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0399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

2、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

3、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

4、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2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

5、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 ,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 ,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

6、“全程参与” ,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 ,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 ,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 、 “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

7、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 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 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 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 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3三、教学进度表 课序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8.24-8.28 一单元第 1 课 请你相信我228.31-9.

8、4第 2 课 诚信是金239.7-9.11第 3 课 社会呼唤诚信249.14-9.18二单元第 1 课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259.21-9.25第 2 课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279.28-10.2第 3 课 我是参与者 2810.5-10.9第 4 课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2910.12-10.16 第三单元 第 1 课 我的祖国多辽阔21010.19-10.23 第 2 课 江山多娇 21110.26-10.30 第 3 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21211.2-11.6第 4 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21311.8-11.13 第四单元 第 1 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21411.16-11.20 第 2

9、 课 各民族儿女手拉手21511.22-11.27 第 3 课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21611.30-12.4复习21712.7-12.11考查21812.14-12.1812.21-12.254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级年级五五班级班级人数人数时间时间执教人执教人学科学科品德品德与社与社会会课题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单元第一课 请你相信我请你相信我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10、。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与与 方方 法法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谈话揭题 二、课件演 示教材提供 的场景,学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看了你

11、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相互交流,5生观看。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四、自我反思 五、总结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 填一填 :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 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

12、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思考。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学生反思6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课第一课 请你相信我请你相信我板书设计: 我信得过他的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级

13、年级五五班级班级人数人数时间时间执教人执教人学科学科品德品德与社与社会会课题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单元第二课 诚信是金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 ,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7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

14、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 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与与 方方 法法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新一、谈话引入新课课 二、分组讨论,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续编故事。三、交流收集,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的看法四、学习第九页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立”的含义的含义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

15、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

16、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学生认真回顾上节课内容。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8五、总结、升华五、总结、升华 人无信不立。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 ,生齐读诚信重要吗?作业设计作业设计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课第二课 诚信是金朋友失信 当时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