为这个晶胞所独立占有,而是为多个晶胞所共有, 那么,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每个原子,这个晶体能分摊到多少比例,这就是分摊法。分摊法的根本目的 是算出一个晶胞单独占有的各类原子的个数。 分摊法的根本原则是: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 x 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 子分得的份额就是 1/x。在立体晶胞中,原子可以位于它的顶点,也可以位于它的棱上,还可以在它的面上 (不含棱) ,当然,它的体内也可以有原子。每个顶点被 8 个晶胞共有,所以晶胞对自己顶点上的每个原子只 占 1/8 份额;每条棱被 4 个晶胞共有,所

7、以晶胞对自己棱上的每个原子只占 1/4 份额;每个面被 2 个晶胞共 有,所以晶胞对自己面上(不含棱)的每个原子只占 1/2 份额;晶胞体内的原子不与其他晶胞分享,完全属 于该晶胞。 每个晶胞涉及 A 原子数目 m 个,每个 A 原子为 n 个晶胞共有,则每个晶胞占有 A 原子:m1/n。3计算方法位置 顶点 棱边 面心 体心 贡献 1/8 1/4 1/2 1 要点四、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 (1)看构成晶体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 对于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2)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

8、:熔、沸点或硬度等) 一般情况下,不同类晶体熔点高低顺序是: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得多。 (3)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金属氧化物(如 K2O、Na2O2等) 、强碱(如 NaCl、KOH 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 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 、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 SiO2外) 、酸、绝大多数有机 物(除有机盐外)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 化合物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都是金属晶体。要点五、晶体熔、沸点比较规律: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9、; (2)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需比较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 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O2N2、HIHBrHCl。组成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 如熔沸点:CON2。 由上述可知,同类晶体熔沸点比较思路为:原子晶体共价键键能键长原子半径、分子晶体分子 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要点六、分子晶体【高清课堂:高清课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1、定义: 含分子的

10、晶体称为分子晶体,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例:干冰晶体中只含有 CO2分子,碘晶体中只含有 I2分子。2、构成微粒:分子。3、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不完全符合此规律。例如: H2O 的沸点就出现反常。因为 H2O 分子之间的 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 。 氢键形成的过程: 氢键形成的条件: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N、O、F)与 H 原子; 氢键的定义: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与 H 原子之间

11、的静电吸引作用。氢键可看作是一种比较 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 H2O、HF、NH3的沸点出现反常现象。4、较典型的分子晶体:4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硫化氢、氨、氯化氢、甲烷等; 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 X2、氧(O2)、硫(S8)、氮(N2)、白磷(P4)、碳 60(C60)等;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 CO2、P4O6、P4O10、SO2等; 几乎所有的酸; 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5、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熔沸点较低、易升华、硬度小。一般都是绝缘体,固态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6、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对于大多数分子晶体结构,如果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

12、华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常可以有 几个紧邻的分子。如 O2、C60,把这一特征叫做分子紧密堆积。实例:干冰的晶体结构晶胞模型。 干冰晶体中 CO2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氢键,因此干冰中 CO2分子紧密堆积。每个 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 CO2分子数目有 12 个。 一个 CO2分子处于三个相互垂直的面的中心,在每个面上,处于四个对 角线上各有一个 CO2分子,所以每个 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 CO2分子数 目是 12 个。 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有其他作用力(如氢键) ,如果分子间存在着 氢键,分子就不会采取紧密堆积的方式。 实例:冰的晶体结构。 在冰的晶体中,每

13、个水分子周围只有 4 个紧邻的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 氢键不是化学键,比共价键弱得多却跟共价键一样具有方向性,而氢键的存 在迫使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 4 个相邻水分子的相互 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空间利用率不高,皆有相当大的空隙,使得冰的 密度减小。 说明:分子的密度取决于晶体的体积,取决于紧密堆积程度,分子晶体 的紧密堆积由两个因素决定:范德华力和分子间氢键。要点七、原子晶体:【高清课堂:高清课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原子晶体】 1、定义: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2、构成微粒:原子。3、微粒间的作用力:共价键。54、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熔、

14、沸点很高,硬度很大;难溶于一般的溶剂;不导电。5、常见的原子晶体: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硼(B)、硅(Si)、锗(Ge)等;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硅(SiC)、氮化硼(BN)等; 某些氧化物,如氧化铝(Al2O3)等。 小结: 原子晶体可以为单质,也可是化合物; 原子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较强的共价键; 由于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用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因而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并难溶于溶剂; 原子晶体中,原子按一定规律在空间排列(见课本金刚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 原子晶体熔点的比较,其实质为键能的比较,可视为成键的两原子核间距离的比较,即键长的比较; 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原子晶体的化学式

15、不代表其分子式。6、典型的原子晶体金刚石 金刚石中每个 C 原子以 sp3杂化,每个碳原子被相邻的 4 个碳原子包围, 以 键跟 4 个碳原子相连,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构成一个坚 实的、彼此联结的空间网状晶体。每个 C-C 键长相等,键角均为 10928 晶体中最小环由 6 个 C 组成且不共平面。1 个环中平均含有 61/12=1/2 个 C 原子,含 C-C 键数为 61/6=1; 注意:石墨虽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单质,但石墨是一种混合型晶 体。层内存在共价键,层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兼具有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 特征。层内,每个碳原子与其他 3 个碳原子形成 C-C 键

16、,构成正六边形,键角 为 120,形成平面网状结构,因此,石墨的熔点很高;但在层与层之间以分 子间作用力结合,容易滑动,因此石墨的硬度很小。要点诠释:要点诠释:各类晶体主要特征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 分子 原子 形成晶体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熔沸点 较低 很高 硬度 较小 较大 导电性 固态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 不导电 物理性质溶解性 相似相溶 难溶于常见溶剂 典型实例 P4、干冰、硫 金刚石、二氧化硅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类型一: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 例题 1 晶体与非晶体的严格判别可采用 ( ) A、有否自范性 B、有否各向同性 C、有否固定熔点 D、有否周期性结构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6【答案】D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 【总结升华】晶体粒子在微观空间里的排列与结构的有序性,使晶体表现出许多与非晶体不同的性质。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